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今年上半年,在中央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调控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能源消费保持较低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据环保部预测,各项减排工程如期推进,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同时,部分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逐步加快,可能对全年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带来不利影响,需要密切关注。一、基本情况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13660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13%,增速同比回落0.8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财经界》:节能减排的成效主要体现哪些方面?环资司:一是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二是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  相似文献   

3.
2022年受外需放缓、疫情散发多发以及房地产走弱等因素拖累,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整体延续恢复态势,由此带动能源消费出现短期波动,下行后回升态势明显。分品种看,电力消费增速回落,煤炭消费继续增长,成品油消费低速增长,天然气消费同比下降。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稳经济政策作用继续发挥,国民经济将持续恢复发展,支撑能源消费继续增长。建议全力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能源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能源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能源增速保持低位总的形势来看,我们感到"十三五"能源增长总量很可能低于预期,各方面对今后的能源需求预测特别是增速,差别比较大。引起能源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经济的深度转型和调整阶段相关,应该说中国的一般性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具有普遍性的,但是和能源相关比较起来,占能源消费总量接近50%的高耗能产业,整体进入峰值或产量下降阶段,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能源增速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商》2015,(22)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完成我旗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关键之年。据统计资料初步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61.0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同比下降15.09%。单位产值能耗1.21万元/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12%。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呈双降趋势。预计全年我旗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呈下降趋,有利于完成我旗"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波 《浙商》2007,(6):24-24
浙江省是能源小省,却是能源消耗大省,对能源消费增速在近3年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且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消费总量迅速扩张。而近年来的主要能源价格,包括油价、煤炭和天然气等不断攀升,对浙江企业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能源消费总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经济发展的数量和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并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回归分析,最后从提高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原经济区节能减排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年是全球能源消费增长势头强劲的一年,增长率达413%,这个数字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去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了15%以上.占世界能源消费增量的43%。世界其他地方的能源增长也达到了2.8%,是2002、2003年单年增长率的两倍左右,创下了自1996年以来增速之最。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上半年全国能源形势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会上指出,上半年传统用能行业需求大幅回落,能源生产、投资、进口增速下滑,能源供需总体宽松。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约0.7%,下半年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据介绍,上半年,能源领域呈现"生产总体平稳、投资增速放缓、进口有升有降、消费增速回落"态势。从生产看,行业初步统计,上半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并对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为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将依据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三个指标对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并对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为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将依据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三个指标对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放缓,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以往高投资及粗放式生产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当前,我区同样也在经历这种变化,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进入快速调整期,倒逼落后产能和高载能高污染企业加快淘汰转型,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增速发生较大变化,节能降耗在“主动”和“被动”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2012年全区以7.5%的能源消费支撑了11.8%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一五”时期的0.73下降到0.64.  相似文献   

13.
杨涛 《电子商务》2013,(3):14-15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为了确保"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本文主要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与能源现状,构建了基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并探讨能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于天舒 《市场周刊》2020,(17):0045-0045
随着能源消费总量逐渐趋于饱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常规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期,正在成为填补能源需求增长空间的主力。国际油价、气价经过一段时间攀升后逐步回落。传统能源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危机,要“危中求机”充分发挥优势,填补不适应市场的生产力短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趋紧迫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口号。这一新要求是直接针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速快、效率低、污染重、温室气体排放高、能源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走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虽然目标已经明确,但什么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历史上有哪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未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有何种借鉴意义?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可能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资源消费也持续增长。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强用能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全市主要行业累计节能达到113.1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1.57万吨,烟尘0.22万吨;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持续下降。2005年,全市实际消费能源总量2300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强度为0.94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全市能源利用效率约39%,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构建多因素线性对数模型;探究1985—2009年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效应对我国碳排放量长期变动的边际贡献程度,结果显示能源强度的下降是降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推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提高贡献度最大,而技术进步的潜力有待挖掘;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数据监测显示,来沪旅游、商务、会展等人数的下降促使餐饮消费的增幅降低。2008年1~11月份本市77家餐饮企业,营收同比下降,下降面为60%,一半以上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出现下降情况,张生记、鹭鹭、海上阿叔等曾出现营收连续数月下降的状况。企业反映,如没有婚宴支撑,餐饮消费增速将会进一步下滑。  相似文献   

19.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6):44-44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指出,经济减速使短期能源需求增速下降,而新增产能又继续增长,2009年中国能源供需关系将进一步趋于宽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实证研究了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广西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小,广西的能源利用率低,能源供求矛盾将成为未来影响广西工业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广西需要正确处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强化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