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伟 《现代管理科学》2014,(2):102-104,108
院文章选取2004 年-200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出口企业,采用Logit 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并评估政府对出口企业实施生产性补贴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补贴政策显著地提高了出口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和研发密度;(2)生产性补贴政策对出口企业的纳税效率产生了提高作用,即在税收负担上,补贴效果只显著作用于国有出口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出口退税、财政补贴影响企业出口的理论为基础,采用2016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OLS估计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出口退税显著激励企业货物出口强度,而财政补贴显著激励企业服务出口强度;出口退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货物出口激励效应比非加工贸易企业显著,财政补贴对非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出口激励效应更显著;出口退税、财政补贴对自贸区企业的出口激励效应小于非自贸区企业;出口退税、财政补贴对东部企业、涉外企业的出口激励效应较大,私有企业次之,国有企业不显著甚至负效应;出口退税降低企业负债融资,而财政补贴增加企业股权融资,缓解出口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3.
政府补贴、市场竞争与出口产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补贴这只"看得见的手"以及市场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二者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这只"看得见的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造成的是抑制效应,而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造成的是促进效应。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中,政府补贴对外资企业并没有形成抑制效应,而竞争对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并未产生促进效应。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抑制效应的机理是:获得政府补贴(生产成本降低)→低价格竞争→低利润发展模式(对生产性政府补贴的依赖)→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内生动力缺失。而竞争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造成促进效应的机理是:行业竞争→企业创新研发→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内生动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深入了解B站"新星计划垂直赛道"政策后,使用python爬取B站2016-2020年B站视频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B站创作激励强度与自媒体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产出的影响.研究得出,创作激励强度与自媒体知识产权产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作激励强度越高,自媒体的知识产权产出效益越高,并且创作激励强度的增加能够削弱市场竞争程度,即明显发现流量资源倾向于获得高创作激励补贴的视频,存在"虹吸效应".本文结合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激励有关主题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有关创作激励强度与自媒体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产出的实证分析,通过结合政府补贴激励与企业产出效应相关计算方法,具有极强的先驱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5.
政府补贴决定问题是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补贴规模和强度不仅受政府和企业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还受政府和企业间博弈行为的影响。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使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和企业间博弈行为对补贴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间博弈行为对补贴决定具有重要影响;平均水平上,政府剩余显著高于企业剩余,即综合博弈效应表现为政府方获得净剩余,政府和企业最终达成的补贴水平因此被压低;博弈行为对补贴决定的影响于政企双方个体特征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在投资支出预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考虑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的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用以考察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程度和净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对制造业企业实际投资支出的抑制作用高于政府补贴的拉动作用,两者的净效应表现为投资不足;另外,增加现金流量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效应,且中小规模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更为显著;最后,由于企业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不同,非效率投资在制造业企业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更为严重,小规模企业的非效率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济区域视角,本文运用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以研发相关的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为主的财税政策对企业研发强度的作用效果,并验证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研发强度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补贴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的政府补贴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2)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税收优惠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相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税收优惠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3)区域创新能力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有反向调节作用,而对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与以往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不同,本文从会计的视角研究了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企业研发强度关系的影响,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9年企业微观数据,运用混合OLS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并将所有制结构纳入分析框架,探讨所有制差异在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增加,即发挥了"激励效应".(2)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3)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的考虑,在资产负债率较低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企业技术创新对政府补贴的激励作用更为敏感.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了内生性处理,结论与前文研究结果依然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土地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选择问题相结合,剖析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规模下降的原因。首先,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引入工业用地成本,发现工业用地价格上升通过成本上升效应和市场转换效应,影响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选择。其次,基于2007~2013年中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出口产出比;对于非国有企业、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及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在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有助于高效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通过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联动,共促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企业过度自信的情况下,建立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模型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最优激励补贴与企业的风险规避度、外界不确定因素方差、努力成本系数负相关,与企业节能减排产出系数和过度自信水平正相关;当企业的过度自信水平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时,政府的激励补贴强度以及期望环境收益都要大于企业完全理性时的情形;当企业的过度自信水平超过一定约束条件时,政府的最优激励补贴以及期望环境收益小于0;企业过度自信的容忍度与企业风险规避系数以及外界不确定因素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补贴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项目,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双重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以企业成长性作为切入点,探讨政府补贴与民营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政府补贴影响的差异化。选取2011—2014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补贴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成长性的提高;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成长性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作用。倍差法的Kernel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能在出口后的1年或2年内将显著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此后该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出口贸易未能促进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出口活动的"干中学"效应与出口加工贸易度和技术水平均密切相关,而通过出口贸易而产生的"扩张陷阱"只存在于出口加工贸易度高的(中)低技术行业以及金属制品业中。  相似文献   

13.
