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当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时候,一个南京服装设计师品牌“危中求机”,创造了两个“第一”:中国内地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参加“世界精品品牌展”的服装设计师品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跻身“老佛爷”百货店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相似文献   

2.
设计师品牌是以设计师为主导并以其知名度进行推广的服装品牌。十佳设计师创立的品牌大多为设计师品牌,并能够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总体情况。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以成衣经营模式为主,高级定制模式也有一定规模;品牌定位趋同;具有明显的中心城市、区域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品牌风格、目标市场定位、宣传渠道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设计师品牌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服装设计师综合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凤 《中国市场》2008,(26):68-69
随着国外品牌服装的进入,对国内服装制造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中国服装要在国际服装市场立足,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装设计师队伍。本文就现代服装设计师的人格魅力,专业能力,品牌运作能力等来分析国内现代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结果表明作为一名现代服装设计师必须要具备团队的合作精神、全面的专业技能、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品牌的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服装风格与服装品牌的关系 服装品牌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局定于服装艺术风格的个性化特征 在服装界中,品牌创始人的理想、个人个性往往会反映在品牌的风格上,一旦这种个性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欣赏和接纳时,它就成了品牌文化。为了能够使服装品牌文化得以保持和延续,服装品牌公司在进行服装设计师的选择时。服装设计师的文化理念和设计风格往往是服装品牌公司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种艺术,服装设计以及风格同样体现着艺术家也就是服装设计师的人品。因而说。服装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装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中国服装设计师一直与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有着一定的差距,很多时尚史学家也一直很关注这一问题,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多种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服装设计师的成长所产生的阻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他们在起点就产生了差距的原因;之后,由于海关大量开通,大批外国人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服装几乎被完全"西化",中国的本土服装文化几乎全都被摒弃了,这一点严重阻碍了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接着在建国后,三年自然灾害,使中国经济滞后50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业也随着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后退;最后当中国服装设计师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出现的时候,又出现了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着中国设计师的成长,如中国的错误着衣观念、经济不富裕、历史影响、中国传统教育等,这些方面都对服装设计师的成长造成制约。  相似文献   

7.
国际一线服装品牌对本土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影响深入,通过国内外研究比较分析,在对服装设计师品牌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视觉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三个维度,分析了不同营销模式下品牌发展现状和营销效果,为本土服装设计师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级定制因"第一夫人"而意外绽放,但设计师们都说,想赚钱就去做品牌成衣,高级定制只是一种理想。忽然之间,因为"第一夫人"彭丽媛出访时的优雅打扮",中国高级定制"意外绽放。"第一夫人为中国设计师做出的瞬间的市场效益是我十年经营的好几倍,而且真是不费吹灰之力。"《ILOOK》杂志出版人洪晃感叹,"第一夫人穿‘例外’高级定制是件好事,对所有中国设计师都是好事情,因为质疑中国设计师的声音就会少很多。"事实上,中国很多设计师和服装成衣品牌早已走上高级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的数据,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现状,并从人才需求、品牌知名度、定位、文化底蕴、法律体系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新宇 《华商》2014,(22):72-73
从全球到亚洲,设计师品牌这个概念在这两年悄然流行。正处于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也开始从盲目的奢侈品崇拜向潮流个性转型,本土服装设计师也迎来了借互联网推广品牌的机会,不过在商业与个性中如何平衡却是需要面对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武志军 《中国品牌》2012,(12):12-13
11月22日,"2012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名单,并举行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网"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2.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也是世界优秀设计师行列里崭新的中国面孔。他们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但又具备国际化视野。他们感谢时代带给自己的机遇,也感谢社会对他们最初职业生涯的宽容。他们会不自觉地运用来自中国文化的灵感,但又竭力避免形式、图案等民族特色的刻意表达。他们欣赏能把时代留住的人,他们本身就在创造历史。从1996到2006,这是三个中国服装设计师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实现梦想的十年。正如法国时装工会主席DidierGrumbach先生所言,中国在经历经济起飞后,如今已经到了由一个提供低成本加工的国家向一个真正的时装大国过渡的标志性时刻。正当欧洲人担心会被来自中国的廉价纺织品淹没的时候,几位来自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早已准备好卖给你一些高雅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早已明确"只有原创设计才是品牌生命力的源泉"的深圳服装企业开始走上自创品牌之路。仅仅数年,原创设计便成就了深圳女装在行业的领导地位和产业号召力。在这一时期众多优秀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发芽成长,经过20多年的风雨和成长,现在依然存活并深深扎根在深圳这片自由的沃土之上的设计师品牌都以各自不同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它们的辉煌。在这个重新呼唤"匠人"归来的时代,深圳的这群设计师品牌让我们看到了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的"匠人精神"。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电子以及制造业而言,中国服装的产业结构长时期徘徊于初级水平。一般来说。服装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工业化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品牌阶段和多元化阶段。我国服装业还处于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自然品牌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品牌之间可以替换。虽然中国经济已步入市场的轨道。但相比其他行业.中国服装业还存留有相当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思维特点.很多企业对服装的认识还停留在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上,造型简单、品牌之间的特性无区别,国外专业人士曾多次说中国的服装“换了商标可以说成任何品牌。”  相似文献   

15.
洪宇 《中国市场》2009,(20):38-38
<正>随着MNG、ZARA、H&M、C&A等一批打着"快时尚"招牌的品牌陆续到来,中国服装原有的销售链条正在被打破。在这些外来品牌中,日本品牌UNIQLO(优衣库)也"二进宫",恰到好处地宣展了自己的野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装企业经营弱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琦 《商业研究》2004,(11):137-138
我国是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服装出口量在世界市场占有近20%的份额。然而我国却没有一个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有必要分析中国服装企业经营弱势以便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服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服装色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在这种竞争中一步步得以凸显,色彩作为商品要素在推动服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从色彩入手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发挥中国服装的品牌优势,这是中国服装企业在品牌经营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冬岩  姜川 《中国市场》2011,(45):154-156,170
服装区域品牌作为一个公共品牌资源,可以有效提升服装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服装产业集群升级,使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方向向创新和创意型转变;使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重心从制造品牌向创意与设计品牌转变;使服装区域营销主体及内容更加多元化,服装区域文化的融入则丰富了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19.
《消费导刊》2012,(7):I0010-I0010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创办于1993年,每年一届在北京举办。作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服装专业品牌展览会,已辉煌走过了20年的岁月,伴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目前博览会展出面积达11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及千余个品牌,专业观众超过11万。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不仅成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服装专业贸易展,同时也成为中国服装业界公认的年度盛会,已被业届公认为是服装品牌推广、市场开拓、  相似文献   

20.
肖琴 《品牌》2005,(3):59-59
<正> 在2004年揭晓的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独家进行的《Brand China品牌中国》大型评选活动中,新飞捧走冰箱行业唯一的"中国品牌年度大奖",成为冰箱行业No.1。而之前进行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和《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也颇具影响力。一连串的评估又把人们的视线重新定格到"品牌"上。此次"品牌中国"的评选有别于以往,是以行业划分,进行纵向比较,而新飞的登顶,不仅仅是产品的成功,更是品牌塑造的典范。企业是品牌发展的原动力,品牌建设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较国外品牌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家电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