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保障房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体现"执政为民",落实"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政策。我国保障房分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五大类型。保障房的推进明显改善了我国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有效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保障房分配和后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暴露出诸多直接影响到保障性安居工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而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目前,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目标的不断提升,我国保障房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为保障保障房建设健康平稳有序发展,迫切需要寻求突破资金瓶颈的多元化融资途径。对保障房融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保障房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多元化保障房融资模式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3.
保障房制度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房申请标准是决定制度保障效力的关键。文章以构建比较静态分析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运用收入分布函数拟合方法测算保障房不同申请标准下的保障规模差异。主要结论为只有保障房申请标准的划定与调整应该同居民收入分布的变化形成联动机制,才能保证保障房制度的有效性和保障规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发展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顶层制度不健全导致分配公平性受损;二是各级政府保障责任分工不清,保障房建设"缩水";三是保障房资金筹集难题;四是保障房选址、产品、定价不合理,住房福利被部分抵消;五是保障房的质量问题。本文认为保障性住房融资和建设应进行实践创新,具体发展建议包括加强和完善保障房供应顶层制度设计;结合城镇化进程,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房地产市场,解决保障房的时代问题;强化激励和偿还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严抓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提高保障房产品设计的市场化导向;健全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商》2015,(21)
城镇化快速发展、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保障房的分配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公平的缺失。本文梳理了我国保障房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度、程序、纠错、处罚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现行城镇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内容(一)城镇保障房的种类目前我国的城镇保障房有两类:租赁型保障房和购置型保障房。前者包括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后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  相似文献   

7.
保障房融资是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保障房融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保障房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力度等措施,以加强我国的保障房融资力度,推动保障房建设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琳 《商业时代》2012,(29):137-138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在我国迅猛推进,随着房地产价格节节高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对此,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其面临的资金困境,探讨了保障房建设资金的可能来源,希冀破解保障房建设资金困局。  相似文献   

9.
到2010年末,我国约有2600多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实物保障性住房的方式或租赁补贴的方式解决了住房困难。"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2015年末,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预计将达到25%。我国住房保障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保障房大规模竣工投入使用,保障房的准入、退出和运营管理成为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保障房能否真正分配给中低收入群众、能否真正用于改善住房困难、保障房资源能否循环使用,是把保障性安居工程这件好事办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徐微 《现代商业》2012,(34):265-266
一个制度的设计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也不例外,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保障房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理论建设并没有全面展开,笔者以经济学理论出发,认为保障性住房制度在福利国家理论、国家干预理论、住房梯度消费理论和住房过滤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中都能找到根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实行租售并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慧  何燕 《中国市场》2013,(8):72-74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是当前我国实物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的重点,但目前仍面临着融资、运营、退出等一系列难题,为此部分城市开始了租售并举的实践探索,允许承租家庭租满一定年限后购买所承租保障房。本文通过分析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实行租售并举的意义,认为租售并举、允许出售是调动承租人积极性、破解租赁型保障房融资难、入住率低、退出难等问题的可行途径,并且借鉴域外租赁型保障房出售的制度设计和有关实践,提出了对我国租赁型保障房租转售机制设计的几点建议,包括严格把控租转售条件、合理测算出售价格和产权份额、适度控制房源转售比例、适当限制售后再转让、灵活设计售后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住房改革商品化、货币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房价上涨过快,配套保障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相应涌现。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完善,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都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从住房改革制度的历史视角出发,并结合分析楼市现况,对住房市场调控,住房制度改革及配套政策体制进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新加坡、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保障房制度比较完善的四个国家的主要做法,总结了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以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赵冬竹 《中国市场》2014,(46):104-107
保障性住房关乎民生,是我国当前房地产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之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保障房融资是阻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大障碍。传统的保障房融资模式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缺乏可持续性。因此本文提出要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保障房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保障房建设,以期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性建设提供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融资模式是指利用公积金结余来支持保障房建设。本文分析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谭雪 《中国电子商务》2013,(24):186-186
保障性住房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各级政府的难题。本文将利用博弈论中的机制设计理论,对我国保障房性住房建设融资进行激励约束机制设计,进而促使开发商积极主动寻求建设保障房的机会,使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由被动变为主动,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  相似文献   

17.
赵高宇 《商》2014,(32):61-61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完善城市的保障房建设,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发现呼和浩特市在保障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自身的不足并且借鉴国内,国际上关于保障房建设的经验;从呼和浩特市的实际出发完善保障房的建设,解决本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住有所居,让每个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成为真正的"居民"。只有得民心,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完善保障房建设让呼和浩特市变为温暖美丽的青城。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08年以来,大规模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现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保障性住房的供求矛盾不断突出,仍存在分配环节政策执行异化,易滋生腐败和不公,保障房利用率不高,退出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及实施等问题,本文就现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五项解决措施,实行三房并轨;建立全国联网的住房信息系统,完善保障房申请和退出机制;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有关住房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保障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青 《中国市场》2011,(45):39-41
保障房作为一项准公共物品,政府应在不过度损失市场效率的前提下满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我国现存的住房保障制度既缺乏效率又有失公平,究其原因则在于政府没有协调好住房市场各参与者的利益。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得出政府在住房市场明确的定位及长期制度化的安排是解决我国保障房回归本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公共租赁住房是未来我国社会保障房的主体。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确定的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关系到中低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和社会资本的进入问题。本文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形成和确定两个层面对我国公共租赁房的价格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