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高档产品低价卖。再配合凶狠的促销战,哪怕是忍受“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痛苦,也决议要把A公司的利润产品置于死地。对于财大气粗,亡命突袭,A公司难道就这样被拖死?  相似文献   

2.
在房产投资中,我们要善于”深加工”,并提供一些“增值服务”,这样,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收益都将获得较大的提高。谁都知道,卖面粉不如卖蛋糕赚钱,卖布料不如卖西服赚钱。原因很简单,面粉和布料都是初级产品,而做成蛋糕和西服之后,经过了我们所谓的“深加工”,就变成了相对复杂一些的商品,利润空间也就扩大了一些。同样,在房产投资的实践中,我们也要善于“深加工”,并提供一些“增值服务”,这样,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收益都将获得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们其实和苏宁、国美没有差别,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卖的是钻石,他们卖的是电器。”每克拉美创始人兼总裁郝毅这样定义刚刚成立一年的每克拉美钻石购物广场。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家以前就是把枇杷叶、枇杷花做成产品到街上来卖的;现在把店开到水北,也卖一些相关的产品。"塘栖镇水韵店老板姚女士笑眯眯地说:"看过乾隆御碑、郭璞井这样的景点,再来我们这样的商店坐坐,是很多游客的选择。"左岸水北,记忆中石缝间青苔蔓延青瓦木墙的水乡长廊;右岸水南,各具风格建筑集群和餐饮服务透出着现代时尚气息。同样的运河水,不同的是两岸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这就是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一座原  相似文献   

5.
晓菡 《经贸世界》2005,(12):54-56
“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企业家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品牌散发的光芒和魅力,都为打造中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而努力。因而,中国迎来了塑造品牌、彰显品牌风采与魅力的新“个性”时代。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知名的品牌都是靠着优秀的企业化来支撑的。  相似文献   

6.
<正>同样的柿子,两种卖法。收益天壤之别:第一种卖法。把柿子堆成一堆,让顾客挑,结果个头小和破损的柿子最终不得不低价处理;第二种卖法,把大一点的柿子挑出来,标上“美国进口”字样,把小一点的挑选出来,标上“地产新鲜”字样,把破损的挑出来,标上“绿色食品”字样,结果,柿子高价卖光。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就是第一种卖法没有挖掘产品的卖点!卖点,换句话说就是特色,是区别于其他产品,能打动顾客并肯为它掏钱包的东西,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只有深刻挖掘产品卖点,营销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正>小品《卖拐》中,“赵本山”把好端端的“范伟”忽悠得真假难辨、好坏不分,顷刻间没病变有病、小病变大病。“范伟”不仅掏空腰包,还把自行车搭了进去。最可笑的是,“范伟”还把好心的“高秀敏”奚落一通:“这社会怎么变成这样?”仔细玩味卖拐的过程,不难看出卖拐过程深得营销之道,值得企业借鉴和学习。第1式:创造需求“这社会怎么变成这样?”对于企业来讲,就是竞争太激烈,日子不好过。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创造需求成为企业营销最  相似文献   

8.
王逸凡 《广告大观》2009,(11):43-44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国际化妆品公司的高管对中国同行直言不讳,“你们中国人只会模仿我们,因此你们的产品只能在中国卖,做不出我们这样的世界品牌。”被人家贴上“模仿”的标签,相信谁也不会高兴,但这却是句大实话,而且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9.
屈默  媛虹 《网际商务》2004,(8):60-61
有媒体曾尖锐地指出:“音响卖的什么概念都有,就是没有产品。”卖概念让音响企业红火了一把,可也让它们吞下了苦果。概念卖完了,音响行业又该卖什么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在营销活动和经验交流中。把品牌与产品、品牌与销售手段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比如。营销人员常常这样说:我们做销量,不做品牌;做销售是卖功能利益。做品牌是卖消费价值、卖文化、卖传统;做销量是短期行为。做品牌是长期行为;一个是硬手段。一个是软手段;一个实一个虚……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非常害人。严重误导着企业管理者对营销和品牌的正确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你肯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文化(当然还有其它的变种)。我对这样的说法一直不以为然,因为一流的企业是必须三者皆有才能成为一流,也因为我过去一直以为文化是一个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几乎无法掌握的变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电务模式就是卖服务。或者说先做服务,后做产品,通过服务带动产品的销售。在成熟之后再逐步连锁,形成服务+产品+连锁的一个商业模式。”虞成华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尽管很多消费者巳经将目光转投向了品牌产品,但以“免费体验”为主题的商业活动依然能够吸引大多数消费者积极的参与,为体验经济留出了足够的市场空间。然而,很多管理者或营销专家认为,体验中心不该盈利,甚至不该卖产品。基于这种理念,绝大多数的体验中心都是“成本中心”而非企业的“盈利中心”。但据我们对部分企业杰出的经营模式研究后发现,“盈利型体验中心”更能赢得消费者的追逐和忠诚。那么,要如何把“成本中心”变成“盈利中心”的呢?  相似文献   

14.
王应权 《销售与管理》2009,(10):116-117
卖白酒和卖洋酒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原因有很多,卖白酒只是卖产品,卖洋酒是卖品牌。我们卖产品需要研究卖给谁?接受不接受?我们的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需要进行产品的推广,同理,卖品牌也需要进行品牌的推广。如何将消费者购买前的理性,转化为感性的认识,是做产品推广、品牌推广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许多酒店行业的人士或多或少了解或接触过俱乐部营销,倘若你问他们:“什么是Hotel Club?”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答案会是:“俱乐部,不就是打电话卖卡吗?”若问:“酒店自己运作俱乐部和俱乐部运营公司来运营有什么区别?”也许答案是这样的:“酒店自己运作,卖卡的钱都归自己了;和其他公司合作,我们就要分钱给他们,所以核心的问题是,他们要拿多少,我们能分多少。”  相似文献   

16.
《糖烟酒周刊》2007,(1):96-96
卖得最好的产品并不是最优的产品,而中国绝大多数优秀的产品也没有卖好,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经济世界中的客观现象.它提示我们:生存下来的产品并不是最优的产品。“优胜劣汰”在营销世界中并没有持续的起着主导作用。“先者生存”取代了“优胜劣汰”,我们将面临一场全新的营销游戏。  相似文献   

17.
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时代,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单靠产品的差异性赚钱越来越难,独特的“卖法”成了赚钱的关键。创意既是新生意,“卖法”促生新商机。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任何一款产品,厂家会根据各个区域消费水平高低进行价格区分。例如,对于大中型城市等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或边远山区,由于消费水平比较低,厂商为了能够打开市场,扩大销路会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降低进行销售。这样在不同地区之间就产生了所谓的价格差,一些经销商就利用这个价格差,把自己地区的产品(价格较低)卖向其他地区(价格较高)进而从中获利,从而导致了“串货”。  相似文献   

19.
“没想到,没想到,中华立领卖疯了!”柒牌的人不止一次地感慨。服装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已经很多年没出现过“爆款”现象了。得知这样的市场表现,我们也一阵唏嘘,真是太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20.
声音+数字     
《中国海关》2011,(9):3-3
与世界500强相比,我们投入多,收益少;千得多,收入少;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我们卖力气,他们卖知识;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我们卖资源,他们卖文化;我们用人赚钱,他们用钱赚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