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工条件下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一般分四个步骤: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和期末数记入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同时,将利润表中的本年累计数记入工作底稿栏;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编制调整分录,并同时将调整分录记入工作底稿;第三步,核对调整  相似文献   

2.
<正>一、医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有工作底稿法、T形账户法和分析填列法。(一)工作底稿法的编制技巧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相似文献   

3.
一、工作底稿法基本原理及基本要求 1.原理。外汇收支情况表(以下简称外汇表)编制的工作底稿法,就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外汇表的期初数(即上期外汇表的期末数,或按规定调整后的上年外汇表期末数,下同)为基础,对本期发生的所有外汇收支业务,编制调整分录,通过将调整分录记人工作底稿并进行计算调整,结出外汇表的期末数来编制外汇表。  相似文献   

4.
翁莉 《财会通讯》2007,(8):31-32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第二步,根据医院经济业务的特点,将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产生或运用的现金流量分为:医疗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  相似文献   

5.
一、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相关问题在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有如下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一)现金流量表与其他报表之间关系的理解工作底稿中,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等于期末数;利润表中的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期末数,这说明现金流量表是依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有关账户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工作底稿法,一种为“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均是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分析编制调整分录,再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中,根据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编制出正式的现金流量表。我认...  相似文献   

7.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一般采用一稿合并法,即将要合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放在一张工作底稿上、编制一套分录进行调整、抵销。但实践中也可以采用多稿合并法,即将列入合并的四张财务报表分别放在四张工作底稿上、编制四套分录进行调整、抵销,而笔者以为后者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编制方法的缺点一是编制程序多、方法复杂。不论是工作底稿法,还是T形账户法,都要新设专用账户,在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基础上编制一系列调整分录,再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或专用T形账户,才能  相似文献   

9.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一般采用一稿合并法,即将要合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放在一张工作底稿上、编制一套分录进行调整、抵销。但实践中也可以采用多稿合并法,即将列入合并的四张财务报表分别放在四张工作底稿上、编制四套分录进行调整、抵销,而笔者以为后者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对现金流量表采用计算机编制。工作底稿法和T型帐户法从期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入手,编制调整分录并将其过入工作底稿或T型帐户,从而得到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对现金流量表采用计算机编制.工作底稿法和T型帐户法从期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入手,编制调整分录并将其过入工作底稿或T型帐户,从而得到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浅谈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对现金流量表采用计算机编制。工作底稿法和T型帐户法从期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入手,编制调整分录并将其过入工作底稿或T型帐户,从而得到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秦琰 《电子财会》2007,(1):35-37
一、《规定》抵销分录模式的适用性和抵销分录的新思路 财政部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财会[1995]11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了一套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模式。该套模式是基于以下前提设定:将列入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放在一张合并工作底稿上、编制一套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合并.所以编制的抵销分录。多数情况下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或合并损益表项目,同时也涉及合并利润分配表项目;(2)抵销分录中所有计入“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发生额。都必须在底稿的合并利润分配表部分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登记,并凭以结出合并数,然后再将该合并数直接填写到底稿的合并资产负债表部分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合并数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理解会计分录与调整分录的关系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是最重要的一步。调整分录是依据业务会计分录编制的,调整分录从本质上说就是业务的会计分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1调整分录是会计分录的分类、合并  相似文献   

15.
梁明 《财会通讯》2005,(9):64-65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目前运用得较多的是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这两种编制方法一是以资产血债表及利润表作为编制的基础,二是必须编制调整分录,而以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作为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一旦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发生错误,就难以保证现金流量表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应用指南》,均没有象以往《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那样设定一套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以案例形式列示了抵销分录的编制规范。这是将合并资产负债表等四种报表合并在一张工作底稿上,对同一抵销事项涉及几种表时仍合并编制一道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因此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合并抵销法。实践中,笔者还在合并抵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将几种合并报表分别在各自工作底稿上,编制各自独立的抵销分录,分别进行抵销的方法,我们将其称为分别抵销法,本文现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萍 《财会通讯》2007,(4):47-48
目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是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采用这两种方法都要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且要编制调整分录,比较复杂繁琐。笔者介绍一种现金流量表的简明编制法,是对T形账户法的调整,即以T形账户为手段,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填列而无需编制调整分录。只要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一定的基础,采用该方法就能够提高编制的准确性,避免利用公式时弄错加减符号。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一、相关规定的变更及其对抵销分录的影响 财政部财会[1995]11号件印发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时,应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分配表等四种合并报表。《规定》在设定合并报表分录时,都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利润分配表三种报表合编一套抵销分录为前提展开的,笔统计了《规定》列举的三种报表的抵销分录,多数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的抵销分录涉及到合并利润分配表的项目,比如《规定》列举合并资产负责表的8道抵销分录。其中有四道涉及“年初未分配利润”等合并利润分配表的项目;而且,《规定》还要求所有涉及“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抵销分录,不论是用于抵销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还是用于抵销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的,都必须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以下简称底稿)的合并利润分配表部分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登记(否则无法结出正确合并数),而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权益中未分配利润的数额,根据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列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抵销分录模式的适用性和抵销分录的新思路 财政部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财会[1995]11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了一套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模式。该套模式是基于以下前提设定:将列入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放在一张合并工作底稿上、编制一套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合并,所以编制的抵销分录,多数情况下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或合并损益表项目,同时也涉及合并利润分配表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一般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数据资料为基础,结合有关帐户记录,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但采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的非现金帐户(即除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以外的帐户)资料分析编制现金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