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当前金融错配显著存在于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中,金融错配模糊了债务融资的市场治理结构属性,从而扭曲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选取2009-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金融错配的存在性以及金融错配对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金融错配对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的影响呈现所有制上的差异性。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的金融错配问题,引发其资产专用性治理结构属性变迁,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不存在金融错配问题,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按照JONVilasusoh和AlansonMinIder(2001)的思路构造动态实证模型,利用中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检验考虑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因素在内的综合新古典交易成本分析模型得出的结论。研究表明,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公司资本结构中权益成分的比率将越高。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的过程中应当讲资产专用性作为一个考虑因素,综合各方面的成本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债务规模、债务期限、债务来源三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治理效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债权融资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均不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信息产业上市公司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资产专用性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市场占有率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加入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后,资产专业性、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方向没有改变且企业规模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资产专用性和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强度和资产专用性负相关。在高资产专用性行业,资产清算价值受到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发生清算的概率越大,公司负债率越低。我们运用沪深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实证分析支持我们的理论假设,并且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行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主要是受不同的行业竞争结构和资产专用性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我国某些竞争性行业存在"过度监管"现象,融资条件过于苛刻而不能得到有效的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6.
张超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106-113
本文通过选取2010年~2012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资产专用性、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ADF检验、LLC检验)、Hausman检验后,建立固定效应和Pooled EGLS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在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资本结构正相关,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负相关.此外,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还有: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新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经常进行专用性投资。但由于专用性投资资产的不可调配性,专用性投资又影响着企业的融资结构。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点,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探讨了专用性投资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并以2003~2006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资产专用性与融资结构的关系。理论分析显示,专用性投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专用性投资水平与融资结构呈负相关,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一个唯一性的结论。为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相关关系,本文选取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方程组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绩效为负相关关系,再基于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自身出发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一个唯一性的结论。为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相关关系,本文选取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方程组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绩效为负相关关系,再基于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自身出发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税收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具有自身特有的制度与经济背景,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检验,可以为我国税收是否影响公司资本结构,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提供实证方面的证据,并为进一步改善税收经济调节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研究》2019,(6)
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由于直接影响管理层的激励约束和风险偏好,因而与企业创新存在理论上的关联,但是否具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却并未得到充分的实证研究。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基于PSM的研究设计,实证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从而符合激励效应假说。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检验结果也表明了该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主要是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和管理效率渠道来影响企业创新。在考虑了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公司面临被诉风险较大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激励效果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提供了保险合约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影响企业创新的证据,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谢军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23(4):57-64
财务杠杆能够强化管理报酬的业绩敏感度,并优化管理报酬的激励结构。公司债务所生成的约束机制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管理效率,减少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并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提升。财务杠杆对公司价值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venture capital can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irms. Using a hand-collected data set on Silicon Valley start-ups, we find that venture capital is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ization measures, such as human resource policies, the adoption of stock option plans, and the hiring of a marketing VP. Venture-capital-backed companies are also more likely and faster to replace the founder with an outside CEO, both in situations that appear adversarial and those mutually agreed to.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venture capitalists play roles over and beyond those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相似文献
17.
MICHAEL LEMMON LAURA XIAOLEI LIU MIKE QINGHAO MAO GREG NINI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4,69(4):1787-1825
Contrary to recent accounts of off‐balance‐sheet securitization by financial firms, we show that asset securitization by nonfinancial firms provides a valuable form of financing for shareholders without harming debtholders. Using data from firms’ SEC filings, we find that securitization is attractive to firms in the middle of the credit quality distribution, which are the firms with the most to gain. Upon initiation, firms experience positive abnormal stock returns and zero abnormal bond returns, and largely use the securitization proceeds to repay existing debt. Securitization minimizes financing costs by reducing expected bankruptcy costs and providing access to segmented credit markets. 相似文献
18.
We study the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of listed firms in China between 1992 and 2001. The Chinese market exhibits high information asymmetry, phenomenal growth, highly concentrated ownership, and a lack of external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We find that Chinese firms use little long-term debt, which is positive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firm size and tangibility (profitability and growth options).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to the degree of seasoning after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and private versus State ownership. Although industry membership is important,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stock market did not affect the long-term debt ratios over the yea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