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春香 《大众商务》2006,(9S):63-63
为除病痛 决心学技 我叫李春香,和丈夫同是湖南吉首国营企业的普通工人。2002年,公司经营不善,最终倒闭了,我们夫妇双双下岗。 下岗后,我们不知所措,我先后做过餐馆的服务员、清洁工,丈夫也辛辛苦苦跑过三轮车业务。可是由于长期的劳累,我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一度连走路都成了困难,这样一来,全家人的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丈夫一个人的头上。为了确保一家人能正常的生活,更为了给我早日治好病,丈夫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拼命赚钱。突然有一天,丈夫右脚大拇指基底部第一关节处疼痛难忍,两天后脚拇指呈粉红色红肿热痛。这样的疼痛持续了一星期后,两只脚一起疼痛起来,实在坚持不住了,丈夫才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得了痛风。  相似文献   

2.
陈六 《新智慧》2007,(12):42-42
5年前,我下岗了,从此就一直在家。靠丈夫志强的工资养着我们一家三口。我们以前住的房子是志强单位的,后来离婚了,女儿丽丽跟着我。我必须搬出来,重新找个住处,找工作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飞雪  罗平 《新智慧》2007,(1):44-45
漂亮女工下了岗 今年29岁的张筱眉原是西安市某机械厂的一名女工,她的丈夫苏明山也在这家工厂做统计员。在车间里工作了近十年的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下岗。但是,在1998年7月的一天,张筱眉和丈夫吃过早饭去上班的时候,发现厂子门口贴着一张下岗职工名单,她和丈夫的名字赫然列在其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普通工人,人到中年却遭遇下岗,爱人在供销社上班,一个月只有380元工资。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去年考上了桂林电子工程学院,为了供孩子上学,我们全家借了上万元的债,生活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为了还债,这几年我什么苦都吃过,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开过小吃店,但终究因为没有特色和品牌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这几年我一直订阅《大众商务》杂志,希望能从中找到创富门路。在今年第8期上看到一篇《怪难吃风味绝,下岗闯出休闲美食路》的文章,对主人公朱灿从下岗到创业的历程深感佩  相似文献   

5.
“人生是一支歌,岁月是一条河”。我的经历如同歌中唱到的,虽跌宕起伏,却幸运的在艰辛的道路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蜿蜒曲折,却能于激流险滩中闯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今天,我要把我取得的成功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倾诉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大家和我共悲喜,同苦乐! 半年前,我下岗了。下岗之前,在机关单位做行政工作的我,每天过着简单、清闲、有规律的日子,从未想过我也会有下岗的一天。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茫然无措。生活一天天变得越过越无滋无味,随着每月只能领到两百多  相似文献   

6.
1997年6月,清原满族自治县杨树崴林场职工刘海兰下岗了。年仅30岁的她一时不知所措。丈夫大学毕业后,在县交通局端铁饭碗,由于能力出众,一家外资企业也意欲高薪聘用他。原本靠着丈夫的收入,居家过日子不成问  相似文献   

7.
杜鹃 《大众商务》2006,(7):42-42
2004年夏天,35岁的王海燕因单位经营不善而遭遇下岗,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龚光程 《大众商务》2005,(4X):21-22
2002年10月我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下岗了,一家人都指望着的我那点救命工资没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相似文献   

9.
仿佛冥冥之中有谁在刻意安排,要造成鲜明对比似的,我居住的这栋单位住宅楼里最富的一家和最穷的一家成了对门。 最穷的是我,我和丈夫白天上班,晚上闭门不出,在家里看看书读读报聊聊天,有好的电视节目一定从头看到尾,绝不错过。日子过得清清静静悠悠哉哉的。我们除了工资没有别的外快,所以穷。  相似文献   

10.
在醴陵市纪念“三八”妇女节暨首届“醴陵巾帼十佳“表彰大会上,醴陵楚华陶瓷实业工厂34岁的厂长吴华被授予了“醴陵巾帼十佳”称号,表彰她下岗不失志,自筹资金办厂,解决83名下岗职工就业的事绩。吴华下岗前在醴陵市外贸花炮出口公司工作,1997年2月下岗后,她不等不靠,向亲戚朋友借款筹资,和丈夫一起办起了楚华陶瓷实业工厂。经过几个月艰苦创业,于1997年5月投产,至1998年2月底止,共实现销  相似文献   

