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方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中,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很好的融入地方社会,并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地方文化资源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方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中,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很好的融入地方社会,并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地方文化资源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变化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受到新的影响,将本地区的乡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北部湾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丰富,运用本土的海洋文化、岭南文化、民俗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人文情怀,促使学生由关注自我扩展到关爱家庭、关注民族和关心国家,强化他们爱自己、爱家园、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张淑贤 《价值工程》2013,32(1):240-242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补互动,切实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的教学思想。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理论教学延伸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高职院校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需要从实践教学目标、主体、过程和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一系列重要环节,“课前”主要是制定“思政课”教学计划,征求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以及了解学生思想表现情况和文化基础,然后进行全面备课;“课中”主要是指课堂理论讲授和组织讨论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借助思政课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聚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三个环节,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三维路径,丰盈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阵地,培育时代“生态新人”。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虚空、枯燥的学科,怎样改变学生的这一惯常看法是我们每个思政课教师都感到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鉴于此,笔者通过多年思政课教学实践,发现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做文章是吸引学生兴趣,改变学生对本课看法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所以,笔者意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25):319-320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论文分析了企业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意义,指出企业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做到实践形式与企业文化结合、实践基地与专业实践基地结合、实践内容与专业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郝志春 《价值工程》2011,30(18):250-250
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该文就体育在校园文化和精神建设中的价值观,阐述以"人本主义"思想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和竞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和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下,以校企双主体形式开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文化育人工作,能够增强专业教育创新实践效果。基于此,论文阐述了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构建文化育人平台、树立三位一体文化育人核心、积极组织文化育人活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这几项新时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创新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research on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by examining when employees may perceive enriched jobs as a hindrance stressor and in turn may experience lower performance at work. Utilizing time-lagged data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386 employee–coworker dyads and drawing on 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 of stress and coping, we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hindrance stresso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employee performance outcomes (i.e., creativity,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 in-role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cultural values (i.e., power distance and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 influencing this mediation.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hypotheses, providing evidence that the experience of hindrance stressors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performance outcomes when employees score high on power distance and uncertainty avoidance cultural values, and not when their scores on these cultural values were low.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价值网的高校BOT项目合作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BOT项目公司参与高校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的情况日益增加,对在校大学生的管理出现教育主体缺位的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情况下的这一新问题尚无深入的研究成果。现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紧密性和权力性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并对实施BOT项目公司和高校对大学生的联合教育和共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进而构建了基于高等教育管理价值网的合作管理模式,并对实施合作管理模式进行了策略分析。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公寓合作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打造价值创造平台,通过项目公司和高校的联合教育,发挥各成员的核心能力,使得在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不断增长,从而实现各个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最大化。研究成果不仅为高校BOT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to the human element of project success found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literature, empirical studies exploring cultural patterns influencing this particular human element continue to be far from satisfactory. To help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patterns within Sub‐Saharan Africa project environments, we draw on a case study conducted in Ethiopia's service sector. Apart from the well‐perceived cultural values commonly referred to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we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d the deep‐rooted underlying causes, which include Ethiopian cultural habits, as a principal factor in influencing project team behavior.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王伟红 《价值工程》2013,(32):227-229
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的载体,项目课程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需要积极投入才能保证项目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文章从领悟课程观的角度谈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认为教师对项目课程内涵的领悟才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核心,旨在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实施提供相关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晓辉  王卫东 《价值工程》2010,29(25):225-225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多元文化交织的网络时代,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领,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研究90后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规律基础上,依靠优化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创新网络条件下德育教育方法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来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导性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赛  赵堃 《价值工程》2012,31(13):261-2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注意将二者有机结合,达到最好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在进一步实现,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倾向也在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我们的党和国家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超  李芳 《价值工程》2011,30(18):263-263
高校合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湖南工业大学三校合并后文化融合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现有情况提出了培育核心价值观、加强制度的融合与创新、建设高素质的校园文化队伍等有效促进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