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敏 《理论观察》2007,(6):108-109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非正规就业群体相比,导致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因素除却市场与个人之外,还有其特殊之处,即它主要是由二元户籍制度,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性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2.
外来农民工已成为宁波市劳动力的重要部分,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就业中也面临不少难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有农民工总量多、素质低、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原因。所以。有针对性地完善劳动力市场,更好地保障外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疑会有力地促进农民工就业,并达到外来农民工与当地经济共生共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产权导刊》2014,(5):50-5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4月8日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劳动力市场最大问题是行政分割,主要表现在城乡分割和国有垄断行业的行政分割两方面。农民工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最典型的表现。目前推进城镇化的真正重点,正是解决将近2亿农民工的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事件的爆发一度把农民工就业权问题推上了风头浪尖.立足于“民工荒”视野下,从推拉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权利贫困四个理论基点出发,更有利于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的种种弊端,并由此得出建议对策:完善福利待遇,增加城市就业拉力;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隔阂,促进跨市场流动;增强就业权法律保护,消除权利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7.
何晓波 《山东经济》2011,27(2):124-131
本文使用CHIP(2002)的数据研究中国农村非农劳动力就业比例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控制了收入差距、移民个人特征、家庭和户主特征、村庄特征和县虚拟变量的情况下,利用"农业税费改革"和"村庄管理政策导向"为"本地非农就业比例"的工具变量进行回归估计。在其他条件恒定时,本地非农就业比例每上升1%,家庭移民比例就会上升10%左右。这一结果表明,鼓励非农经济发展、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对促进乡城移民、提高移民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青 《中国城市经济》2011,(9):242-243,245
由于存在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二元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国的乡-城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且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将中国的现实特殊化。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托达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根据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将就业概率和农村实际收入进行了修正,能够更好的解释当前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9.
由于制度内的结构差异和制度间的衔接障碍,农民工养老保险在长三角区域内处于分割状态。这种分割状态客观上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制约了劳动力市场走向统一,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打破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转,关键在于增强制度之间的兼容性,创新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与积淀机制,改革个人权利与地方利益的捆绑关系,形成利益共享、成本均担的区域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FDI影响劳动力就业的传导机制,并利用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在人力资本较低阶段,FDI会拉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而抑制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在中等人力资本阶段,FDI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显著影响,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则有负影响;在高人力资本阶段,FDI会显著拉动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并抑制低技能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港口投融资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晨 《港口经济》2003,(4):19-20
一、我国港口投融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有近1500个港口,对外开放的港口达130个,每年接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0多艘船舶,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配套、通用性和专业化兼备的港口体系。这些港口的建设资金,从投资来源上讲,主要是国家、省、市财政投资和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它有力地保证了港口设施建设,促进了港口的发展,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依靠国家财力和企业自有资金来从事港口建设,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尽管国家对港口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1995年投资68亿元,2000年81…  相似文献   

12.
刘璐  瞿科 《特区经济》2004,(12):162-163
一、什么信息在上网为了提高商品房交易信息的透明度,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方便房地产登记,2004年3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了《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上海市新建商品房的销售(包括预售和现售)均应按《办法》规定进行合同网上备案和  相似文献   

13.
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是一国在全球价值链可分解的技术条件下,有效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的新型国际分工方式,也是产品内部分工和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近年来我国对承接服务外包的外汇管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基于此,本文对服务外包的内涵、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的特点及服务外包发展所面临的外汇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外汇管理政策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员工信息的系统组织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组织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生产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 ,本文在分析科层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及IT对组织变革的技术与环境支持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组织的基本概念、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5.
洪爱梅 《科技和产业》2013,(11):179-181
采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反映城市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城市综合得分,以反映港口经济水平的指标为全港货物吞吐量和城市综合得分两个指标研究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的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港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SWOT分析是组织竞争力分析的重要方法,文章利用SWOT模型分析了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机会、优势、劣势和威胁,以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基础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对保障国内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秩序、克服市场失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指出应当从经济法维度对粮食市场运行加以规制。应当加快制定粮食安全综合性立法、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和健全粮食市场供销体系,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张体魄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2):149-152,171
就业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文章基于就业歧视定义范式、认定规则、系统成因、影响层次、治理机制等,从分层发展角度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国就业歧视的研究成果,透视其研究转型的本土化、规范化与综合化困境,指出只有创建特色研究方法、构建横向理论结构、解决纵深关键问题,才能建立中国特色就业歧视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依靠自然环境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发展起来的产业。重庆市直辖以来旅游业飞速发展,景点不断增多,推动其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足,须在肯定的同时正视其不健康的发展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文章采用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范式)对重庆市旅游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旅游者在线分享行为动机分析和旅游者在线分享行为模型构建,以明孝陵为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发现旅游者出于优质的产品、服务和环境的体验而产生在线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