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农村贫困地区的乡村,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业和土地在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就业。那么,应给予农民什么样的教育?一、农民迫切需要岗位培训和教育(一)农民就业岗位变化引发的教育需求。贫困地区农民通过熟人引进或亲戚介绍等方式流入城市,在城市二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通过非正式渠道,进入环卫、建筑、服装、餐饮、零售、家庭服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就业。单一的仅为当地农民服务的农村教育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农民教育需求了。城市职业和岗位大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外出农民的知识素质不高,不少人也自感在就业竞争中的技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熊薇 《中国经贸》2014,(21):54-54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民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就业需求和就业缺口逐渐增大,特别是一些比较基础建设岗位更是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国情限制,农民通过种地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通过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获得的岗位也非常有限。因此在我国形成了一股“民工潮”,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在城市获得了比农村多得多的工资收益,但在现实情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农民工虽然和城市工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但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社会保障的问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修水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全县人口82万,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20多万。如何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实现劳动力的转移,是该县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至今年1月23日,返乡人员达11万多人,占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5%左右。其中回家过春节约有5万人;因工厂裁员或倒闭而返乡的约有6万人,占全县农村返乡人员的55%。如何做好他们的就业创业和帮扶工作,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返乡农民工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的中坚力量,必将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当前,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处于就业能力不足的状态,主要表现在缺乏职业认同、缺乏心理排解渠道、社会支持网络单一、缺乏就业培训四个方面。作为社会工作者应从提供专业服务以增进职业认同,开展心理减压专业服务活动,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支持体系,倡导就业能力提升政策等方面来帮助他们增强就业能力,从而推动整个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逐渐形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正逐渐成为新型农村生产力的代表,发挥着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并且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逐渐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帮助改善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条件,对农村经济体制结构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同时返乡创业者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传播了现代城市文明,促进了农村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关农业的、农村的、农民的"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约有1亿~1.2亿剩余劳动力,曾几何时,随着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土地等生产资料已经不能满足农村人口的经济需求,农村劳动力仅靠当地经济发展已经无法完全消化。于是大部分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就选择了离开多年耕耘的土地,来到城市就业,但是解决就业的同时也加重了城市的负担。然而,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许多"农民工"返乡后不再返回城市,而是选择回乡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导致大城市的某些岗位出现了"用工荒",这其实是市场调节作用于资源配置的结果。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因,浅析市场调节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问题是富民,难点在农村,关键是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进城是因为城市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和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如果给农民以激励后,还是不能非农化,一定是遇到了制度障碍,通过消除制度障碍,就会按市场经济的逻辑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因此,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通过减少农民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通过促进郊县城市化来推进农民市  相似文献   

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近年来,原阳县靳堂乡党委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党建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切人点与着力点,对农民经济上帮带、政治上信赖、生活上关爱,使农村党建工作赢得农民群众广泛认同,为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重庆经济》2007,(11):39-42
引导和促进农民创业,对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和全市统筹城乡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来抓,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工作,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市农民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城市人对农村人的集体称谓,这个中性的称谓,有时也包含着一部分城市人对农村人不敬和贬低的意味。当然,大多数从小生长在城里的人对外来的农村人是友善、理解和接纳的。但是,一些城市人并不了解农村人,不能客观分析农民具有的特点,也就难以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和对待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2010年《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的目标,到2020年,河北省的城市化将由现在的45%提高到64%左右,年均增长1.9%,届时,城市人口将由现在的1655万人达到3760万人,城市人口年均增长超过200万人。其中,大部分将可能是由于政府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而被迫变为被征地农民,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本身,更可能是失去了传统农村老年的基本生活保障。面对日益增多的被征地农民,如何解决其养老保障问题成为河北省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1月,河北省人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任务是赋予农民作为公民所必须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而农村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就业培训、农民工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是广大农民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通过对我市农民生存问题的调查和基本保障现状的分析,从杭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研究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基本保障问题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被推向城市。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就业、生活保障。进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急需解决。目前南京市已将部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其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还存在养老待遇水平低、医疗保障不足、就业保障的针对性弱、社会救助单一化的问题。因此结合被征地农民现实需求,提高养老保障待遇,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并健全就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外的第三类人群——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就业、生存环境和生活保障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要点》中指出,  相似文献   

15.
范文燕 《天津经济》2007,(12):44-46
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过程的实现为改变广大农民身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征用耕地涉及的范围大、来得快,而向被征用耕地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方面条件则相对准备不足,导致失去耕地、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一部分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就业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涌现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破除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顺利转移,使他们能够找到就业岗位,并且在就业过程中享受与城市劳动力同等的"国民待遇",是近年来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就业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试图分析和归纳现有研究的成就及不足,展望今后的研究前景,以期更好地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农民是否愿意,但是绝大部分外来农民终究不得不回去。一些人回到家乡的城市,一些人则回到农村。因为黄河大水而投奔上海的那些农民,虽然老家的房子早已不在,但空在那的宅基地一直是他们可以退守的根据地。有了可以退守的农村,农民工才有了奔头,才有奋斗和努力的意义。城市固然为他们提供了梦想,但却难以支撑他们的意义世界。在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一季度农民工就业将面临巨大冲击,三类农民工就业需高度关注。部分农民工返城复工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流动性显著降低,返乡务农者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农民工全年整体收入减少将成为大概率事件,部分低收入农民工家庭可能陷入生存困境。相关对策建议:推动劳务输出和输入省份之间精准对接,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工实现安全、稳定就业。借鉴东西部对口帮扶就业扶贫办法,由专人负责组织农民工外出并送至就业地点。强化有条件地区对农民工就业吸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支持力度,吸引培育一批新农民,多措并举支持返乡农民工渡过难关。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市社会管理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0年《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的目标,到2020年,河北省的城市化将由现在的45%提高到64%左右,年均增长1.9%,届时,城市人口将由现在的1655万人达到3760万人,城市人口年均增长超过200万人。其中,大部分将可能是由于政府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而被迫变为被征地农民,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本身,更可能是失去了传统农村老年的基本生活保障。面对日益增多的被征地农民,如何解决其养老保障问题成为河北省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第三产业转移的矛盾分析 ,指出 :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 ,实现“三化联动” ,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还可以安排大量城市劳动力在农村小城镇就业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消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