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神魔小说,在神魔角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在宗教思想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宗教思想存在的差别来自于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不同的感知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幻想杰作,但从管理学视角来看它,却可以发现一些有趣也有意义的话题。本文试讨论分析之。一、相关者在“西游”中的得与失《西游记》记的实际上是一场神仙的游戏,特别是如来佛以及观世音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影视改编热潮是由于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推动的.真正成功的影视改编应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把握好从原著到现代影视作品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梳理《西游记》影视改编的特点,总结出《西游记》影视改编的现代倾向有:去除封建传统的现代平民化、改变传统风格的娱乐化、创作主旨的直截化和简明化、影视制作效果的多元化等等.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之外,更多了许多神魔鬼怪的形象,后世诸多神魔小说之中皆能发现《西游记》的影子,更重要的是,西游记中的山精水怪,不仅有自己修炼而成,也有经不住诱惑由仙神坐骑,座下童子幻化而成,使人对仙神有了更多的猜想。我们更能从中发现,无论是妖魔还是仙神,都有些与普通人相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求取真经的故事,其中的许多情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颇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西游记》的分析入手,探索团队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旨在以名著《西游记》为案例进行分析,使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读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主问题》 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文时, 颇有感想, 从中摘录几句, 结合自己的体会, 从民族学的角度加以阐述, 写成这篇短小随笔, 文字通俗易懂, 仅记自己当时之想法, 以作分享, 以下是其中的六句话: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也就怎样." 这句话若是从民族学角度来理解, 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要了解一个民族, 可观察其衣、 食、 住、 行、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 它们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它们的内涵, 这方方面面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每一方面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折射生活、 反映生活, 我们可以从每一方面来了解一个个人、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各个方面汇总到一起, 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从不同的 "一", 来看整体的 "一".  相似文献   

7.
陈琦 《民营科技》2012,(10):144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都曾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表现土地改革运动的不朽之作。虽然两部作品的描写主题一致,但是写法却各有特色,前者重点表现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而后者重在描写土地改革这一伟大业绩。基于此点,现从不同角度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肖剑 《价值工程》2010,29(32):325-326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自发表以来,批评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本文拟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其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主人公的死亡。从对死的焦虑,对生的绝望,对死的选择三方面来透视哈代的死亡意识,以期获得对其小说不同的体认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雪莱的《西风颂》,一直被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对于这么一篇从内容到形式,从气势到格律都已结合成一个完美整体的艺术奇葩,要将它译成中文,实非一件易事.目前,《西风颂》有多种译本,本文从中选取了两种译本,从翻译比较的角度加以赏析,探讨翻译家对译本意境、风格和韵味等角度进行整体把握,希望提升自我的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描述的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降妖除魔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西游记》团队的成功因素分析1.目标一致取经团队的三个成员,最初是带着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加入的: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为了获得自由而加入;猪八戒被贬,误投猪胎后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能变为妖精骗吃骗色,为了将...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人(唐僧)和才(三徒弟)的结合。《西游记》是“人”在前,“才”在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其中唐僧是肉体凡胎,最没有本事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人都有才,就是唐僧没有。但唐僧是核心人物,如果没有唐僧,团队就散了,因为其他人都是三心二意的。最没出息的人当领导,打造出了一个和谐的团队,俗话说“德是才之主,才是德之奴”,那么唐僧有哪些美德呢?  相似文献   

12.
按理说,一般在一机关团体中,能力强、本领大应为领导,而能力弱、本领小应为被领导。但是,自古以来这种颠倒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学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书所反映的事实就是典型的一例。特别是书中所刻画的唐僧与孙悟空两个人,就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明眼人都清楚,能力最弱的唐僧则当师傅,而能力最强的孙悟空却当徒弟。诚然,《西游记》是学作品,但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尤其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帝王都是世袭的平庸之辈,或是仗势作官。从这个角度上看,《西游记》一书里的唐僧与孙悟空的颠倒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3.
《学记》是我国古代一篇集中论述教育理论的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发掘《学记》中关于为师的论述,并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天路历程》和《西游记》两部作品均取材于宗教,塑造了中西方神话世界,皆为文学史上影响力较大的作品.两部作品虽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下创作而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比两部作品,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性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这部历久弥新、妇孺皆知的学名,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故事本身,看山高水远、看妖魔生灭、看九九八十一难。但就是有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他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故事本身,而是发掘出其中蕴涵的真正价值,于是《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书籍横空出世,真正刮起了从历史故事中寻找管理智慧的旋风,一时间刘备、曹操等典型人物成了不同管理方式的代言人,而下面这两篇章就是分析了《西游记》的四人取经团队中,每个人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这样的团队组合有着怎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是著名的美国女诗人艾米利·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经典之作.诗人用概念隐喻传达出死亡的特殊美感,对爱情的感伤和领悟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从而使"死神"获得与爱情一样的永恒之美.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其独特形式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诗歌美感.  相似文献   

17.
张超  王焕  李传海  葛帮宁 《经营者》2011,(1):150-157
《汽车商业评论》邀请华福林的生前好友张超、忘年交王焕和其弟子李传海,从不同角度为你讲述一个外界可能知之不多的中国汽车底盘专家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世人喜爱的文学名著,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家喻户晓。我们寿险营销工作者在欣赏之余,也应得到有益的启迪——如何根据各种人物的不同特点,搞好营销团队的管理,做到古为今用呢?在此,笔者结合《西游记》里的师徒性格,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应该是经我国民间无数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艰辛劳动之后的产物,丘处机在宝鸡的这段阅历是他流芳百世的关键一步。通天河可能就是《西游记》最初脚本诞生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说到,唐僧师徒投宿高老庄,孙悟空应高员外的恳求,去收服八戒。八戒打不过悟空,便逃之天天,躲进自己的老巢云栈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