11.
走出困境觅商机 1995年,杜玉梅从县国营汽车站下岗后,便进入丈夫在省会创办的一家公司,协助丈夫搞销售。几年下来,公司赚了近百万元。1997年,为追求更高的利润,她丈夫看上了一高新技术项目——生产保健食品,为投资拿出了家中全部积蓄,资金不够,就用房产作抵押向基金会高息贷款。由于该项目用人不当,经营管理滞后,运作不到两年, 就债台高垒,由于无力还款,法院查封了居住的房产,全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2.
小许 《新智慧》2006,(4):48-48
2005年6月18日夜,我和丈夫缩在床上,一张一张数着存款单。经过多年精打细算存钱,我们居然有了8万元。丈夫得意地宣布:“明天一早我们就去买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月15日,晴今天,下岗的我应聘到台湾老板在重庆开办的大商场——渝洲服装商场, 当起了办公室主任。对这个职务我是十分看重的,因为我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搞了几十年办公室工作,直到下岗也没混上这个职务,没想到下岗后重新上岗却圆了我几十年来的“当官梦!”当然除了圆梦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工作太适  相似文献   

14.
高振祥 《大众商务》2003,(10):10-11
1999年1月,于国政和妻子刘长双不幸双双下岗了。自小便与奶奶学得一手手工编织绝活儿的刘长双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有空闲时间便钩织些小物品到市场卖点儿零钱应急。一天,她试探性地问丈夫:“你说,我这门手艺能不能派上点用场?”一语惊醒梦中人,于国政不禁灵机一动:“对啊,编织是咱中国的民间特产,干脆咱俩联手搞特产,你来管生产,我来管销售!”几经周折,于国政终于认识了韩国三星集团下属一家公司的朴老板。朴老  相似文献   

15.
罗明伟是1996年开始做服装生意的,那年他在纱厂上班的女朋友下岗了,他所在的单位也不景气,小两口一合计,得,你对面料在行,我学过工艺美术,干脆就开个时装店吧,也算是"专业对口,发挥特长"。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不管你能做什么,只要跟市场挂上钩,就有钱赚。这不,45岁的蒋其英,两把菜刀起家,到肉市上专为人切肉片、肉丝,剁肉末,一个月能赚两千多块钱。蒋其英原在化工总厂职工食堂里工作,去年厂里搞改革,把职工食堂承包给了私人,蒋其英因此下岗。一家人全靠丈夫那点工资,生活过得很艰难。蒋其英是个要强的人,她相信“天无绝人  相似文献   

17.
长安 《大众商务》2008,(2):44-44
罗明伟是1996年开始做服装生意的,那年他在纱厂上班的女朋友下岗了,他所在的单位也不景气,小两口一合计,得,你对面料在行,我学过工艺美术,干脆就开个时装店吧,也算是“专业对口,发挥特长”。  相似文献   

18.
林溪  张燕 《大众商务》2004,(12):20-21
我24岁那年,公司召开“下岗分流职工大会”,我害怕年纪轻轻就下岗,心都跳到嗓子眼。当领导念到我的名字时,我一下子就蒙了,不知道会议是怎么结束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跌跌撞撞地摸回家的。  相似文献   

19.
罗明伟是1996年开始做服装生意的,那年他在纱厂上班的女朋友下岗了,他所在的单位也不景气,小两口一合计,得,你对面料在行,我学过工艺美术,干脆就开个时装店吧,也算是“专业对口,发挥特长”。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原打算在化工领域一展身手的我突然下岗了,生活陷入了困窘之中。父亲身患绝症后,那几万元的医疗费无疑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以后的日子中,穷困潦倒的我,四处奔波,为了生计曾捡过破烂,摆过地摊。尽管这样,我仍坚信凭借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混个样儿出来,贫穷只是暂时的。由于紧靠线路板基地的缘故,我开始经销印制线路板用的小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