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其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容易陷入困境。因此,社会救助对于农民工来说意义重大。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农民工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很难得到城市社会救助。这主要有制度体系与法律方面、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方面、农民工权利意识不强、社会救助主体单一方面四大问题。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来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朱宝雯 《黑河学刊》2013,(12):190-192
社会救助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社会救助在救助理念、救助方式、救助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通过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策略,在各方面介入到社会救助的体系之中,以实现社会救助的完善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工正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的共识。"半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在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遭受着诸多不公平待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宏观立法上的缺陷、农民工自身权利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从发展型政策理念和积极福利的理念出发,综合政府、社会组织、农民工自身三大力量,探索一条促使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维护广大农民工群体基本权益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成为今后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公平,实现完整意义上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方式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救助方式的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救助目标能否实现。文章依据尼尔·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思想,通过分析我国社会救助方式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完善社会救助方式的几点建议,即继续扩展救助方式,在合适的领域引入代用券方式,给予贫困者更多的权力,加强机会、服务等救助方式的应用;社会救助应该根据贫困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救助目标,选择不同的救助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张媛 《改革与开放》2016,(20):29-30
社会政策是指一系列影响公共福利的制度和准则,包含教育、住房、医疗、救助等社会福利领域,以此调节社会成员之间关系,保障基本的民生需求,是推动社会自我保护的工具和方式。在全球化经济形势和"社会排斥"的整体背景下,国外许多国家纷纷调整了社会政策,在社会救助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社会救助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了适合本国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具体的实践模式包括工作福利模式、专项救助模式和条件性转移支付模式。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救助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模式,并做好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弱有所扶就是社会救助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扶"不仅指物质上的援助,还应当包括服务的援助。但是就目前社会救助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社会救助的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在农村地区很多"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援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服务救助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外化和表现形式。流浪乞讨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大量涌现,恶化了城市文明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社会的冲击日益加剧;削弱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等。当务之急是全面建构针对这种现象的规制体系,即全面建构现代流浪乞讨救助政策体系;整合现代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资源;突破限制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资金瓶颈;创新对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审计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从学理上阐释社会救助审计的8个基础性问题,即社会救助审计需求、社会救助审计本质、社会救助审计客体、社会救助审计主体、社会救助审计内容、社会救助审计目标、社会救助审计方法、社会救助审计结果及其运用,并提出关于社会救助审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科学建构社会救助审计制度,必须从理论上正确认知社会救助审计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丽 《特区经济》2011,(10):162-16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对农村原有社会救助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管理手段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社会转型这一视野下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分析了社会救助理念、贫困生成机制、社会结构、政策取向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赵新龙 《特区经济》2009,(6):223-226
社会救助权自身具有的法理基础,是指导社会救助立法的一般原理。公民享有社会救助权和国家承担社会救助的法定责任,必须贯彻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始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权利实现的路径验证了这一特征。通过对法理分析的运用,对《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若干条款的完善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手段。新疆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严重、脱贫速度慢的现实状况呼唤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考察了新疆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滞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曾庆福 《魅力中国》2009,(27):135-136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着救助范围较小、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资金不足、地区差别大、制度设计不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分散等问题,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整合现有救助资源、规范农村社会救助管理、健全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实现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救助是充分发挥社会企业能动作用,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企业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付诸实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赋权以及社会排斥问题,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但整体来看,我国社会企业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还面临发展力不足、吸引力不强、影响力不够等现实困境。本文借鉴学习部分国家社会企业扶持、赋能困难群体的国际经验,归纳提炼我国社会企业助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形成一个政府扶持、企业革新、数字赋能、社会参与的支持路径体系,以期突破现有困境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由于“户籍”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分离,以及我国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使其社会保障权利被“边缘化”.这样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该文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农民工现有的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进行了描述,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新型的农民工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这个社会救助网络包括由政府参与的正式支持网络以及其由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亲戚朋友所组成的自发支持网络,能够为受助农民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 正如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所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先进。她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社会救助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整合对策与创新思路是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制度设计的重点。以人为本、生存与发展并重;立足于户、具体到人;统筹规划、协调兼顾;体系健全、法律保障;城乡一体、公平国民待遇;积极开拓农村社会救助的筹资渠道;要处理好“救急”与“救贫”关系,以救急为主,救贫为辅;建立和完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救助管理机构与社会监督机制,以便使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昕明  李帆 《魅力中国》2011,(10):256-256
所谓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社会救助是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在矫正“市场失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改变了以往消极的、补偿收入损失的功能,显示出积极的、促进人力资本发展的功能,并由此形成了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基于我国特有的社会救助基础和现状,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应该选择包含工作福利、专项救助和条件型转移支付因素在内的混合模式;需要从人力资本和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中汲取有益内容,培育并加强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理念,进而拓展社会救助的基本功能,除了让其发挥生计保障的功能外,还要发挥其促进人力资本发展、帮助贫困者融入社会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0.
马静  朱德云 《山东经济》2012,(4):99-10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实践中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国内学术界也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完善对策进行分析;第二,从微观层面具体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种专项救助(医疗、教育、灾害、失业、法律救助等)等进行探讨;第三,从比较分析层面对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差异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缩小城乡救助水平差距,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