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而不包括精神损失。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制度对精神损害诉讼的不同规定,造成立法不统一。因此,应扩大刑事附事民事损害赔偿的范围,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赔偿关系之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在要求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赔偿的问题上可否进行选择,涉及到二者的关系如何处理,世界各国关于工伤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关系的主要模式,目前有选择、补充、双重、取代等四种,我国法律对此规定不够明确,对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关系采用补充模式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完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是学界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商标法存在的不足,试图从完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区分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综合运用法定赔偿、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加倍)赔偿,并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四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问题,关系到当事人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可以请求精神赔偿。从立法上确立国家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陪偿制度,有利于阻却侵权行为,保护人格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精神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指哪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请求获得赔偿精神损害。在确定其范围时应从维护人身权利和人格权这两个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我国目前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填补了急需填补的法律空白。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和适用范围过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就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项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立法扩大其适用范围,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上的人文关怀。但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法人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目前仍不适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权保护的重视及世界各国立法的交流,维护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精神损害赔偿在立法上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自然人的合法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但如何理解精神损害,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意义、司法及解释的范围理解、以及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神损害赔偿“补偿”或者“惩罚”本质的理解,是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观念瓶颈”,我国当前将惩罚作为精神损害赔偿主要功能的主流学说是值得商榷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是对被害人精神痛苦的物化补偿和心理抚慰,其主体并不是惩罚性的,只不过兼具功能上的“惩罚性”而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三种制度,论证我国的侵权赔偿责任体系的框架可以采用两个层面、三种基本制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浅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法律大多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领域,在违约中一般不承认有精神损害赔偿存在.而在具体实践中,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决定了有些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非财产损失远远大于财产损失,对该非财产损失运用责任竞合原理有时往往无法解决.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理应对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明确规定.从法律的功能角度考虑,我国合同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对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本文拟从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入手,分析了在违约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司法解释为人民法院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进行了必要的规范,但在适用相关司法解释时在诸如刑事案件造成人身损害可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近亲属在直接受害人严重残疾时可否以自己名义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如何认定精神损害后果严重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如何确定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虚假陈述的归责问题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但对虚假陈述侵权行为与损害产生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似乎存在不妥之处,本文试图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之因果关系理论、证券市场客观情况以及《规定》本身矛盾之处论述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损害赔偿之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权保护理念的不断强化,社会对公民个体权利的日益尊重,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尤其是侵权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诉求越来越多,然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却十分单薄,不具明确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论惩罚性赔偿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并广泛适用于侵权案件和合同及产品责任领域。它是一种与补偿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不同的承担责任方式。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赔偿、制裁、威慑和激励等功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我国应全面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医疗纠纷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民事损害赔偿,应引入惩罚性赔偿。但应仅限于故意或恶意的行为、严重不负责的行为和重大过失行为,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相似文献   

19.
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金问题较大。如何掌握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和具体数额,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制定精神损害赔偿限额的必要性,并指出制定过程中应该参酌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要坚持精神损害赔偿原则,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为社会尊重人格的尊严和珍视人的价值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