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十一五”,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我们把“工业立市”战略提升为“新型工业化”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环杭州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杨真平 《经济月刊》2008,(4):110-110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是湘潭市经济、金融中心,处在中西部结合地区和全国经济实行东西结合、由东向西逐渐转移的格局中。雨湖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推动力,抢抓工业优势,招商引资,区域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宜兴市作为苏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瞄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本目标,以经济国际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同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随着区域竞争的不断加剧,宜兴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面临了诸多挑战。如何走出一条富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是宜兴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新型工业化迈进。近日在黄冈市召开的湖北省工业经济现场会上,与会者徜徉在一栋栋现代化车间和厂房中,不仅惊叹这里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惊叹这里经济  相似文献   

5.
《经贸实践》2008,(6):12-13
正如市委书记吴蔚荣指出的那样:“工业经济一直是我们工作的战略重点,义乌的工业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作为主管部门首先要认清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努力探索顺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要求,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城市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步芳 《经济论坛》2005,(11):16-17
国际诸多大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了比较成熟的都市型工业,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上海首次正式提出“都市型工业”才不过四年,国内其他大城市如北京、天津、武汉和杭州等把都市型工业作为重要战略举措还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对于如何发展都市型工业的问题,我国各个大城市仍然在摸索之中。笔者在此总结国际都市型工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经验,以期对国内各大城市都市型工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市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探索具有丽水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加快了工业化进程。2003年,全市实现GDP218亿元,人均达1058美元,开始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工业一直是桐乡经济的支柱,进一步推进工业战线的创新与发展,是桐乡认真贯彻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主阵地。我们务必要按照杭州湾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落实“工业立市”重要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切实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努力实现桐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05,(7):14-15
针对当前工业经济现状,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我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工业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提出的“率先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从投资导向、科技进步、品牌提升、信息化建设以及做大做强企业等方面引导企业走集的经营之路,推进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在分析市情后,推出了“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提出了“咬住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搞好三个创新,做好四篇文章,抓好五个关键”的具体思路。咬住一个目标,就是咬住“略高于、缩差距,前移位,快崛起”目标,在不断提高效益基础上,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缩小与省内兄弟市和周边地区的差距,力争通过发展特色经济,用十年时间把上饶建成江西经济强市加快上饶发展,是从上饶实际出发的唯一选择: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直接面对世界经济强手的较量,不加快…  相似文献   

11.
工业强省建设是我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省长夏宝龙明确指出。“要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强县。来支撑县域工业百舸争流。形成一个又一个梯次方阵”。并要求工业大县“必须拉高标杆,自我加压。赶超一流。引领更多的县(市、区)成为工业强县(市、区)”。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工业强省建设”专题栏目.着眼工业强县的理性思考和创新实践。通过展现、交流各县(市、区)做强工业的好思路、好举措、好典型、好经验,引导全省经济向稳中求进方向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贸实践》2005,(1):1-1
日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的工业经济作了谋篇布局,即强工业。这是一个高瞻之举。工业,作为浙江各项产业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引擎”作用,工业兴,百业兴:工业强,百业强:工业繁荣,百业繁荣。2005年浙江工业发展之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载 体。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曾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显然,新型工业经济体系的构建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构建新型工业经济体系的提出背景谈起,然后就如何深层次的理解新型工业经济体系进行说明,最后对新型工业经济体系的构建战略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4.
《经贸实践》2014,(11):49-50
“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尤其是“两化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作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引领宁波从县域工业经济主导向城市产业经济转变的强大动力,也是宁波今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厉志海 《经贸实践》2007,(12):14-14
促进“工业创新”是推动衢州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首先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发展上,特别是推动工业创新提升上,突出重点,坚定不移走有衢州特色的“工业创新”之路。推进“工业创新”,要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灰关联和熵权法,以我国工业重镇的18个较大城市为样本,并收集2006-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较大城市的科技人才与工业经济两者协调度较好,但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有待提高;随着时间推移,较大城市科技人才、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三者间的协调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对此,我国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向良好协调类型转变,并加大对华北、东北城市的环境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秦皇岛市海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得到大大增强,已经到了产业层次提升,消费转型升级,城市功能转换,体制机制转轨的重要发展阶段,为打造北方滨海名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按照率先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一、突出工业主导,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工业作为经济的核心来抓,作为区域经济的主攻点,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快工业发展上,倾力把工业底盘做大,把骨干企业做强,以集约促集聚,以开放促开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突出产业集群,壮大集群产…  相似文献   

18.
推进“腾笼换鸟”既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近年来,江山市把“腾笼换鸟”作为实施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山区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抓手,加大淘汰关停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用地、能耗、环境容量三大空间,全力打造浙江省特色产业先进制造基地和浙西南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灰关联和熵权法,以我国工业重镇的18个较大城市为样本,并收集2006-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较大城市的科技人才与工业经济两者协调度较好,但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有待提高;随着时间推移,较大城市科技人才、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三者间的协调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对此,我国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向良好协调类型转变,并加大对华北、东北城市的环境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强市、企业创立与发展,市场是关键。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市场,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只有练好市场基本功,善于开拓市场,勤于营销,企业才可以做强做大,工业强势和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