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明华 《企业经济》2003,(7):153-154
全面质量管理源于美国费根堡姆博士于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Control TQC)的概念.费根堡姆博士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  相似文献   

2.
唐晓芬 《上海质量》2014,(12):15-19
全面质量管理之父——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Feigenbaum)博士于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2日晚安详地离世,享年94岁。费根堡姆博士曾于1998年10月应邀出席第三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发表精彩演讲,专程访问上海市质量协会,并为《上海质量》题词。本刊特邀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撰写追忆费根堡姆博士的文章,以深切缅怀这位质量大师。  相似文献   

3.
引言质量经营是企业管理、运作和发展的自然且最终的归宿,也是企业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经验的必然结论。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不仅体现了传统管理的经典理念和要求,而且使企业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可利用其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激发企业其他管理效应并整合为一体化管理,更有助于企业质量经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1质量经营概念的形成及界定1.1形成背景美国费根堡姆博士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概念和理论,从此开创了质量管理的新纪元。后来,TQM在日本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并促使日本很…  相似文献   

4.
费根堡姆在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文章研究他建立与阐述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手段和途径,以及在质量学科领域的意义。并提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理论体系模式,重视术语的定义和表述是质量管理学科的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质量及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已是企业界的共识,提高质量已成为众多企业不懈的追求。当代质量大师费根堡姆博士在第13届国际质量大会上的演讲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质量管理的发展以及现今企业如何提高质量作了精辟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挑战的质量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敏 《中国质量》2007,(6):14-20,11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全面质量管理的创始人A·V·费根堡姆先生曾说过:“质量是一种道德规范,把追求卓越视为光荣。”海尔是把这一道德规范发挥到极至而光荣无比的企业,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卓越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费根堡姆质量思想要点,分析其学术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总结质量思想形成过程的特点,建议要重视费根堡姆质量思想的价值以及他提出的用质量改进促进国民经济GDP增长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倡导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第一人--埃默德·费根堡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质量界,埃默德·费很堡姆的名字几乎与“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了同义词.1986年当选为美国质量学会荣誉会员时,其已在质量管理领域耕耘了长达35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针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态势,费根堡姆认为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只是狭隘地局限于制造过程,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不能单纯地依托于数理统计方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对于企业的成功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据此,率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在其的倡导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和方法已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工商管理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相似文献   

9.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各国学者有着不同的论述,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管理是把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在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的努力结合起来的一个有效体系,以便使生产和服务达到最经济水平,并使用户满意。”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一般是根据实践和试验,发现产品质量上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科学技术原理、工艺上、心理上研究产生的原因,在技术组织管理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组织稳定的生产工艺路线,切实加以改进,将改进的结果同原来情况对比,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在主要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ASQ在西雅图主办的质量改进国际会议期间,TQM之父费根堡姆通过现场采访和网络讨论,又发表了一些质量高论。美洲银行(北卡罗来纳洲)的质量和生产力副经理、ASQ资深会员和六西格玛黑带库比亚克先生,将费根堡姆的高论整理发表在《质量进展》2005年11期上,题为“费根堡姆论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文选择其中3个要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徐波 《电子财会》2005,(5):8-10
六西格玛管理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脱胎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A&;#183;V&;#183;费根堡姆在1956年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QC,Total Quality Control)的概念,这一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并且,日本人根据自身特点将其加以提高,发展出了“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C,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使日本公司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日本产品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而日本也一越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迫于日本公司的竞争压力,开始向日本公司学习质量管理,后来他们把TQC改称为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为奠定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使之更有效地指导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使全世界普遍接受ISO9000族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6从1995年开始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吸纳了国际上最受尊敬的如:朱兰、戴明、费根堡姆等国际质量宗师有关质量管理的经营理念、质量改进方法和质量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企业标准化》2006,(9):59-59
克劳斯比奖章(CrosbyMedal)此奖颁发给对质量管理原理、方法或技术的哲学理念与应用的扩展有突出贡献并著有专著的个人。2005年的克劳斯比奖章授予格瑞古瑞·华生(GregoryWatson)先生,表彰他撰写了《六西格玛设计》一书。表彰词:感谢并认可他对质量世界和美国质量学会作出的贡献。他的著作《六西格玛设计》充实了质量世界。费根堡姆奖章(FeigenbaumMedal)此奖颁发给在领导、专业和潜能方面有独特表现、成就使社会受益的年轻质量专业人士。2005年的费根堡姆奖章授予巴巴拉·桑蒂诺(BarbaraSantiano)女士。表彰词:谨表彰她在质量专业激情…  相似文献   

14.
文化意义上的TQ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毅 《企业文化》2001,(4):27-28
按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初~30年代,建立在美国质量管理始祖泰勒提出的专职检验基础上的质量检验阶段;40~50年代,建立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等人提出的以统计技术应用为特征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60年代初至今,建立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的以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 四十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L·D·麦尔斯总结出一套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科学方法——价值分析(VA),1952年,成立了第一个VA小组。随着VA应用面的扩展,提出了价值工程(VE)的概念。五十年代初,同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管理专家、全面质量管理的创始人A·V·费根堡姆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从而引出质量经济性的思考。 日本于60年代大张旗鼓地推广价值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并把价值工程、质量管理和工业工程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51年朱兰博士以“矿中黄金”的比喻提出质量成本的一般性概念以来,出现了许多关于质量成本的研究文献和专著,其中包括质量成本的测量方法。本文将对国内外质量成本测量的主要研究方法——PA F法、过程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综述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目的是帮助企业在启动质量成本管理系统之前,选择合适的质量成本测量方法。1PA F法1956年费根堡姆把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Prevention Cost)、鉴定成本(A ppraisal C ost)和损失成本(Failure Cost),即PA F方法[1]。其中预防成本是指为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所…  相似文献   

17.
战略拓展下的质量成本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内涵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成本管理、责任会计、企业质量管理等多个相关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质量成本管理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管理方法。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专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成本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自身和顾客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并考虑,形成质量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和菲根堡姆等人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并且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60年代以后,质量成本管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公司中迅速地开展起来,例如美国的商用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等都已建立了质量成本管理系统,欧洲许多公司也是如此。我国80年代初期,就引进并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例如,先后在哈尔滨、株洲、  相似文献   

19.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而将产品保持在既定的质量水平上所必须发生的耗费以及可能发生的损失。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姆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概念。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引进  相似文献   

20.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control,TQC)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费根堡姆首先提出来的.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现已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人员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并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目的是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让顾客、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全方面收益而实现长期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