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芳 《魅力中国》2013,(13):210-210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美育,可以实现引导整体美,品味语言美,鉴赏自然美,领悟人格美,剖析意境美,训练表达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楠 《魅力中国》2011,(15):311-311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方法两方面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语文美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3.
张素芳 《魅力中国》2010,(30):89-89
语文教学时,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点。以开拓学生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领悟写作技巧的同时,充分地感受审美、认识美,进而在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和谐中国需要和谐人才,和谐人才需要和谐语文,和谐语文需要语文教学追求和谐。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以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和谐的美的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追求和谐的。  相似文献   

5.
郭红威 《魅力中国》2014,(19):398-398
在社会生活中。芙无处不在,语文课堂教学是社会生活的第二部分,美也贯穿其中,语文教学要善于创造距离蔓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6.
钟如平 《魅力中国》2013,(32):378-378,370
语文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的素质教育应是: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培养和美育的渗透。本文在对美育与教育、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实际,从“语言美”、“情节美”、“形象美”、“感情美”、“意境美”、“蕴含美”、“自然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文章力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采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在美的探求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环境美、生活美、和谐美,是美丽乡村的“美丽内涵”。遵循其内部规律,巴渝大地正在建设美丽乡村。在这场“美丽变化”中,各种喜悦精彩纷呈。美丽事业,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8.
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关。生活离不开关,语文教育更离不开关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里面关的因素,运用各种有限的教学用具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欣赏、理解、描绘、创作美,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9.
张爱楼 《魅力中国》2011,(18):330-330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巧妙方法,将美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让语文课堂上洋溢着美的旋律,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之能力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梁孔平 《魅力中国》2014,(4):153-153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朱笛 《发展》2010,(1):115-115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科学性之外,还有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2.
刘占平 《魅力中国》2011,(9):136-136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生从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中去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姜西荣 《西部大开发》2010,(9):40-40,6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充分说明爱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也是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觉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渗透美育。通过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让课文中的形象活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学生对祖国壮丽山川景物和人物的美好品质由衷赞叹,对美好纯洁的事物有所追求,对丑恶、腐朽的势力进行揭露和鞭挞。用语文教材中关的因素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既会感悟美,又会创造美的新时代小公民。  相似文献   

14.
冯玉芳 《魅力中国》2010,(30):63-63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像诗一样美,就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美的享受,学习到语文中的美。这样,学生定然会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乐干学习语文,从而达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孙国华 《魅力中国》2010,(21):92-92
文学与音乐本属一家,都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知识和教育的作用。二者二合一,其效果定会相得益彰。同样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音乐元素,就会实现借用音乐的美感染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与探究的执著之心,从而提高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俊丽 《魅力中国》2010,(10):201-201
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殷瑞娥 《魅力中国》2011,(15):169-16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9.
张晓英 《魅力中国》2010,(36):118-118
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字里行闻透视着美的晶莹,教师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审视美、抒情美,让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生成是广大教师所期望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程为华 《魅力中国》2013,(5):118-118
学校不仅教书,更重要是育人。课堂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又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们的榜样者,自己的思想和举止就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科科都要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更为突出,从中能让学生时刻从精美的语句中陶冶情操感受祖国山山水水的美,体会祖国文化的内涵美,课课有美德,时时有教育。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