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广告业对市场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4A广告公司的整个操作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用以保证其运作的科学体系化,而原先不太重视数据的本土广告公司也在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凌平  孙毅  曾路 《广告导报》2004,(3):15-15
广州,本土4A繁荣之地、沿海的地理位置.靠近香港地区的信息优势,造就了广州地区广告业的发展。广州云集3000多家本土广告公司,广州4A公司32家,较早向国际广告偷师学艺,是全中国最好、最多的本土广告公司和制作团队。广州吸引了大量的境外媒体,本土电视媒体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左冲右突,纵横捭合。CEPA政策实施之后,中国香  相似文献   

3.
声音     
宋秩铭 广告业的洗牌是可预见的,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将遇到一个发展机遇。 在金融海啸中,广告业无疑是一个公认的重灾区。在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年代,广告和营销费用往往首先被CFO砍掉。奥美整合传播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表示,—方面,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消费者将转向更为价廉物美的商品,这对一些处在市场中低端的本土品牌而言,无疑是一个突破时机。按照国际广告行业发展的规律,本土广告客户的成长往往会带动一批本土广告公司一起成长。另一个方面,在资金吃紧的年代,广告主花钱将更为谨慎,同时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4.
林华 《广告导报》2004,(9):60-62
中国的广告市场将越来越开放——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4年,允许合资跨国广告公司控股;到2006年,允许成立独资公司。面对这一系列利好消息,外资广告巨头更加剧了在中国的攻城略地。它们曲线布局广播广告业,力争品牌客户,甚至疯狂扩张并购,给本土广告公司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中欧的广告市场以及广告行业对中国读者来说有点陌生,编者也是在阅读了相关资料后,才了解中欧广告业的发展阶段同我国有些相似,那么,他们对未来的广告市场有些什么样的判断,中欧的广告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广告公司将如何应对,我们精选了来自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一些4A以及本土广告公司人士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外资广告公司不但具有了与我国本土广告公司平等竞争的地位,而且具备我们所不具备的优势。它们将以夺取中国广告市场主导权为战略方向,这就会进一步加重本土中小广告公司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同时,与广告业相关的一些行业领域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5,(2):22-23
中国广告业以近4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世界瞩目,是全球广告业增长最快的广告市场之一。而2004年更是中国的“广告年”,是中国广告史上的里程碑。2004年是中国广告迎来的第一个“千亿年”,连续20年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成为世界广告史发展史上的传奇,在未来1O年内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广告市场之一。2004年也是中国广告的“国际化元年”。根据WTO协议,2004年开始,合资广告企业将可以由外资控股,无疑加快了国际广告公司进入步伐,加速了品牌、资本的市场洗牌。  相似文献   

8.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6,(12S):134-134
距2005年12月10日,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广告市场,允许外商在中国建立独资的广告公司,已经将近一年,这一年中国广告业与其它行业一样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中国广告业迎来的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新时期,与之相应广告业本身也将经历一次蜕变。  相似文献   

9.
时间跨入2005年,面对即将开放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中国广告业中,谁才是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广告公司?在迎来了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第26个年头的时候,我们经过1年多的城市广告业态的深入走访和各地广协、专家团的推荐、筛选,隆重推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强本土广告公司”和“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综合实力30强”。  相似文献   

10.
天澜 《广告导报》2006,(2):142-143
2005年年底,中国文物业开始全面面向国际资本敞开市场,未来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如何与国际资本, 国际广告公司相抗衡?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向何处去?去业内及媒体对这一话题的广泛关注中,中央电视台未来广告公司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CCTV面向市场全力打造的大型广告公司,2005年,未来广告公司年经营总额近20亿元,在高基数上持续保护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保持了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规模第一的地位。人们纷纷把打造中国本土广告“航母”的期待目光投到未来身上。  相似文献   

11.
苏东  黄娜  范亮 《网际商务》2004,(8):30-3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尽管广州4A的召集人张小平先生并不赞成“本土广告公司与洋广告公司”之分,而认为只有“专业广告公司与非专业广告公司”之分,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法则无疑更有说服力。正因为如此,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参照体就自然有两个:一个是国际4A,一个是广州外的广告中心地带,主  相似文献   

