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李朝荣 《魅力中国》2013,(10):245-246
物理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物理过程,情境不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中的“境”指教学环境,“情”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课程的探究活动都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孙嵛 《魅力中国》2014,(9):140-140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探究。现代世界,各种物理发明创造的成果层出不穷,利用这些信息对学生进行刺激,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陶福江 《魅力中国》2010,(22):218-218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后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许多物理现象,观察教师做的实验,还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自己动手做实验,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兰锋 《魅力中国》2010,(34):283-28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中学物理.既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也是一门实践陛很强的学科。物理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求索、探究、纠错、发现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学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被动接受了多少物理知识或结论,而在于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而物理教学过程就应该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现就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来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余进修 《魅力中国》2013,(22):246-246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把这一理念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课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林峰 《魅力中国》2009,(29):49-49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行为的转化。所有的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将物理知识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来源于生活的易于接受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现实"的物理知识;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胡劲松 《魅力中国》2013,(26):204-204
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领引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有所突破,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及探究问题的基本程序,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罗伟 《魅力中国》2014,(2):225-226
新课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下面结合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周建成 《魅力中国》2011,(6):258-258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具体目标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践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维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体会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密切联系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珍 《魅力中国》2013,(32):226-227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科学的理念,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经验。这也就是对科学探究的很好践行。科学探究就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充分提供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有效的把握这一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以体现其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13.
张奉河 《魅力中国》2010,(9):143-143
物理探究性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物理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蒙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不能忽略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竹英 《魅力中国》2011,(18):256-256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揭示物理魅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决定了其新课程的重要性质必须是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我们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7.
周培亭 《魅力中国》2011,(1):245-245
物理习题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过程中,可以牢固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意义,适用条件和范围;能防止学生或纠正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产生错误认识:拓宽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全面正确理解物理知识,因此,解答物理习题对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陶冬宝 《魅力中国》2011,(4):103-10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现“三维”情感目标。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9.
刘利果 《魅力中国》2011,(8):150-150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改进以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合作学习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动力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姬彦东 《发展》2009,(6):90-90
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还要求学生自己在探究实践中逐渐积累。 一、掌握操作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对学生探究实验尤为重要,学生必须熟记、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