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对虾软壳偷死,绝大多数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影响对虾软壳死亡的三大要素:①水体缺乏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及营养。②对虾脱壳后被有害细菌或病毒感染死亡。③亚硝酸盐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一、偷死症偷死症也称死底症,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病情。因为池塘积累大量残饵、粪便以及死亡藻类,经异养性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等含氮有害物质,在经过亚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造成对虾慢性中毒,导致代谢紊乱,携氧能力下降。常因缺氧死于池底。南美白对虾"偷死症"或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以往过度使用药物杀毒灭菌,往往  相似文献   

3.
《农家之友》2004,(1):40-40
1 亚硝酸盐中毒青饲料中含有硝酸盐.若饲用加工不当,如大量堆集发酵产热或小火隔夜闷煮时,会因缺氧而产生亚硝酸盐,畜禽采食后引起中毒,以猪、牛多见。猪食后20~150分钟可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发绀及其他缺氧症状,呼吸困难,四肢末端及耳鼻发凉,运动失调。治疗:①用特效解毒剂美蓝或甲苯胺蓝静脉注射;②25%的葡萄糖和维生素 C 静脉注射;③耳尖、尾尖放血。2 氢氰酸中毒家畜采食高粱苗或玉米苗、鲜木薯、亚麻子、桃杏叶、枇杷叶等含有氰甙的青饲料,以酶和消化液作用,产生游离的氢氰酸而发生中毒。其主要特征为: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14,(8):51-51
南美白对虾苗入塘一段时间后,虾苗偷死病成为主要病害之一,有的有红体症状,但大多是单纯的偷死,死亡量大,有的甚至出现排塘。发病原因 苗偷死的原因比较复杂,虾苗质量、前期水质管理、弧菌等致病菌都可能导致,因此应对方案也难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在草鱼养殖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破坏其免疫系统,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会直接导致草鱼的中毒死亡。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是诱发草鱼出血病的原因之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含量高,导致鱼体代谢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由此可见,控制亚硝酸盐的浓度对草鱼养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3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发生的对虾白浊偷死病到今年已有十个年头了。原来主要在夏秋高温闷热天气易发、死亡量较大,现在表现为全年养殖都发生白浊偷死病且死亡量均较大;从主要发生于粤西、海南高位池养殖场,到目前广东、广西、珠三角、福建、浙江、江苏的土池均发生较严重的白浊偷死病。现在白浊偷死开始发病的时间越来越早、规格越来越小,所以,如  相似文献   

7.
一、藻毒素中毒性蚌病1、病因:无侵袭性病原体,主要由具有藻毒素的藻类引起的中毒。形成藻蓝水华和隐藻水华的一些种类,具有这些毒素在水中大量繁殖,死亡后尸体被一些细菌分解,从而使藻毒素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影响水体中各动物的生长,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另外,河蚌独具的晶杆体,能释放出晶杆酶消化这些藻类的外壳,结果自身被藻毒素毒害。2、症状:单纯性藻毒素中毒引起的蚌病,病蚌通常无明显的外观症状,主要表现为昏迷,闭壳肌无力。肝组织切片,往往可见肝细胞产生糜烂解体。3、流行及危害:夏季水温升高到28℃以上时开始发病,7—8月份的炎夏时…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五、亚硝酸盐的治理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养殖水体中养殖动物一旦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较高并已维持了一段时间,此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才能防止养殖对象大面积死亡,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治理一直是水产养殖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但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办法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甲鱼苗温室培育已成规模,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但仍有部分养殖户在苗期养殖过程中出现坏水中毒死亡的问题,其病因与预防如下:一、病因:此病多发生在增氧效果较差的集约化温室养殖池中。多因水质急剧变化,造成严重缺氧后产生有毒气体(如氨氮、硫化氢、甲烷等),而鳖又无处躲避,造成中毒死亡。从严重坏水到死亡,时间约为7-10天。若增氧时间过长,溶氧量过高,水质寡,此时亚硝酸盐极易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宁夏的悦海湖、沙湖、星海湖和沿艾依河水系重点湖塘养殖区域,时常发生三毛金藻中毒症,每年因三毛金藻中毒遭成不可计量的损失。现将三毛金藻病的病原、症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三毛金藻的毒素引起鱼类中毒是一种麻痹性中毒,中毒初期鱼类焦躁不安,呼吸频率加快,游动急促,方向不定;随后即趋于平静,反应逐渐迟钝,病鱼向鱼池的四周浅水处集中,排列无规则,受到惊扰,快速地游到深水处,不久又返回池边;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就失去平衡,鱼体侧卧而死。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鱼类容易中毒死亡,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亚硝酸盐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 养殖者在养殖生产中常出现氨氮中毒,药害、泛塘等死鱼现象,如何区分这三种情况,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据笔者几年的探索具体介绍如下: 一、发生的时间:氨氮中毒发生在连续的晴天的午后。药害不分昼夜,随时都可发生。泛塘发生在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几天的阴雨天后低气温、天气闷热时。 二、症状:发生氨氮中毒的鱼塘,鱼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上水面呼吸减慢。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  相似文献   