12.
《广告导报》2006,(8):91-97
2006年对于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而言,或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政策对于外资广告公司全面放开,一些本土广告人士解读说,喊了那么多年“狼来了”,这回,狼真的来了。 2006年这就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多数的广告公司——本土的以及国际的——一切也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前进着,没有并没有什么突兀的事情发生。对于外资广告公司而言似乎存在两条去路,选择独资或继续合资。然而事实上这个命题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即便是出于此前合资的状态下,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乃至理念。外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沿用自己独立的体系,所谓本土化,是策略所致,而绝非合资的结果。对于本土广告公司而言,路只有一条,努力,继续努力! 进入2006年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行业的争夺已经不是原先所谓本土广告公司与外资广告公司的争夺,阵线已经不再是由国别来划分的了。市场在走向细分,广告公司再日趋专业,实力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洞察才是存在的砝码!国际公司本土化,本土公司国际化的战略阐明了:中国广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已经从太多的。中国声音”中来了解过中国广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期专题,我们将从几位外国同行的眼中,来看看中国的广告。这一期的几位嘉宾也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杜孟先生曾获得法国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勋章”,贺劲勋则是美国《AD Age》曾评选出的“全球广告人100强”之一……一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了梦想来到中国。不一样的国籍,一样的中国路,我们听听他们将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业经过20多年的风雨洗礼和摸爬滚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广告经营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达到了举世瞩目的程度。广告经营单位有跨国广告公司、合资广告公司、本土广告公司,有全面代理型的,也有专业服务型的,构成了一个结构庞大的广告经营环境,这无疑是中国广告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和与国际广告业接轨的坚实基础这其中可圈可点的东西很多。但我们今天要站到事物的对面,本着一种忧患意识,用批评的眼光来打量一下中国的广告公司,所言之处定有偏颇,仅供业界  相似文献   

14.
《广告导报》2007,(5):55-55
创业的路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对于同样渴望成功的他们,其中一些人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付出更多的勇气。 对于中国的本土广告业而言,目下的环境是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理性了。属于冒险家的时代似乎正在过去,和第一批懵懵懂懂撞进广告业的人相比,如今的广告人们,似乎更专业,也更为光鲜了。对于在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来说,摸爬滚打的往事和他们在中国的经历无关。而对于中国的本土广告人,正是这些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清楚地懂得生存之不易,和客户之可贵。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众多本土广告公司发展的一个坎,所以我们听到很多声音,兼并、控股、重组、集团等。通过外资公司这么多年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我想即使广告市场对其全面开放,本土公司通过改革还是有很多机会与他们抗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中国广告经营额突破1200亿元,中国广告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数据对于中国广告公司和媒体而言,无疑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2005年,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和传媒集团纷纷进入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使得整个广告市场规模扩大.广告经营额增加,为广告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一些大型的跨国广告公司和媒介购买公司凭借其在资金、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广告大观》2007,(3S):22-25
加入WTO以来,跨国广告公司与本土广告公司的竞争一直是广告业界讨论的焦点。如果从纯粹市场的角度考虑,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跨国广告公司与本土广告公司同为市场角逐的实体,优胜劣汰,你死我活,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同本土广告公司一样,跨国广告公司也是在中国注册的合法的中国的广告公司,这两者之间的竞争,就是两个中国的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进行兴师动众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2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本土广告发展线索日渐清晰,户外广告、媒体依托及广告综合代理成为中国本土广告的三大方向,在每年的中国广告TOP10中,这三类广告公司不时出现。但是广告业似乎总是认为中国本土广告犹嫌不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随着欧美大型广告公司开始全球广告版图的扩张之旅,许多国家的广告市场也卷入了全球化的竞争之中。然而,在同样有着开放性经济特征的韩国,其本土广告业却成功地抵御了外国广告运营模式和广告文化对于民族广告业的冲蚀。与欧美国家采用独立的代理机构来运营广告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是,韩国很多广告公司都是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子公司的形式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广告大观》2004,(7):122-123
作为国际广告公司的突出代表,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市场获得显著成就,借助成功的本土策略,电通不但代理了许多著名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而且也与不少中国本土品牌有深入合作,国际品牌及国际4A广告公司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如何推进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