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顾志群 《经济纵横》1996,(11):40-41
国有企业改革不能采取同一模式顾志群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它更多地看成是对企业的改革,总是在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改革的重点放到了经营者身上,放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面。至于所有者方面的问题,比如怎样使所有者对其资产的保值增...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控股权更迭的公司治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所有者通过构建对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着重解决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形成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早在10多年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就已将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引入到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分析中。  相似文献   

3.
会计委派制是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是政府部门或企业产权所有者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企业产权所有者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制度,会计委派制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所进行的重大改革和完善。本文对会计委派制的形式和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刘婷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85-286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行三十余年,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走了许多弯路,所以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评估具有必要性。由于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性质,其绩效评估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根据近些年数据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在调整结构和改变经营模式后,利润总额增长迅速,财务状况显著增强,不仅加大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并且注重节能减排等,依旧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显示了国有企业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性质与高管股权激励存在一定冲突,且股权激励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使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没能有效激励国企高管,反而产生许多不利于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更是导致高管腐败频发,引起"超级经理人崛起"并加剧了社会收入不平等。因此,股权激励并非国企高管长期激励制度的唯一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并不意味着鼓励实行国企高管股权激励。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设计应坚持以企业经营指标作为长期激励的评价标准、兼顾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薪酬激励与非薪酬激励相结合等原则,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更多地将长期激励与企业经营绩效联系起来,合理选择高管长期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6,(10):97-111
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为政策冲击,系统地考察了外部监管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改制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外部监管能够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的。其次,外部监管还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改制成效,充分释放体制变化所产生的效率能量,使改制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最后,从行业层面来看,外部监管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主要作用在上游行业,而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中下游行业。本文研究表明,外部监管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为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垄断性国有企业的形成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外部效应,如垄断性国企收入分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垄断性国企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棘手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垄断性国企的不公平竞争,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效率,降低了社会创新能力;垄断性国企经营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了民众生活成本的增加等。因此,要通过竞争机制的改革、薪酬的改革、考核指标的完善和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来治理这些负外部效应,使垄断性国有企业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任何企业,无论是私有制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要使其与环境适应,均要求资产所有者从微观上对企业进行调控,无一例外。私营企业由所有者个人或董事会调控;国有企业则由代表所有者的政府进行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职能应当包括对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对居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职能。为了实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必须探索一个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微观调控的模型与方法的建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及经营活动均由企业自主进行。政府则必须…  相似文献   

9.
产权改革无可回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80年代初起,国有企业开始“放权让利”的改革。“放权”是允许企业经营者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策,“让利”是允许企业成员占有企业的部分盈余。用理论术语讲,这就是将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政府转移给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改革使国有企业在经营计划、采购、销售、定价、用工、收入分配等方面获得了较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又将企业成员的个人收入(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与企业的短期盈利水平挂钩。如果企业在一定经营周期内(每月或每年)能实现企业利润的一定增长,企业成员的收入也就相应增长;否则,企业成员的收入增长就…  相似文献   

10.
陈敬武 《技术经济》2001,20(3):16-18
0、前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 ,国有资产重组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继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坚持“抓大放小”。为了国有资产重组顺利、有效地进行 ,有必要研究资产重组的目的和动机。国有资产重组 ,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产所有者—国家政府 ,另一个是资产经营者—企业。这两者对资产重组的出发点和动机不尽相同。1、国有资产所有者的重组动机—政…  相似文献   

11.
杨小勇 《经济问题》2007,(12):69-71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转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因体制不顺造成的国有资本流失,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然而,在转制过程中,国有资本产权"漏入""公共领域"的"空隙"还没有被堵住,又由于转制增加了新的"空隙",为一些人进一步侵害"漏入""公共领域"的国有资本的产权制造了机会.转制过程中形成的公司制企业既制造了"内部人"进行"内部人控制"的主观动机,又形成了通向"内部人控制"的路径.转制过程中国有资本流失是体制改革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份制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化主体,给企业发展壮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财务管理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性、股份制改革后大型国有企业如何选择适宜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予以实施、如何开展企业的投资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level of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a lo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because of the macroscopic system, history, culture and their own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we should critically research these urgent problems. The paper will take an example of one company which was investigated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be listed and analysed. the author, and the common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mos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be listed and analysed.  相似文献   

14.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且比较成功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前所面临的困境与中国国营企业有着相似之处,改革打破了原有国有企业的垄断,注重股权分散化,以放松规制来促进民营化的顺利展开。借鉴英国的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建立起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体系,然后对我国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探寻了国有企业低效率资源配置的原因,最后对提高我国公有性资本配置效率及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制度理论,以2013-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权参与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股权融合程度越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外资股东参与有利于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机构投资者未表现出明显作用;分层分类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股权参与更有利于中央国有企业、公益类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治理环境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环保补贴可以增强非国有股权的环境研发激励作用,分析师关注有利于抑制私有股权短视化自利行为,二者均正向调节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因特殊的时空约束和渐进改革的制度安排,国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赖以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考察湖北省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实践,总结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遇到的结构失衡、产权模糊和披露缺陷等三大障碍,并针对上述障碍提出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过程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产重组在河南省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国有经济经历了最深刻、最全面、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和理论为中国企业资产重组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资产重组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头戏"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认真研究资产重组的有关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河南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现状分析指出资本资产重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继续深化河南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企混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从资源效应与制度效应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方面,国企通过获得互补性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国企通过融合非国有股东制度活力激发创新动机。基于2013—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验证混改程度对国企创新效率的影响关系,并证实不同内部经营风险与外部竞争风险下,国有股比例对创新绩效具有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权比例较低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发挥非国有资本的差异化制度优势,国有股权比例较高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发挥国有股东的资源优势。国企经营风险过高或市场竞争风险过低,能够强化国有股权与创新绩效的U型关系。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非制造企业股权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而国有制造企业中二者关系不显著。结论可为分类推进国企混改,提升国企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真正做到责、权、利既相互对称、又相互制衡。通过这种机制的作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的分析,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两方面谈了改进的办法,为切实解决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这种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