以新能源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研发策略为独特研究视角,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首先通过建构双变量Probit模型检验了企业内部研发政策与外部技术并购之间的互补性,研究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策略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即政府补贴推动了企业采用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技术并购并举的研发策略,并对企业创新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政府补贴在推动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技术并购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评估电价补贴政策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纯手工收集的电价补贴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借鉴portfolio sort思想的统计检验思路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电价补贴显著提高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规模、创新产出和市场竞争能力;对下游非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创新产出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下游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电价补贴翔实的企业数据,基于微观考察和产业链分析双重视角进行定量研究;从补贴政策设计的一般性视角出发,对电价补贴真正退坡的条件和新兴产业政策适用的阶段性进行深入讨论。研究价值:为研究电价补贴政策的影响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是现有电价补贴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国泰安数据库对中国企业进行调查,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角度,实证了创新因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创新投入与政府补贴要素的组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效果;②在创新投入、政府补贴和低市场竞争的组合下,企业更容易获得高创新绩效;③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董事长兼任CEO的情况下,更容易取得高创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沪深A股2012-2017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治理数据,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市场化程度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行为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而且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推进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2006-2010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实证分析了中国特殊的政治关联对公司总经理薪酬的影响,为认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实证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与雇员规模、公益捐赠、政府补贴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法律环境和企业特征,对拥有政治关联经理人的薪酬的影响不同:在非经济特区,民营企业中有中央政治关联的经理人更容易获取高薪;连续亏损的民营企业中,有地方政治关联的经理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不愿高薪聘请有地方政治关联的经理人。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4—2019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的参与程度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在不同门槛区间内,政府补贴对创新资金投入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在跨越第二门槛值后正向效应有所减弱,而对创新人力投入的影响效应则在跨越第二门槛值后转变为抑制。上述发现表明,政策制定者应在不断完善补贴政策、提高补贴强度的基础上,注重政府部门和风险投资的协调,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875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事前和事中补贴均能提升创新能力,而滞后一期和当期融资约束则会直接抑制创新能力。进一步对样本按生命周期划分并进行时序分组回归发现:引入期和衰退期企业,融资约束的负向调节作用均不显著,任一时机补贴均能提高创新能力;成长期企业融资约束对事中补贴与创新能力正相关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即为补贴最优时期;而成熟期的最优补贴时机为事前补贴,融资约束的负向调节作用较小。因此,本文提出按生命周期构建最优补贴时机管理机制并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最优补贴管理实施路径、加强企业对补贴的精细化管理等建议,为政府补贴的时机选择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研发投入随机前沿模型及其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对政府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两种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政府直接补贴对研发融资约束的作用大于税收优惠。进一步分析发现,两者都能够对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产生信号作用:在吸引银行信贷方面,政府直接补贴要优于税收优惠;在吸引风险投资方面,税收优惠则略有优势。研究结论建议政府综合考虑不同激励工具的异质性,健全政府补助企业科学甄选体系,把握企业创新阶段资金的精准投放;企业方面需严格自律,通过专项资金专用等方式最大化利用政策补贴,提高创新投入和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