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国内外学者围绕劳动力成本上涨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实证探讨,但鲜有学者利用事件研究的方法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的企业产业转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富士康为案例对象,分析因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的企业内迁决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首先,通过比较内迁前后企业劳动力成本,分析内迁可能有助于企业缓解成本压力。其次,对内迁决策中五次事件进行短期、长期窗口的市场价值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窗口内,市场都能对企业内迁决策做出积极反应。最后,采用DID的方法对企业内迁前、中、后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内迁决策有助于企业进行劳动力成本管理,改善企业业绩。研究将企业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行为相连接,从微观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处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期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产业转移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2001-2011年广州市可量化的最低劳动力成本变动趋势,认为我国最低劳动力成本进入全面上涨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转折时期。政府应该从信贷、税收和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换工人”,“16省市发布工资增长指导线”“物价居高不下”。在这三个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折射出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大趋势。而这一趋势正在倒逼中国加快经济转型速度。  相似文献   

4.
杨建平 《当代会计》2021,(16):151-15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纺织产业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纺织产业作为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质量极为关键.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走高,纺织产业需要有所革新,才能够在成本持续上涨的今天为纺织产业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会促使纺织品的成本提高,此时,纺织产业应该主动寻求劳动力成本与纺织产品直接的平衡点,在保证生产率的同时实现纺织产业的高端化.基于此,文章通过对纺织产业进行分析,并针对劳动力成本给纺织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个人观点,以期能够为相关人群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初,富士康、广东本田零部件厂等发生的极端事件引发了企业"加薪潮",加上今年以来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种种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其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工资上涨的力度,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是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力图回答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莫荣  廖骏 《中国就业》2011,(1):9-11
2010年,富士康、广东本田零部件厂等发生的极端事件引发了企业“加薪潮”,加上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种种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其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工资上涨的力度,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是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力图回答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出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这对于尚未实现整体向高端制造业升级的我国工业经济而言,无疑将加大产业空心化风险。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和优势。一、部分低端制造业从我国向东盟转移的成因分析1.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抵消了劳动生产率高于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8.
2002~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工资等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但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与利润率仍然呈增长趋势。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上涨与利润增长并存”之谜给予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投入(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与工资上涨造成制造业利润的减少,但通过提高产出的价格以及调整投入的结构、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能够消化成本上涨的影响,从而保持利润的增长。对成本上涨做出调整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2002-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资本劳动比、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了显著提高。由于应对成本上涨空间的有限性,应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决定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因此,开展浙江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金融支持研究,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采用产出指标分析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分别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结论均表明了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尽管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绝对值一直在增加,但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上仍具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孙波 《中国就业》2009,(9):28-29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敏感时期。而消费物价的上涨和企业订单的明显减少,又使职工的工资上涨空间缩小。如果要求企业提升工资水平,用人单位又会用较少劳动力来平衡劳动力价格带来的成本影响,这就不可避免地冲击职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如中海油对原油泄露事件的第一反应是抱怨媒体哗众取宠一样,华为对发生在瑞典的"威胁员工门"也是矢口否认。尽管华为北欧总经理詹姆士·陈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但由此暴露出来的"威胁"倾向本身值得深思,因为它与劳动力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应有压力相比,给公众的印象正好相反,不能不让人们叩问劳动力成本上涨之说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3.将形成大规模的城乡无房流浪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国家投入大量的财政支持,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业土地如果不集中,不规模经营,大量的家庭小农经济,因分摊成本越来越高,迟早是要大规模和持续地破产。其挤出的人口和劳动力,实际上就是表现为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和向城市转移的人口。这样一个趋势,不会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一个新挑战是,劳动力短缺成为普遍现象,普通劳动者工资持续上涨,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也对政策应对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将描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阐释其对经济增长的近期和长期影响,揭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源泉,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企业界听到比较多的声音是新《劳动合同法》带来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要提价,更有人把企业关闭、外企撤资也归罪于《劳动合同法》。笔者通过深入分析指出:该法的实施确实使一些企业直接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但增加的幅度是有限的,而且,两税合一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增加的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家》2005,(15):45-45
韩国制鞋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快速成长,八十年代成长为第三大出口产业,1990年出口创下43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八十年代末,世界鞋类知名品牌开始转移到其它国家进行生产,韩国醒悟时,制鞋业走向衰落已不可逆转。2002年鞋制品出口降至5.77亿美元,从业人员较1990年减少80%。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导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其主要表现是:能源、铁矿石和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工人和农民工短缺;人民币汇率上涨,出口退税下调,国外反倾销调查日益严格,出口贸易成本提高等。企业的环境成本和质量成本不断上升,使得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传统成本优势和管理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廖萍 《会计之友》2008,(19):92-93
当前,在企业界听到比较多的声音是"新<劳动合同法>带来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要提价",更有人把企业关闭、外企撤资也归罪于<劳动合同法>.笔者通过深入分析指出:该法的实施确实使一些企业直接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但增加的幅度是有限的,而且,两税合一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增加的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是继续吃着极度低廉的劳动力这"美味蛋糕",还是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改变目前这种劳动力过于低廉的现状?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是一种无法阻止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2010年,尽管从数字上看,中国出口有了较大的恢复性增长,但对出口企业来说,压力依然不减。下半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汇率的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用工难、土地使用成本上涨……都是现实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