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珍 《中外企业家》2009,(16):146-146
魏晋时期是我国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人民在思想言论上也就有更大的自由,从而使这一时期成为了我国古代史上少有的思想自由解放时期。魏晋士人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人们在精神上超越了儒教传统的束缚,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  相似文献   

2.
前言     
2005年11月16日,是FESCO成立26周年的日子。26周岁,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在这本《共舞青蓝——FESCO26年》里面,记述的就是FESCO黄金一般的26个剪影。《共舞青蓝——FESCO26年》围绕FESCO的26条战线进行了人物专访。这当中,有年过五旬却老而弥坚的业务员;也有正值而立  相似文献   

3.
1 保护对象演进 1976年,在内罗毕召开了一个关于历史地段保护和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的会议,提出了《内罗毕建议》.历史地段包含得很广阔,历史地段可以包括大的遗址,村落也是历史地段,街区也是历史地段.历史地段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有重要的文物古迹、重要的遗址,它的周围环境是一个历史地段;还有一类情况,一个文物古迹都没用,但历史地段还在,比如传统的街区都在,小的是一个村落,一个镇,大的就是在城区有一片地方,原有的街道、原有的历史建筑都存在,特别是老百姓的生活现在还在继续,风貌没有大的破坏,这一类情况跟遗址不一样,但其实这是名城中间最可宝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世界经济论坛一定意义上成了达沃斯的一个品牌,您如何进一步管理这一品牌? Meisser:我们不会耗费这座山,政府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投入花在清洁处理上。我们会扩建会议中心,但策略是在老房子的基础上重建,而避免征用新的草地。我们希望为"更好的和平的世界"贡献一点点力量,但同时保留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金错刀 《中国企业家》2007,(22):121-121
人们对"阴谋"保持警惕,是因为他们渴望真相"在这样一个充满阴谋的时代",1870年,美国一家报纸《商务金融报》在描述那场著名的黄金投机战时如此写道。而著名诗人斯特德曼也记录了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美国的所有金子,都被掌握在一个巨手指挥的操纵集团之中"。在《货币战争》中,这一"阴谋时代"有着转折性的意义。它在解  相似文献   

6.
徐峥 《财务与会计》2021,(21):84-85
前不久,收到中国财政杂志社《财务与会计》编辑中心寄来的《会计巾帼》,书中收录了我发表在《财务与会计》2016年"当代会计职业女性风采"专栏的《让每个日子都起舞》,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还记得,在《财务与会计》2007年举办的"会计人生"征文活动中,我撰写的《我是一颗小小草》刊登在2007年第9期(该文被收录于《有梦会计人——<财务与会计>2005-2014人文剪影》一书).那年,我刚踏入注会行业的大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场"小白".如今,我已是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盐城分所质控总监,正高级会计师,江苏省会计领军人才.从2007年到2021年,从小小草到会计巾帼,追忆似水年华,回望来路风景,正是因为有了《财务与会计》这位良师益友,才有了小小草的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7,(24):131-131
"历史只有重复没有创造,只有成败没有是非,这可能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智慧"《死亡》是本刊选登冯仑这本《野蛮生长》的最后一篇。在这个系列将与读者说再见的时候,《中国企业家》对冯仑作了如下访谈。  相似文献   

8.
"从主入口看过去,掠过马路对面的一片灌木丛生的草原,我们能够看到……老拉贝尔农场的一部分;再向前行几百码,我们能够看到浅缓的小山坡上种植的玉米在茁壮成长--春天一片低矮的绿色,七月份时有膝盖那么高,到了晚秋则像纸一样苍白。"如果你以为这是欧美19世纪的小说节选,那你就错了--这是西方标准的企业史、IBM一篇断代史的第一句。这本书名字叫《银湖计划》。与《银湖计划》相比,迟宇宙所著的《联想局》同样也有写意式描写,用细腻入神的笔触去生动清晰地还原历史经典场  相似文献   

9.
审计署编写的由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计规范》一书,汇集了38项国家审计规范。从属性上看,这些规范只是国家审计规范的三个层次,而不是它的全部。为了对审计规范体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必须从分析审计规范的结构入手。我国审计规范构成体系分析在规范的概念层次中,不难发现有"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作业规范"和"行政规范"等门类,高于这些规范的规范还有《宪法》,它们一起构成了规范的完整体系。在审计规范中,同样涉及上述五项内容。1.《宪法》中关于审计工作的规定。我国1982年底颁布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第91条、第109条专门规定了审计工作,这无疑是我国审计工作的最高指南。《宪法》对审计的规定,是我国各级各类审计规范的总纲。  相似文献   

