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999年刚创立时,蒙牛面临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四无品牌的“四无状态”。但其在后来的短短几年里其销售不但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每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被刷新,从1999年销售收入0.37亿元一跃到2004年的72.1亿元。排名从最初的第1116位跃居行业第二位。截至2005年年底,蒙牛已实现UHT奶全球销量第一,液态奶全国销量第一。在短短的5年,蒙牛的销售收入增长近200倍,销售200亿,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在中国的企业成长史上创造出了奇迹,成为众多经济学家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乳品行业中,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蒙牛速度”的奇迹,被誉为“蒙牛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蒙牛迅速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蒙牛现象”背后是独特的运作模式——虚拟经营。蒙牛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市场开拓、关键环节、核心业  相似文献   

3.
《沪港经济》2014,(2):69-69
日前,上海双鹿上菱企业集团连续召开了两场2014年度新品发布会暨开盘盛典,分别是上菱系和双鹿系。集团黄事长陈泉卣用“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食业发展理念,归纳总结了双鹿上菱企业集团12年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落实“十分珍借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道县从1992年开始,在全区率先广泛开展无违法批地、无违法管地、无违法用地,耕地增加”的“三无一增”活动.现在,全县36个乡镇已全面实现了“三无一增”.建立健全土地监察网络,是实现“三无一增”的组织保证.他们已在全县范围内建  相似文献   

