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很高兴参加这个会。我跟刘奇认识的时间不是很长,近几年,他参加了几次社会学的会,发言很精彩。后来看了他的一些文章,观点、文风都很好,印象很深刻。大家对刘奇和他的文章讲了很多,我就不再多说了,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一谈中国的"三农"问题。正如刚才回良玉同志书面讲话中提到的,中国的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事情还很多。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即使搞得再好,如果农村问题解决不了,还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6月我退休啦!怎样度过后半生,如何安排退休后的生活,这个问题其实在我50来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决定。"回老家农村去"。那里有绿色的食品、清新的空气、朴素的民风、田园风光的生活。老伴虽说在城里生长,好在她也是念着陶县令的"桃花源里可耕田"的诗句长大,加上一九六八年下放农村的那段生活经  相似文献   

3.
"当年创业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在中国实现JP摩根、卡内基式的梦想,现在我已经完全把这个梦想收回来了。中国没有这个文化,官总是压过商,所以你不要做梦,你做个好企业就完了,不要把自己想得太伟大。从憧憬复制美国企业家梦,到今天收回这个梦想,这是个悲哀。"  相似文献   

4.
几天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九号院门口经过。我情不自禁地注目而视:厚重端庄的大门依旧,“清代礼王府”的大理石门牌依旧。门侧,警卫战士荷枪而立,这些哨位不知迎送了多少次新老兵交替,但看上去仍然感到亲切熟悉。二十余年过去,与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大门比较,风貌居然一如当初。但是,我知道,这个深邃神秘的院落而今物是人非。当年,这里曾经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风云际会之所,院落内的一举一动都与中国农村改革息息相关,现在,它已经从农村研究者的视线里消失了。我坐在车里,看着这个曾经熟悉的院落渐行渐远,心头悠悠升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沧凉之感。…  相似文献   

5.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中国农村大剪影(一)建国15周年前夕,广西、陕西、江西、广东等地10多位读者来信,要求我介绍中国农村45年的风雨、45年的沧桑、45年的得失、45年的功过。我想这个题目太大了,就我的阅历和知识,是难以给一个简洁、准确的回答。我搜集...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期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如何转移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随着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市区。山城"棒棒军"便是这个流动大军中最典型,最具地方特色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困扰各级政府领导和经济工作者的大事.近几年,围绕这个问题,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隆重的"200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暨高层论坛"上,我想就2004中国企业500强谈几点看法。 一、中国企业前途远大 但不会一帆风顺 我认真研读了中国企业500强排序并对特定企业做了一些研究,总的感觉,纵向和自己的过去比,我们的企业是规模在扩大,成长  相似文献   

9.
胡星斗 《新远见》2010,(4):117-121
一讲到"新农村建设",我先讲讲"旧农村建设",也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次"新农村建设"及其经验教训。第一次"新农村建设",我指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晏阳初为代表所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致力于改造农村、教育农民、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开展乡村自治,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他以"四大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家都说"三十而立",可我三十岁那年不仅没能"立"住,而且连饭碗都没了。那年头还不兴"下岗"这个词,说实话我是自己下了岗。那是1991年底,我所在的肥城市新城供销社解体,我在家听候安排,一晃半年过去了,工作仍然没着落,一家老小全靠妻子干临时工一个月百儿八十块钱的收入,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我1979年从农村招工出来,好不容易才端上了这个"铁饭碗"。可现在这"碗"里却没饭吃了。熬下去吧,不知啥时是个头,丢了这个饭碗吧,又舍不得。琢磨来琢磨去,苦熬不如苦干,闯闯试试吧,我是国家特二级厨师,从16岁就开始干饭店这一行,脑子也不笨,闯一闯,多少给一家老小混碗饭吃啊!1992年4月,我借了6200元钱,在市委党校租了两间房子,让妻子辞了临时工,和我一起拉砖运沙垒炉灶,办起一个小吃部,炸油条、打煎包、卖火烧,生意一开张就因为质优  相似文献   

11.
公元2011年12月25日上午09:05"第八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峰论坛"今天上午开幕了,我很高兴与大家在这个温暖的冬日相聚。借此机会,我要对百忙之中出席本次高峰论坛的  相似文献   

12.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老先生研究农村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一部巨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仔细品读,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记录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与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农村,教会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和研究农村问题。这个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江苏的小村庄浓缩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诸多风土人情。《江村经济》这部书客观的描写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村的真实状态,作者细心地观察,像摄像机一样拍摄下农村生产生活的一点一滴,有客观的的现实也有理性的分析,这种细致入微,踏实严谨的研究精神最震撼人心,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黎拓 《中国企业家》2007,(22):70-73
与中国政府和企业打了20多年交道,摩根大通中国公司两位"老外"掌门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的资本市场革命黎拓:"中国在重新发觉自我"来中国很容易发财,中国这么多人,向每人卖一台冰箱,就能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25年前,当我要来中国时,人们这样对我说。但是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很疯狂的,抱有那些幻想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如阿。当年,在中国,人们只有在友谊商店才可以买到国外产品,而且并  相似文献   

14.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说的头一句话.毛泽东在1925年写就的这篇文章,直接为之后二十多年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客厅、餐厅:取"天地方圆"之义设计师:"方圆对比"的设计理念沿用了中国古代"天地方圆"的思想。整体的设计风格为简约中透着时尚。业主:我经常与古董字画打交道,对中国古代的精髓思想颇为推崇,设计师连这个也帮我考虑进去了。  相似文献   

16.
千百万人都在做汽车的强国梦。现在不是要不要做强国梦,而是怎样认识强国梦、怎样实现强国梦今年的7月15日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是个重要的日子,围绕着这个日子,各种活动纷纷展开。《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应该是最早举办类似活动的,3月30日在第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我们就以"榜样"为题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同时还隆重出版了一本同名画册。到现在,整个行业的纪念活动算是达到了一个高潮,包括一汽自己也低调举行了自己的庆生活动。中国汽车记协组织的"纪念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百名记者共话汽车强国梦座谈会"是其中一个活动。恕我孤陋寡闻,这个组织在我从业1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我们《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联合高校在2012年拿出10万元奖金举办第一届中国汽车新闻奖评选活动的  相似文献   

17.
赶集路上     
农历3月18日,是宜丰县芳溪镇的圩日,放开搞活后农村市场十分活跃。我这个在城里呆惯了的中年妇女,很想去农村逛逛。老公听说我要去逛农村市场,叮嘱我买两只小黑狗回来。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显然也进入了"新常态"。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2014年同比2013年的销售面积、销售额都有所下滑。随着今年交易的下降,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大风险,唱空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觉得房地产目前这个情况才是真正的"正常态"。从2006年以后的几年,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涌现出诸如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等许多成功的发展经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自然地理条件有异、基础设施条件悬殊,导致不同农村的具体做法和发展路径不一样。尽管如此,农村经济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共性规律的。这个共性规律就是: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找准一个项目,建活一套机制,培养一批人才,形成示范效应"。贵州  相似文献   

20.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邀请,为《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撰写专栏。这个专栏写作的灵感来自通向故宫的太和殿的"太和门"。或许现在人们觉得"太和"这个名称没有什么稀奇,其用词也是古汉语,已不在日常表达中使用。但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个命名包含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