13.
青绿饲料堆积贮存或调制不当,其中的硝酸盐会转变为剧毒的亚硝酸盐,猪、牛、羊等家畜采食后20~30分钟会出现中毒症状:时起时卧,狂奔不安,口吐白沫,呕吐,腹痛下痢,呼吸困难;皮肤初为灰白色,后转为暗紫色;体温正常或偏低,四肢无力,行走不稳,1~2小时死亡。因此,在饲喂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由于农药使用不当而引起耕牛急性氟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氟中毒后,牛的症状和防治措施如下:一、牛氟中毒后的症状:不分黄牛、水牛,均表现为被毛枯燥无光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之友》2004,(6):43-43
一、猪食盐中毒。食醋500毫升,1次灌服;白糖100克,加水250毫升,1次灌服;茶叶、菊花各30克,煎水适量,候温,1次灌服,每天2~3次,连用3~5天。二、猪亚硝酸盐中毒。取鲜石灰水上清液250毫升,大蒜头2个,雄黄30克,鸡蛋3个,小苏打45克。将大蒜捣碎,加入雄黄、小苏打,再加入鸡蛋清、石灰水,分2次灌服;或先给病猪断尾或刺尾尖放血,然后按大猪用十滴水15~20毫升,小猪5~10毫升的剂量1次灌服。三、猪霉玉米中毒。取防风15克,甘草30克,绿  相似文献   

16.
<正>池塘水质好坏的衡量指标有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H2S等。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池塘中的各项指标都在随存塘鱼密度、水温、投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如果池塘中氨氮含量过高,将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甚至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由中毒引起 工厂中大量有毒废水(呈黑色或褐色)及农田中的农药流入水体,会引起鱼类中毒。中毒的鱼,大都表现兴奋状:阵发性上串下游;有些病鱼体呈弯曲状态。不久便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在池塘养鱼过程中,因水质不良造成水体产生有毒物质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常见的因水质不良产生的中毒情况主要有硫化氢中毒、氨氮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现把几种常见的水质不良引起的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一岁半女孩因为吃路边的炸鸡翅,发生亚硝酸盐中毒致死。当时这个夺走人命的食物中毒事件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直到近日这个案子开庭公审,才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尽量避免有“身边毒药”之称的亚硝酸盐呢?  相似文献   

20.
<正>1.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污染中毒死鱼这类农药与有机磷农药同属于第二代的农药,其特点为残留小、毒性较低,主要有西维因和呋喃丹两种。1.3.1西维因污染中毒死鱼西维因是一种触杀和胃毒作用的高效杀虫剂,中毒反应强烈,但易得到恢复。鱼类中毒后出现兴奋状态,急燥不安,上下乱窜,痉挛;特别是鱼苗常见头部与脊椎骨连接处发生弯曲,呈畸形,最后身体失去平衡,侧卧水底,直到死亡,尾部弯曲并有一明显的充血点,中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