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13日,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创新集群与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层论坛上宣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正式启动。火炬中心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区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签署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该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缔造未来,凝聚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进程中,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历程中,在全国高新区进入二次创业的重要时刻,以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成都为代表的国家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导下,共同发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宣言:我们决心高举自主创新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二次创业,使高新区成为自主创新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示范引领者,担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努力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我们决心按照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宗旨,大…  相似文献   

3.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缔造未来,凝聚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进程中,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历程中,在全国高新区进入二次创业的重要时刻,以北京、上海、深圳、两安、武汉、成都为代表的国家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导下,共同发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宣言:  相似文献   

4.
1991年3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大幕。随该文件一起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等三项政策以及随后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一直作为国家高新区建设的指南。2002年,根据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形势,科技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两个文件,为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和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至高点.国家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西安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形成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效机制和内陆地区科技园区发展的西安模式.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还需正视瓶颈,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高地战略、转变资源供给方式聚集全球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活力、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园区、完善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地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以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中强调:要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的战略利益出发,向国家高新区发出的新的号令,国家高新区理应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率先建成创新型园区。  相似文献   

7.
今年国家明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在这一伟大征程上,作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高新区,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进入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路径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集聚创新资源,进而形成创新集群,是新时期高新区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最佳路径,也是实现“二次创业”的切入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从科技创新能力、特色产业优势、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其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条件,认为南宁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必须明确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以国际化和品牌化提升特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增强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功能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聚焦创新,携手共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进程中,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伟大征程中,在全国科技事业酝酿大发展之际,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部地区六省九家国家高新区齐聚三晋龙城,共同发表中部国家高新区创新联盟宣言:  相似文献   

10.
政策视窗     
科技部: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近日,科技部发布《关:r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发展,发挥其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天津、北京丰台园、广东中山和济南四家高新区科协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高新区科协网络”,这是国家高新区科协组织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企业科协工作中的一个创新。2008年,在广东中山火炬高新区召开了第二届网络年会,交流了高新区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经验,并就怎样发挥科协组织在建设创新型高新区中独特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创新型企业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全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必须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实施企业制度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品牌创新战略和文化创新战略等。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国家高新区作为承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使命的“国家队”,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机遇,也必须对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作出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水平,推动国家高新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科技部火炬中心于11月26日至29日,在深圳举办2013年度国家高新区科技局长培训班。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原科技部党组成员、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等受邀作为培训班讲师,为来自国家级高新区的百余位科技局局长授课。  相似文献   

15.
《企业科协》2007,(4):11-18,20
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战略,这是面向世界、把握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犁国家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6.
《企业科协》2009,(6):2-3
5月18日,“国家高新区科协联席会第三届年会暨高新区创新创业论坛”在江苏省无锡高新区召开,论坛以“创新创业,和谐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交流高新区科协工作经验,推动国家高新区科协组织建设,加强对高新区、经开区科协的工作指导,研讨高新区企业开展“讲、比”活动的做法和经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等工作,为高新区的创新、创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桂林国家高新区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未形成高新技术创新体系的问题.目前,国家高新区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新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形势下桂林高新区应抓住机遇,承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建设创新型高新产业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主》的重要讲话,指出此次会议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当前我国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加快西安高新区发展继续提升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东 《现代企业》2009,(12):34-35
我国高新区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西安高新区来说,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对其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极为重要.中国共有54个国家高新区,目前,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各类高科技园区数以千计,其中国家级的高科技园区就有53个,然而,10年来有的国家级高新区发展迅速,已走上康庄大道,还有不少却仍在乡间小路蹒跚,两级分化相当严重,落后开发区的数量远大于优秀者的数量。业内人士指出、高新区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定位问题应该被作为重点加以探讨,只有定位明晰,才能确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促进不同高新区共同的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家委员会委员邹祖烨说:“高科技园区建设不能撒胡椒面,国家应该因地制宜。抓大放小,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