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以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为依托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框架,然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逐级分解,指出生态物质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和生态社会建设等四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提升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各层影响因素的逐步展开,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系统。  相似文献   

2.
代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280-281
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内涵,从建设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二维”评价模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测定应由两个分指数差距指数和进步指数复合成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进行,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考核工作能在真正意义上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在各地的深入开展,在明确行政目的、规范政府行为、满足公众需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有必要通过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式提升区域生态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基于国内外环境绩效及生态文明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应在尊重生态规律、遵守法律规章的前提下,以地方政协为评估主体,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体系。为了确保评估体系质量,在构建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评估目标、绩效模型框架、指标维度、指标及指标要素的选取。  相似文献   

4.
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了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和生态制度共5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长三角地区15个国家生态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呈上升状态,其中浙江省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总体上高于江苏省,但后者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的增长潜力更高。在研究期内,比较各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增长幅度,开化县增幅最大(75.02%),磐安县增幅最低,只有11.68%。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县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环保意识,以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构建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意识及保护区关系6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要素聚集度和系统耦合度,构造了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云南轿子山国家级保护区周边6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所涉及的各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介于0.45~0.68之间,系统协调度得分介于0.69~0.93之间,各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绩效评价得分在0.55~0.79之间,评价等级均不高;这说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足,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1)
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评体系,需要理性辨析为什么考评、谁来考评、考评什么、怎样考评、何时考评、考评结果如何运用以及如何优化考评环境等问题。文章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分别回答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目的、考评主体、考评指标、考评方法、考评周期、考评结果的路径选择,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沙市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所取得的绩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长沙市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童雨  杨琴 《当代经济》2016,(33):38-3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主要是看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和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例,通过探讨该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必备的条件,阐述了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发展水平指数模型、系统协调度指数模型和绩效模型;并对昆明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性评价,为系统性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  相似文献   

10.
在对农村生态文明的含义和内容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选取了30个反映自然生态保护、蓰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管理体制的代表性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福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监测体系。并通过实际数据的测算,对福建9个设区市的农村生态文明情况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福建蓰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