10.
《楼市》2014,(16)
正一个写意的"之"字。正是在这片山水天成的大之江地区中,孕育了三吴都会、自古繁华的"美丽华贵之城"杭州。20年前,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批准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是"三江两湖"黄金旅游路线的必经之路,也是杭州重要的休闲旅游资源集聚区。五云山、白龙潭等一连串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标,将之江"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的悠远美丽敬献于世人。  相似文献   

11.
张国宏 《秘书》2012,(1):41-44
米芾(1051-1107),早年名黻,41岁改署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太原人(今山西省)。米芾能诗善文,擅长书画。著有《山林集》,可惜已佚。在书画理论上也很有建树,现存有《海岳名言》、《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多种。米芾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书画家之一,喜画山水人物,与其子米友仁同创云山墨画,善于运用水墨晕染的方法来表现烟云掩映  相似文献   

12.
《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曾以这些非凡的作品激励了许多年轻人的梁晓声,却挥不去消费的阴云。  相似文献   

13.
章艳芬 《楼市》2011,(23):62-64
一部《蜗居》曾经火遍大江南北,中国高房价下每天上演的各种疯狂和苍凉,是《蜗居》最真实的蓝本。一对贫贱夫妻,攒够首期,变身房奴是最大的梦想;一对"白手"情侣,只等攒够首付就谈婚论嫁。每个人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或周围朋友、同事的生活剪影。现在,小户型房源溢满杭城。它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个居住空间,更是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一种生活品味。小资们,是时候了,牵走那属于自己的"蜗"。  相似文献   

14.
董轶群 《楼市》2013,(Z1):24-27
1700年,是临平文化底蕴的厚度,1700年,是历史对临平深刻的"眷顾"……临平山回荡着这座城的千年咏叹,也有一句"藕花无数满汀洲",至今仍是世间美谈。在它永不褪色时光里,是那份自然与历史的"恩赐"。  相似文献   

15.
李艳 《东方企业文化》2014,(12):118-119
"孝"文化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中重视从心灵深处内化"孝"思想。"孝"思想在当代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但是存在着"孝"思想内化缺失的表现,文章分析了成因,也为当代人"孝"心灵内化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国宏 《秘书》2013,(4):40-43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被后世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法帖",是中国书法史上震烁千古、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历史上没有一件书法作品能与《兰亭序》相匹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从《兰亭序》中汲取营养。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要问,这《兰亭序》究竟好在哪里呢?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姚璐 《楼市》2011,(Z3):18-21
交通是一个城市最为直观的记忆因子,在下沙这片年轻的土地上,那些关于交通的记忆仿佛编年体小说的历史刻度,串起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下沙是年轻的,而城市的变革却是深刻的,年轻的人们曾在这里挥洒,也感怀于这片土地上萌生的一切,这些关于交通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桥》2007,(1):58-59
性感如美女的唇看到下面这张照片,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词语?“丰满”?“诱惑”?或是“口红广告”?凑巧的是,这种植物有一个和它外貌非常贴切的名字--热唇草。它一般生长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哥斯达黎加的热带丛林中,有意思的是。这种奇异植物的花朵一般会盛开长在两片"嘴唇"之间。一场丛林疾雨过后,鲜润的"嘴唇"中间含着一多小巧的花朵,使她更显妖娆。意大利《全景杂志》的摄影师们在雨后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张照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温带或是亚寒带的居民也可以一睹热带丛林美后的绰约丰姿。植物有张“动物脸”大自然就那么奇妙,谁能想到,…  相似文献   

19.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八闽大地恰如其分的描绘。这片多山的土地,千百年来庇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是重峦叠翠的武夷山脚下的闽西北人家,还是群山环抱的土楼中的客家人,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闲适恬淡。然而,每每提到出行,这些赏心悦目的道道山脊却成为横在人们面前难以逾越的屏障……  相似文献   

20.
辩证李泽厚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20期生活《李泽厚:小步走,慢慢来》李泽厚是一个较为"自我"的学者,与他对话需要有一定的前置基础——李泽厚的学术语言体系与通用体系有一定的差别。具体来说,这个前提就是"先验变经验,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体"。当然,这也是李泽厚争议最大的地方。李泽厚作为理论研究者,自有一套属于研究者的逻辑和担当。不过有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