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8年至2003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下降了1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4个、9.5个百分点(见附表1)。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而且就业结构的变化远大于收入结构的变化,三次产业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2005年末公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与之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两个政策性文件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不仅将深刻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发向,也与每个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可能维持在现有水平甚至有小幅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加快上升的情况大约量现在2010年前后;仍将保持重化工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获得较快发展的局面,但经济出现大波动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4.
郑少伟 《发展》2006,(11):57-58
2005年12月7日,我国政府公布了两个重要件。一个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另一个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套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这两个件,描绘了我国产业经济新的5年蓝图:作为“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正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年,在2006开局调整的引导下,“十一五”期间的中国产业必将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十一五”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放型增长方式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十一五”及今后较长时间将是我国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这是实现本市“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7,(9):54-54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8.
孙娜 《浙江经济》2010,(1):48-49
“十二五”时期,浙江产业结构变动,面临“老”和“新”的带动作用都较弱的微妙局面。这一时期,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呈现总体向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32.7:64.8变化为2005年的1.4:30:67.7。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表明北京的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经济发展的内在素质提高,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表现突出。”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1月下旬发布了2005年暨“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数据,数据是按照经济普查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审定的。  相似文献   

10.
王晓颖 《中国经贸》2014,(15):45-4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在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本文在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江苏省1985-2011年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和格兰杰检验研究了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贸分别是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鹿焕琴一、工业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与不良影响工业产业结构失衡日趋严重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据统计,近几年与八十年代初期相比,加工工业在全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的上升,而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则有明显下降。这种失衡的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12.
甄喜善 《发展》2002,(6):64-64,76
西部地区的落后,不仅影响到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边疆的稳定等重大问题,所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迫在眉睫。依据区域优势,面向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将呈现出以下态势:种植业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下降,畜牧业所占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林业的比重将有所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在稳定增长中比重将会有所下降,经济作物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十五”计划纲要中,与国家纲要…样把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目标。以往对广西三次产业结构的分析,大多数是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出发,提出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这是必要和正确的。但是,如果仅仅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状况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1.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2003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2.2%,非国有经济或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低;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技术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值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工业结构升级滞后;此外全市技术创新总体能力依然薄弱,主要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数量少,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有限,大部分企业的研究开发装备不足、手段落后、技术人才短缺。同时,由于柳州工业自成体系,企业过于强调“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较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低,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市场竞争力不强。  相似文献   

15.
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计划投资体制有不少负面作用,因而“十五”期间不能依靠计划投资体制来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体制,创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投资体制。依靠这种新的投资体制来实现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缺陷 战后香港产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五十年代由转口贸易向加工贸易的转变,六十年代制造业的异军突起和七十年代以来金融、通讯、地产等部门迅速发展等几个基本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部门日趋衰落,第二产业部门在经过七十年代的大发展以后,在香港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迅速上升。具体说来,香港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1991年开始,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般在60%以上,两个高峰年出现在1994年和2003年,分别达到70.5%和69.8%。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20%-35%之间摇摆。如果将GDP的增长速度与第二、第三产业收入比重的变化综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姜丽 《特区经济》2012,(8):75-77
目前辽宁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逐步减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大的趋势。通过双对数模型分析表明财政支出能够推动辽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稳步下降和拉动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因而财政支出对辽宁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政策上,应加大科教文卫支出、提高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支出、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等以进一步优化辽宁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密切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运用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的互动关系,对城市化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③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莫维冰 《特区经济》2009,240(1):207-209
从1990年到2006年,广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广西产业结构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广西目前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