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卫强 《价值工程》2011,30(16):230-232
许多英文诗歌中也有意象的创造性使用,在翻译成汉语时亦应考虑对其中的意向的辨识和阐释,挖掘诗歌的意境,在了解中英诗歌意象使用方式差异的基础上,对意象做到恰到好处的处理。在译诗中的意象构建既要注重原诗形式和内涵,反映原诗的美学创造性,又要根据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体验和心理需求做出变通和调整,使译诗也能和原诗一样具有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田雨 《活力》2009,(21)
中国古典诗歌乃中国文学的瑰宝,它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而"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回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就事论诗,<尝试集>自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地位;就该诗集的艺术审美价值来看,其诗歌在对古典诗词意象继承的基础上亦有所突破,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4.
唐文丽 《价值工程》2011,30(31):179-180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精华,英译时必然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特性的传译难点出发,探讨了历史、地域、习俗及宗教信仰等文化特有现象的如实传达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唐代诗歌中,有很多诗跟“长安”有关。本文试从唐诗中关于长安的诗入手,分析了长安诗语意象产生的原因,一是长安城的壮美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诗材,在诗人心中它成为“理想国”式的符号,二是对于自汉赋以来,在歌咏都城中表达自己的见解的传统的继承,三是科举制度的施行使进入长安城成为了诗人的一种理性目标和追求。最后简要分析了跟“长安”有关的两个诗语。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坛,相对于其他诗人的作品,李、杜诗篇一直是被后人笼罩着的光环.但义山诗这颗耀眼的璀璨之星,出现较晚又常常被人们遗忘,所以总是给人一种深邃、神秘之感.由于李商隐独特的性格,身上氤氲着一种忧郁“气质”,时时刻刻遭受着情感的折磨,但却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情愫.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诗歌已然成为他的“贴身侍女”,在他的诗歌创作里,最突出之一要数意象思维的运用,直觉的心灵化表达、创造性的升华和内在的逻辑性.通过探究义山诗的意象思维特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意象的丰富和鲜活,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古代意象思维研究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马鑫 《企业导报》2013,(12):168-169
审美意象在艺术交流中具有中介地位,它使意象在艺术表达上具有了符号性能,它对个体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促成了时代与时代、民族与民族的交流,最终引发了文化形态的变迁。因此对陶瓷器皿的形态进行审美意象的探讨,首先要清楚的便是陶瓷器皿审美意象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赵伟童 《民营科技》2010,(11):96-96
以《全唐诗》中李白诗歌为依据,对有关于月亮意象的诗歌加以研究,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月意象分类阐述。把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分为:美好事物、情感、人生哲理和政治暗示四类。通过分类研究,既可以理清李白诸多月意象所蕴含的内在意蕴,又可以从整体来把握诗人的旷世情怀,进而更深入地品味李白的诗风。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李白写月的若干特点加以总结,认为李白对月的描写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同时手法上极为独特新颖并且多样化。因为李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所以从李白诗中月意象入手,是研究诗人丰富情感、复杂内心、浪漫情怀的最佳切入点。本文意浅,还不能把李白诗歌读透,期待将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可以把李白的诗读的更深、更切。  相似文献   

9.
菊花是陶渊明诗歌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意象。陶渊明在历代文人努力开拓的基础上将菊与隐逸文化联系起来,整合丰富了菊花新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使菊花意象的表现意境和范围实现了质的发展。菊花品位的提高,带动文化领域的多方面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绮丽的文风见多,但是同时在文艺复兴后期的英国诗人约翰·邓恩却走出了自己不寻常的诗歌道路。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意象的使用,尤其他的意象是在奇思妙喻中的运用尤为独特,不同于同时代,也不同于其他很多常见的意象。本文着重分析和对比了几个邓恩诗歌中比较经典的意象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说明邓恩的诗歌意象的思维深刻和机智锐利。  相似文献   

11.
青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它初见于先秦典籍,在汉魏小说和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描写青鸟意象的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青鸟意象的基本内涵也由此臻于完备。本文主要分析唐诗中的青鸟意象及其丰富的文化蕴涵,包括情感蕴涵和境界蕴涵。究其根本便是唐代人对美好与自由的向往,人们用飘逸的仙鸟承载起自己追求美好情感或是自由境界的愿望。通过对其深入探讨感悟青鸟这一意象的极强生命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2.
含有柳意象的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柳之柔弱的特征与宋词阴柔美的特色颇为相似,故将柳意象置于宋词中加以观照和审视,进而浅析柳意象在宋词中具有审美主体的普遍性、审美对象的广泛性、审美形式的优美性、审美情感的悲哀性、审美内涵的丰富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芦俊 《价值工程》2011,30(11):324-324
意境,是诗人内在思想感情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统一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歌翻译时必须忠实再现诗歌的意境。本文从情感、形象及韵律等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意境再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古典诗词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作品本身的审美把握与鉴赏、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今诗词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诗词教学中,要做到审美渗透,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二是再现意象意境美、三是感悟诗词情感美。教学中做好审美渗透,才能使诗词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文学性心理描写,就意象表现性心理的密度和力度而言,要首数诗歌;而用意象直接演绎创作主体的性心理世界,恐怕是让散文甚至是学者散文拔了头筹了。本文从视觉颜色意象这一角度,对郁达夫散文《还乡记》中的"白"意象与"黑"意象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文学性心理描写,就意象表现性心理的密度和力度而言,要首数诗歌;而用意象直接演绎创作主体的性心理世界,恐怕是让散文甚至是学者散文拔了头筹了。本文从视觉颜色意象这一角度,对郁达夫散文《还乡记》中的"白"意象与"黑"意象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翻译活动充满复杂性,而中国古代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更为翻译增添了困难障碍。针对中国古诗词业已存在的翻译文本是对诗歌可译性的有效证明,但由于诗歌本身的独特性造成的翻译的变形使得译作总是无法让人十分满意。本文从古诗词文字与形象的关系、中国古诗词极重"微言"两方面入手,分析翻译困难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介绍对中诗英译流派的传统划分,进而提出了韵体派和非韵体派的分法,并评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和盛行区域。中国译界多主张韵体译诗,而西方却盛行无韵体诗,所以中国译界应认清这种潮流,以期更好地把中国文化译介到西方。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视野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地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影响着乡村旅游独特程度和吸引力大小。乡村旅游产品在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乡村文化的构成及其表现形式,结合乡村文化意象,开发具有更高审美层次、更具参与性、吸引力更大的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绮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风格,是就诗歌的辞采美艳、华光焕发、具有富丽气象的风格特色说的。温庭筠在诗歌中对绮丽有执着的追求,这种绮丽体现的正是滋生于繁华都市中的艳俗,是晚唐这个时代诗人们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诗歌从色彩浓艳和辞采华美两个方面来阐述温庭筠诗歌中以绮丽为特色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