5.
在兰州,当众多商家为生意难做而苦不堪言时,人们却在兰州市民中发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消费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摆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几乎更是“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6.
一本“泄露了蒙牛90%的机密”的书,一本试图“记真事,写真理”的书,难怪会受到读者的热捧,也难怪蒙牛当家人牛根生会有“五个不同意”本文是《蒙牛内幕》的作者之一张治国先生就《蒙牛内幕》出版的前前后后写给本刊的一篇专稿。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经济》2006,(4):46-47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希望今天海鸥与蒙牛结盟后,能用中国出口量遥遥领先的蒙牛牛奶实现马来西亚的强国梦!”2007年1月22日,伴随着马来西亚最大的中国食品代理商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的豪情壮语,中国乳业领航企业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海鸥集团在吉隆坡达成合作,海鸥集团取得蒙牛牛奶长达3年的独家代理权,在此期间,海鸥将通过其遍布马来西亚的网络全面销售蒙牛牛奶。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与海鸥集团的合作,是蒙牛加强海外市场拓展的讯号,预示着蒙牛世界牛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8.
动态     
《中国经济周刊》2006,(36):11-11
惠普 “电话门”丑闻引发高层地震,蒙牛 液态奶三分天下有其一,中国电信 进军欧洲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蒙牛”,超速发展的“蒙牛”,是中国乳业的一个奇迹,蒙牛品牌的成功是21世纪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典范,比附式定位和事件营销策略是蒙牛在品牌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运用的不同策略.蒙牛品牌的成功塑造是其紧随和超越竞争对手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0.
《西部论丛》2006,(12):85-85
这几年,外界眼里的蒙牛多是它的“超级营销“——通过杨立伟、超级女声形象代言人获得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少有人关注蒙牛还有积极打造自己的内功。蒙牛集团首席财务官姚同山指出,“我们并没有一味地单纯强调低成本,我们强调的是投入产出效益。”每年,蒙牛都会投入占销售收入7%-8%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研发。每年,近百种新上市的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漠淋或其他奶产品,如奶片、奶糕等的“去”与“留”,在产的约170种液态奶产品、二三百种冰漠淋产品等淘汰与否都有着严格的参考投入产出比数据。那种仅凭简单的市场试销、粗放的消费者反馈的做法3年前就被蒙牛逐步弃用,而被科学的成本核算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杨绍波 《沪港经济》2008,(12):31-31
问责三鹿 A面 事件回顾: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检查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婴幼儿奶粉产品检出了三聚氰胺。紧接着,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撤销蒙牛、伊利、光明3家企业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曾经的“蒙牛速度”、“伊利现象”是我们的企业管理必修课,而如今这些曾经的“偶像”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瞠目结舌的事情,是企业还是我们的体制本身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12.
传奇般创富的内地民营企业家,是香港中环写字楼里永远的话题。2004年,随着“蒙牛乳业”(2319.HK)的上市,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成了新的代表。陪伴他们登陆香港的,是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熙熙攘攘参与配售的机构与市民,与其说是直奔“蒙牛”而来,不如说是直奔给大家讲述“蒙牛”故事的摩根士丹利而来。 也许你可以把这说成是资本与产业强强联合的双赢案例,但是,资本的本性只为逐利,通过解析摩根士丹利以精湛的财技为“蒙牛”设计的投资迷宫,我们可以发现,其固然令公司原有股东可以实现上市退出,也为牛根生套上了一副枷锁,如果“蒙牛”效益不能保持高速增长,牛根生将有可能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对“蒙牛”现金投资仅4.78亿港元的外资系则赚得盆满钵满。2004年12月,仅通过减持7.68亿股股份,外资股东已套现10亿港元。如果“蒙牛”2006年税后利润达到5.5亿元,外资系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后时还将更高。 这里,让我们从纯粹的资本财技角度,解析“蒙牛乳业”高市盈率的秘密,发掘秘密背后隐藏的摩根士丹利的逐利欲望,从而见证“蒙牛”在中国的资本荒漠中四处碰壁,以及在与跨国资本博弈的过程中孤注一掷的艰辛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温岭市共有涉渔“三无”船舶1185艘。截至今年3月10日,全市已取缔完毕涉渔“三无”船舶701艘。随着“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的继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涉渔“三无”船舶渔民将面临着失海、失船、失业。虽然在规定期限内主动上交的“三无”渔船船主获得了一定的转产转业、生活困难补助,但大多数的无船渔民则得不到任何补偿。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意味着这部分渔民丧失了基本生存权,其生活境况也令人心酸。若不妥善帮助他们解决“出路”问题,当有一些人无法维持生存时,就极容易诱发各种不稳定因素。因此,引导和鼓励涉渔“三无”船舶渔民转产转业,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李毅林 《中国招标》2006,(10M):18-20
“蒙牛速度”是中国这几年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名词之一。在诞生之初的1000余天里,蒙牛以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速度发展着!蒙牛乳业的“蒙”代表“内蒙古”,而“牛”字除了代表“牛奶”之外,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代表蒙牛的创办人、董事长牛根生。  相似文献   

15.
成磊 《广东大经贸》2007,(12):38-39
争创内蒙古第二品牌、中国乳都、航天员专用牛奶、摩根参股、香港上市、老牛捐股、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一路走来,蒙牛充分展现出其高超、成熟的事件策划能力,使其在国内乳业竞争中获得了“飞”一般的发展速度。设定了“蒙牛,中国牛、世界牛”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蒙牛已完成了两步,如今正抬起脚,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周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1,(32):14-14
曾宣称“可能一辈子不减持蒙牛股票”的牛根生,又一次减持了蒙牛的股票。  相似文献   

17.
一周人物     
曾宣称“可能一辈子不减持蒙牛股票”的牛根生,又一次减持了蒙牛的股票。  相似文献   

18.
蒙牛OMP事件可谓一波三折。蒙牛说尚未接到停止使用OMP通知,可国家质检总局却表态,要求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  相似文献   

19.
近日,光明乳业重拳推出的新品“优倍”面世。这款市场上最贵的鲜奶产品单价10元,比其普通规格鲜奶价格高出近40%。至此,继蒙牛“特伦苏”、“奶特”、伊利“金典”之后,光明乳业对于高端奶领域的布局也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甘肃兰州显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兰州人所说的内蒙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的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上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更是内蒙产品——“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内蒙人在兰州找到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