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相鹏 《企业导报》2014,(23):71-72
<正>在我国长期的法律实践当中,对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提起国家赔偿,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理念。因为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造成的损害往往是间接的,其效力是通过具体的行政行为体现出来,所以其损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制定违法的规范性文件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人身财产权利的决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政府和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乱设许可项目、实行地方保护甚至非法限制拘禁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正式被纳入行政复议审查范围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而言,它包括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发布的部门行政规章,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地方行政规章,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  相似文献   

3.
《数据》2000,(1)
小陈:甄律师,请问“红头文件”是否可以申请复议?甄律师:“红头文件”是一句口头语,在学理上应称为“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可以作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即规范文件,它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公民...  相似文献   

4.
李文成 《经营者》2003,(9):66-66
<正> 所谓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行使其行政权利时,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作出的单方的行为,如各种行政处罚、处理等。从主体上讲,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在行政诉讼中,有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一定是行政机关所做出的。比如,卫生防疫站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是《食品卫生法》授权它对违反食品卫生的行为给予处罚,因此,在行政诉讼中也应当视为具体行政行  相似文献   

5.
刘军 《企业导报》2012,(21):146
长期以来,由于对抽象行政行为存在不同认识,也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一直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之外,因而也未形成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抽象行政行为的特点以及我国行政机关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现状,决定了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现实必要性,正确构建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明确司法审查的权限和效力,应当作为促进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备的制度方案加以实施,由此谋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分为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具体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定、约定或合理期限内负有法定或约定义务且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的行为。抽象行政不作为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基木概念,它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立法权或者行政规范制定权的行政主体,在法定期间内不依法制定、修改或废除某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或者迟延履行该项职责,致使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问责和救济实际是对不作为行为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有权利即有救济、法律交易成本理论、理性经纪人假设和权利制衡理论等为基础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弊端,并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改革是一个从缺失到全面的渐进过程,我国最终将实现抽象行政行为的全部可诉。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管理》2012,(1):82-84
在我国,法律体系以外大量规范社会各项活动的文件,都属于规范性文件的范畴。制定规范性文件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重要手段,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远远大于一般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了抽象行政行为立法监督机制的缺陷和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性的基础之上,论述了抽象行政行为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构成要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有权利即有救济、法律交易成本理论、理性经纪人假设和权利制衡理论等为基础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弊端,并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改革是一个从缺失到全面的渐进过程,我国最终将实现抽象行政行为的全部可诉.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一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将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确立下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进一步将被告举证责任具体化为:“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  相似文献   

12.
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中,具体行政行为往往以各种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执法书,不仅形成上要求严格,具备格式统一、结构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符合法律书的规范性,而一其实质内容理更具有合法性,逻辑的严密性、解释的单一性等,  相似文献   

13.
张运萍 《中外企业家》2009,(22):194-195
行政违法检察监督法律关系既是指导行政违法检察监督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又是行政违法检察监督立法实现其功能的出发点。行政违法检察监督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调整的,以行政行为为共同指向对象的主体之间权力与义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益衡量是裁判的一般方法,但在行政审判中涉及利益更为复杂等原因,因此其作用尤为重要。行政审判中的利益衡量体现在行政审判的全过程中,从立案开始就有可能需要根据利益衡量的原理来处理相对复杂的纠纷。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出台后,人民法院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利益衡量有了较好的指导和依据。其中《若干解释》第58条的规定,是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中典型的具体体现。该条规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更大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做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曾经有人对该条规定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规定,违背了行政诉讼法确立的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田琪雅 《企业导报》2014,(7):130-131
自从《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呼声就从未间断,但立法机关迟迟未对强烈的呼声做出回应,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项制度面临的诸如现行法律解释体制排斥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诸多困境。尽管如此,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趋势是不容质疑的,因为该行为有接受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审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行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是政府审计机关比较其他审计组织而言特有的行为表现。审计行政处理行为和处罚行为是开展每一个项目审计都可能要实施的行为,用于纠正和惩戒违纪违法现象。本文从法律角度拟就对审计行政处理与行政处罚行为进行探讨分析,以明确二者的关系和区别。一、审计行政处理行为 审计行政处理行为是指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采取的纠正措施。审计处理的种类有:责令限  相似文献   

17.
梁韵瑜 《数据》2002,(11):29-29
小杨:甄律师,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行政复议决定以程序违法为由,撤销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同时责令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也不能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吗?  相似文献   

18.
陈玉敏 《活力》2005,(5):76-76
本文仅从行政主体、行政权限、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裁量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标准。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某市人民政府颁发4号文件,规定了外地生猪禁止进入本市生猪市场的具体办法。文件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农贸市场只允许销售本地生猪肉,外地生猪禁止进入本地市场,违者将予以行政处罚。4号文件实施后,周边地区一直向该市供应生猪的养殖户不服此规定,以政府行为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违反公平竞争原则,侵犯生猪养殖户合法权益为由,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将市政府推上被告席。2000年,该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4号文件是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而且该文件的具体实施者是具体执…  相似文献   

20.
自从《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呼声就从未间断,但立法机关迟迟未对强烈的呼声做出回应,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项制度面临的诸如现行法律解释体制排斥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诸多困境。尽管如此,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趋势是不容质疑的,因为该行为有接受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