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体现在中国房地产上即为中央与地方的楼市博弈。对于中央与地方楼市博弈中体现的"条块关系"基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阐明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楼市博弈情况及"芜湖新政"中中央与地方两者间的楼市博弈,论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楼市博弈间的"条块关系"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建立博弈矩阵模型,反映了楼市博弈中"条块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2.
周雪松 《商周刊》2012,(17):67-67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莫过于楼市"硬着陆",大家不要以为,只要房价不再暴涨,价格逐步小幅回归楼市就可以实现"软着陆",这完全是一个误区。理论上,房价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超过一定的幅度都可能导致楼市崩盘,我国楼市"硬着陆"的风险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今年楼市已经进入拐点,楼市要有拐点也是被银行打拐的。要判断楼市情况应该看整体数据,从整体数据来看,成交金额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用局部数据来判断楼市拐点是错误的。在中国经济增长率至少保持在6%时,楼市也没有泡沫。中国楼市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被遏制。一方面,政府的行政限购措施抑制了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极不稳定,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他们的收入比没被计算在内,而且是巨高的财富收入比,北京和海南的高价房照样有人买。我们无法找到中国楼市有泡沫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2009,(12):24-27
在经历楼市火爆后,市场变得越发敏感,而偏偏近期楼市优惠政策退出的消息又纷至沓来,一时间楼市追赶风声又兴起了。优惠政策是延续还是结束?已经成为2009年末最受大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2014,(6):39-42
正近日,"楼市春天派"的领军人物任志强说:"中国楼市无泡沫,房价下降绝对不会持续下去。"一般认为,楼市春天派以任志强、陈宝存、董藩、朱大鸣4个楼市唱多者为代表,被称为"楼市春天派"。其核心人物、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曾发表一篇名为《"刻舟"岂能"求剑"》的博文,核心观点是,中国政府出台的所有房价调控政策,目标从来都是打击投资、抑制消费、增加税费,却没有任何措施  相似文献   

6.
于洋 《商周刊》2012,(9):50-52
在调控持续的"高压"下,3月全国楼盘成交量却出现了小幅回暖的现象,让人有种"暖春"的感觉。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有购房需求的民众不安,纷纷计划出手入市。楼市真的"回暖"了吗?当今环境下,是谁在买房?刚需还是投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楼市消费的信心指数是否会有变化?买房时机已到吗?基于此,《尚地产》广邀楼市专家分析市场现象,意图把脉楼市购买力动向,从而揭示楼市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4):F0003-F0003
春节历来是楼市淡季,而在调控政策作用下,今年春节的楼市尤其惨淡。春节长假已过,各地楼市依然“冬眠”不醒。销售惨淡,成为不争事实。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一线楼市价格松动 北京楼市遇冷、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上海楼盘打折力度加大,引起已购房业主不满,严重的甚至演变为.“房闹”,广州深圳楼市呈现“价量齐跌”端倪……来自一线城市的信息让人俐感受到:楼市拐点将至,价格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9.
杨瑞洁 《新经济》2009,(3):16-18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低迷时期,广东地产似乎却已春暖花开。 去年以来,广州等地楼市“只见价跌不见量长”的低迷情况一直持续,直到今年春节.楼市似已接近冰点。然而就在人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已成熊市之时。开春以后,广州的楼市成交量却开始逐步回升,而且出现楼价小幅上升的现象,被房地产业界人士和媒体称为广州楼市“小阳春”。  相似文献   

10.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1,(4):4-5
姜伟新:时刻准备出台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楼市调控是长期性的,时刻准备出台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对于控制房价过快增长,他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1.
香港去年起推出三项楼市调控措施,但仍未获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通过。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担心,相关议案迟迟未获批,可能导致香港楼市再度炽热。 香港政府于去年10月推出“买家印花税”及加强“特别印花税”,又于今年2月再推出“双倍印花税”,连番推出调控楼市措施,以控制急速升温的楼市。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楼市由于投机性太强,所以很难保持平稳,预期往上走就容易过热,预期往下走,整个市场就很快进入寒冬。此外,中央一直在强调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是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继续吹大楼市泡沫,所以,楼市调控非常艰难,房价暴涨暴跌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楼市有着自己的特色。国外成熟房地产市场的理论很难用于分析中国楼市。之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国际房地产价格衰落,而中国楼市却一枝独秀。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也曾有过一点调整,但是调整过后,涨势更加凶猛。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何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楼市在市场、政策、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开发商资金诸因素作用下,势必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这种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的适度调整,会使今后楼市更加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无需去人为"救价"。从趋势看,预期2009年我国楼市走势的格局将是整体稳定,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15.
于洋 《商周刊》2013,(9):69-71
伴随着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通车,“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西海岸的利好,西海岸楼市成为了青岛楼市中最具活力的板块。万科、保利、龙湖、世茂等地产大鳄纷纷涌入,一个个新楼盘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西海岸新区这片地产热土迎来了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产生的后果是库存的高企。以及步步高升的房价。随着桥隧利好渐渐被消磨以及随之而来的楼市调控,西海岸楼市也正式迈进了“下半场”——去库存。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楼市与股市,似乎是一个跷跷板的两端。资金玩的就是跷跷板,一端被压下去,另一端就被抬起来。楼市价格越高,股市估值越低;楼市泡沫破灭,股市开始雄起。股市"唱多派"对后市更加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当前股市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底部行情,牛市来临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手房均价跌穿7000元>摆上4月22日上海楼市新闻的头条,与3月份过万的价格相比,上海楼市冷暖两重天.  相似文献   

18.
阅读提示     
《资本市场》2014,(8):2-2
<正>1.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今年楼市已经进入拐点,楼市要有拐点也是被银行打拐的。要判断楼市情况应该看整体数据。成交金额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用局部数据来判断楼市有拐点是错误的。2.摩根财团后来享有一个极其矛盾的名声——既是一个绅士们的俱乐部,又是一座头等的压榨血汗的作坊。在摩根化的进程中,摩根银行在整条华尔街都沉浸于黑暗之中时还灯火通明。一位新闻记者评述道:"摩根银行一向被称为是杀害合伙人的凶手。"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商周刊》2012,(10):78-80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楼市"寒冬"、"点背"的时代,青岛地产界的各路大侠也被逼着使出浑身解数,楼市争高下、促销招迭出。  相似文献   

20.
在一轮轮“救市”讯号中,内地楼市已冲破迷雾,迅速焕发活力. 这是“政策市”下中国楼市的最特别之处,市场信心一下子汹涌喷发.从行政到货币,从中央到地方,多管齐下的“托市”组合拳之下,中国楼市成交量增长、价格止跌、存量消化的势头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