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增长极理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客,指出增长极理论具有快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优点,但也有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负效应。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发达地区实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应注意强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克服极化效应带来的负影响。因此在制定增长极战略时,应在区位选择、主导产业选择、经济活动方式等方面强化增长中心的扩散效应,使增长中心在获得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以及网络开发等理论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应走层级增长极网络开发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以“成渝”和“西咸”经济圈为核心层增长极的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在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地理集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极化效应与回波效应促进层级增长极网络辐射带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增长极理论对菏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菏泽在山东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如何突破菏泽经济发展困境早已成为政府和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菏泽经济特点,论证菏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阐述增长极理论适宜指导现阶段菏泽经济发展状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措施。培养增长极,让增长极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再适当合理地应用政策杠杆作用克服增长极理论自身的缺陷,实现菏泽经济腾飞和山东省经济均衡发展,应是现阶段加快菏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区域增长极,是由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界定区域增长极,是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如何确定一个区域的增长极,应该着重关注哪些区域优势,在不同发展阶段、站在不同角度存在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梁军 《生产力研究》2005,(2):160-162
产业集聚理论吸收了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和生产综合体理论等区域发展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集聚经济和区域分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产业集聚的发生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基础之上,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集聚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总被引:143,自引:7,他引:143  
过去三种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除吸收了前三种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区域人工的重要性以个,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的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芦咏梅 《经济地理》1994,14(1):7-10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芦咏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区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多层次的空间系统,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是联动的。就某个特定的区域,它可以是全球的某一部分,或一个大洲、一个流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具有复合生态系统的地区,其发...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发展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之一,其重要特点是打破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桎梏,提出以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但是,经济增长极理论本身就只关注经济的增长,因而有的专家学者提出应为经济发展极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运用,无不体现出经济指标的唯一性,而忽视了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中国知识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以及网络开发等理论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应走层级增长极网络开发模式;构建了以“成渝”和“西咸”经济圈为核心层增长极的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在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内集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极化效应与回波效应促进层级增长极网络辐射带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增长极理论的困境: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福特制生产方式逐渐式微,“新区域主义”的兴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所倡导的区域发展模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极战略转向90年代以来的产业集群策略。纵观增长极理论的实践绩效,几乎乏善可陈,可是其在区域发展领域的思想影响却挥之不去,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仍被普遍搬用。本文从“新区域主义”的典型代表思想———产业集群理论视角,对存在和影响了近半个世纪的增长极理论进行反思,并指出实施集群策略应该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我国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讨论,概括地说,是以两种理论模式思路为轴线发展起来的。其中,第一是地带梯度推移理论,或称为地带选择战略理论模式,即以我国三大地带为框架来研究投资的地区倾斜与时序上的选择,包括地带梯度推移理论及其派生的各种区域发展战略为代表(以下简称为梯度理论);第二可以概括为“区位”选择战略模式,主要是从空间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开发战略的。包括“增长极”开发战略、“点轴系统”开发战略和“优区位”开发战略等为代  相似文献   

12.
增长极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淑慧 《经济师》2001,(8):21-22
区域增长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至今已有四种类型的区域增长理论。其中增长极理论对我国区域发展很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增长极理论 ,对其运用结合梯度转移理论、轴线理论等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一、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增长极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的理论,盛行于60年代,70年代后期有过短暂沉寂,80年代末又重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繁荣至今。增长极是在空间上,在某一个点、片或者是面上,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实现经济突破性的"极化"增长,并通过"极点"的发散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  相似文献   

14.
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集聚理论、循环积累因果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增长极理论、城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并由此导致区域增长极的孕育和形成。区域增长极从全国来看,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已具雏形;从西部来看,则有可能在川渝地区或成都和重庆形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增长极形成的条件最终取决于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和产业部门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和信息的集聚,其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实践证明高新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通过对湖北省区位条件优势的分析,根据目前省内高新区布局结构,以增长极和层级增长极为理论基础,构筑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梯度扩散带动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可能性框架.并提出了湖北高新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3个战略阶段.  相似文献   

17.
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西方区域发展理论可以划分为历史经验学派、现代化学派、乡村学派、主流经济学派等几大重要流派。历史经验学派主要包括部门理论、输出基础理论、区域发展的倒“U”字型假说;现代化学派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核心-外围理论;乡村学派主要包括选择性空间封闭理论、地域式发展理论;主流经济学派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这些理论既有可资借鉴的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只有准确把握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精髓,才能为我国区域开发政策实践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区域增长极理论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亚南 《经济地理》2007,27(3):392-394
文章论述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内容,指出这两种理论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把海洋经济发展划分为区域经济,通过分析认为江苏沿海区域在经历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引入增长极理论,来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进行新一轮的指导与开发。结合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沿海盐城、连云港、南通3市的区位特点,选择3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根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确定了各市的主导产业,最终达到缩小沿海与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同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强海洋经济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苏北经济是“十五”期间全面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长江沿岸的 苏中地区培植增长极,正是带动苏北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培植增长极,充当上海及苏 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中介”,既有利于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的辐射,又有利于抑制上海 及苏南的中心城市对苏中苏北的“极化效应”。目前,有三个可行的增长极,即南京增长极 、三江增长极和润扬增长极。通过在这三者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苏中地区的 带动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东、中、西部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具有若干特色经济区域和经济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在如何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问题上,许多地方政府仍然采用"增长极"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不能盲目套用增长极理论,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区域竞争力.总结了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