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六月份,气温、水温还将持续升高。而且即将进入梅雨季节,高温、低压的闷热天气较多,变化无常,水质易变坏,是水产动物容易暴发和流行病害的季节。此期,草鱼易发生出血病、肠炎病和烂鳃病;河蟹易发生抖抖病和黑鳃病;甲鱼易发生红底板病、白底板病和鳃腺炎;罗氏绍虾易发生白体病;南美白对虾易发生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和黑鳃病。针对以上多发且危害较大的病害,养殖户应加强生产管理,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龙虾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上价高俏销,在养殖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黑鳃病,该病有什么症状特征呢?该怎么防治呢?1.龙虾黑鳃病病因龙虾黑鳃病是由于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2.龙虾黑鳃病症状小龙虾的鳃先由微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而后逐渐变成黑色,引起鳃部萎缩,功能逐渐退化。患病的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  相似文献   

3.
<正> 河蟹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蜕壳障碍性疾病及敌害生物的危害。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呼肠弧状病毒病及河蟹颤抖病等。细菌性的疾病较多,比如:黑鳃病、甲壳溃疡病、烂肢病、水肿病、水霉病、链壳菌病等 寄生虫性疾病主要包括:纤毛虫病、蟹奴病,聚缩虫病等。蜕壳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饲料或水中缺乏某种元  相似文献   

4.
<正>水草是河蟹生长不可少的植物性饲料,螺蛳是河蟹的优质天然动物的饲料,而且两者都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在蟹池内种植水草和投放适量的螺蛳是养殖大规格蟹和  相似文献   

5.
<正>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幼蟹和成蟹都能感染,是河蟹养殖中主要疾病,以黄蟹至绿蟹阶段为明显,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蟹感染率为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容易发生此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病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无反应,触角不敏感,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累  相似文献   

6.
<正>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的,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化指标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正>2.2.6腐鳃病(gill fouling)淡水螯虾鳃表面通常会附着丝状藻类或者革兰氏阴性菌,还可能存在一些原生生物等,在正常情况下,鳃上附着这些微小生物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是,淡水螯虾烂鳃病的发生通常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有关的,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养殖水质,细菌等就会在鳃部大量增殖而导致鳃组织腐败,影响鳃组织对水过滤功能和对氧气的吸收,进而导致淡水螯虾机  相似文献   

8.
<正>精养鱼塘水质容易败坏,鳃病发生率极高,因此素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现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供参考:一、细菌性鳃病1.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2.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  相似文献   

9.
<正>草鱼暴发性鳃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不同的区域会略有差异,其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4-10月,水温在23-28℃,发病死亡率达20%-40%,严重情况下呼吸衰竭,造成同时间大批量死鱼。草鱼暴发性鳃病的原因有多种,主要由细菌、真菌、寄生虫或水质恶化等因素引起的。根据各地技术指导员跟踪调查,2014年草鱼暴发性鳃病主要为细菌  相似文献   

10.
正鲤鱼在我国养殖范围广,产量大,其适应能力较强,病害发生相对较少。但随着近年来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其病害也时有发生,特别是烂鳃病较为普遍。然而很多养殖户对烂鳃病了解不够深入。笔者通过对多例鲤鱼烂鳃病的诊治进行总结,认为鲤鱼烂鳃病的病因不是单纯的寄生虫、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水质因素,而要根据具体情况,比如用药史、外界环境、流行病情况等进行分析论证,才能准确判断病因,对症治疗,从而将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 河蟹颤抖病在河蟹整个生长阶段皆有发生,尤以高温季节流行广。该病主要发生在池塘、稻田和高密度精养水体。在发现颤抖病死亡的河蟹当中,大到200克的性成熟蟹,小到10—20克的幼蟹,尤以2龄蟹为  相似文献   

12.
<正>高邮地区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比较发达,今年又是罗氏沼虾大丰收的一年。在整个养殖周期基本没有重大病害的发生,黑鳃、黑斑、黄鳃病发病机率也大大降低,但同时沼虾滴星病也越来越严重,有的一次拉网后出现的"滴星"现象可造成近100公斤沼  相似文献   

13.
<正>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一、细菌性鳃病 1、症状 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2、病原 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它细菌感染。 3、防治方法 ①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河蟹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看到有死蟹现象发生时再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针对河蟹此种发病特点,我们总结了河蟹的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水产养殖生产。一、寄生虫性疾病1.纤毛虫病1病原及病因:由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及斜管虫等侵袭所致。由河蟹放养密度较大、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5.
<正>"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当年苏东坡笔下风景秀丽的颍州西湖如今已成为当地渔民从事无公害河蟹养殖的天然生态渔场。颍州西湖大水面4000多亩,水质优良无污染,水草品种多样,  相似文献   

16.
对草鱼常常出现的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三大病症,从肝胆人手综合防治,是一个较有效的措施:一、检测水质。水质过肥或者氨氮(NH3)偏高时,必须先改良水质,一般用磁性水质改良剂泼洒池塘一次即可。二、鳃部检查。镜检鳃部是否感染寄生虫,特别是车轮虫,如发现鳃部有寄生虫,必须对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养殖成蟹水域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本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净化水质,改善水体养殖场环境;四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有利于河蟹生长。苦草是沉水植物,也是河蟹养殖中不可或缺的水草。  相似文献   

18.
<正> 河蟹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通过入水孔、出水孔与外界相通。离水后,可直接用鳃腔进行呼吸。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河蟹的运输主要采用干法运输。为探讨河蟹的长途运输和存活保护的新途径,我们按干法运输方法,用MS—222浸浴和湿润幼蟹,初步研究了在MS—222存在下幼蟹存活状况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天然水域——河道养殖河蟹,因河道水流通畅,溶氧丰富.水质清新,养成的河蟹个体大,成色好,品质优,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且在河道中养殖河蟹不需另投饵料,只要加强平时的看护,劳动力投入少,一般投入产出比可达1:8,比较效益十分显著。现将河道养殖河蟹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河蟹养殖已进入关键时期,一方面正值河蟹生长旺季,另一方面,也是河蟹的发病高峰期。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益,减少病害发生,现结合我镇多年来的养殖经验,就当前河蟹生产应着重注意的事项简述如下。一、水质管理目前高温季节,应加深水位,尽可能保持在1.5m以上。水质要清新、溶氧要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