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争得市场经济地位是冲出国外反倾销围困的重大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WTO秘书处统计,20世纪80年代,各国对我国反倾销案件共64起,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数的4.6%;90年代增至306起,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3.2%;21世纪的头4年达到187起,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6.4%;今年上半年已达25起。  相似文献   

2.
一、现状 自1979年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今,我国已受到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540多起,仅从1995年至2003年6月底,中国就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324起,占同期世界反倾销立案调查总量的14.2%。在2001年,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球案件的15%,到2002年上升至17%,被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列全球首位。  相似文献   

3.
如何直面反倾销狂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军 《大经贸》2001,(8):54-57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据 WTO 统计,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纳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5月底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26起反倾销案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和前几年一样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各国对我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4.
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02年9月30日,全球共有33个国家发起了对中国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案件541起,其中反倾销案件500起,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共涉及中国的出口额达160.5亿美元。但是,中国企业实际遭受的损远不止这个数字。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特点,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进出口经理人》2006,(10):11-11
据专家分析,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从1979年到2004年8月底,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高达593起,涉案金额达数百亿美元。其中,仅2005年1~8月周外对华反倾销案件就有33起,涉及金额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相似文献   

6.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表明,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至今,成员共发起2537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件386 起。也就是说,世界上每7 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按照中国加入WTO 的承诺,今年即2005 年开始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将获得外贸经营权。则有更多的企业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惯用的价格竞争策略会导致国外更多反倾销起诉。有专家预测,中国出口企业遭受反倾销将会持续20 年。我国商务部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提醒人们“今后较长时期,中国出口商品将继续成为国际反倾销…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中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据统计,自1979年至2005年3月,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94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620起,其他案件74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  相似文献   

8.
沈毅 《大经贸》2002,(5):89-90
与反倾销相比较,人们对补贴和反补贴的认识不深,重视也不够.然而,越来越多的反补贴案件和反倾销案件一并提起的趋势值得关注.例如在2000年的16起反补贴案件中就有11起是与反倾销案件一并发起调查.这意味着,如果对补贴和反补贴问题没有充分准备,将来企业可能会在国际上遭遇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双重诉讼.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调查已达500余起,造成的损失年均达800多亿元。在分析我国应诉反倾销的瓶颈的同时,提出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反倾销会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1979年我国出口的糖纳精,第一次被欧盟反倾销指控算起,我国遭受反倾销指控的总数已达几千起,涉及金额数百亿美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遭受反倾销指控数量仍呈不断上升之势。2003年,全球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194起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就有54起。由于遭受反倾销的产品、金额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4中国反倾销案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中国拿起反倾销武器保护国内产业以来,按照中国的统计方法,中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34起,其中24起针对化工产品,3起针对化纤产品,3起针对纸类产品,3起针对钢铁产品,1起针对高科技产品。从2004年年初到现在,中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7起(如下表所示)。到目前为止,2004年的7起案件仍全部在调查中,没有公布初裁。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反倾销:来势汹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反倾销案件急剧增长。1980年全世界反倾销调查仅有76起,到2001年,达366起。反倾销调查次数90年代比80年代多,90年代后期要比90年代前期多,90年代末和2001年全球反倾销案件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如果将反倾销案件按照一定期间(1980—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3)平均数量进行比照,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见表1)。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的糖精钠和机械闹钟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此后,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指控此消彼长,愈演愈烈。据统计,截止2001年9月份,我国遭受反倾销指控达441起,其中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为6.3起,对我国反倾销占全球反倾销案件的比例为3.6%;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则达到30.3起,对我国反  相似文献   

14.
从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贸易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后,截止到2008年,国际对我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已经超过800起,而2009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而这些反倾销案件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我国的FDI。从另一个角度看,反倾销又能否促进FDI的增长呢,这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郭有钦 《价格月刊》2005,(12):23-2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和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日益上升,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指控也越来越多,据统计,1979年至2004年底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案件累计达600多起,影响了我国500多亿美元的出口,自1996年起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研究分析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2002年.在全球发起的276起反倾销立案中.有47起是针对中国的.占当年全部案件的17%。而且,在已结案的“反倾销”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胜诉率之低令人心痛。反倾销已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工具,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壁垒。反倾销措施的使用已大大超过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贸易壁垒、绿色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成为世界各国(地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面对日益高涨的全球“反倾销”浪潮,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本文拟从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谈谈如何规避“反倾销”风险.以期对企业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我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及分析刘峥一、我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自从1979年我国出口的糖精在欧共体遇到首起反倾销调查以来的15年间,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共遭反倾销调查160余宗,除对方主动撤诉外,绝大多数案件以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或我出口公司承担提价...  相似文献   

18.
周海英 《新商务》2004,(4):53-53
绍兴市出口产品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案件逐渐增多,仅2003年就达4起。但从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至今,只有3家企业积极应诉,而目前获得最终成功只有新昌皮尔轴承有限公司一家。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外经贸部有关人士透露,该部已正式发出通知,鼓励和督促我国企业参加国外反倾销案件应诉,并为此制定了若干规定。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诉讼或调查呈增长的趋势。截至1998年底,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提出了327起反倾销指控。其中,大部分案件以最终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而结案,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据了解,我国出口产品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关企业应诉不利往往是取证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诉讼结果不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为做好在国外发生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工作,改变有关企业应…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对华反倾销立案2000年以来,有所增加,年均立案超过2起。加对华反倾销新立案数波动较大,采取最终措施的占比较高。从行业看,加对华反倾销涉案行业比较集中。1981~2011年,加拿大发起的39起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轻工、冶金、机械、建材等10个行业。其中涉及轻工产品的案件最多,共13起;其次是冶金产品,共8起;位居第三的是机械产品,共5起。这三个行业的反倾销案占到总数的66%。2006年以来涉及冶金行业的反倾销调查明显增加,且加对华冶金产品反倾销案均裁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