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陶爱萍 《乡镇经济》2008,24(12):75-80
和谐农村建设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行为模式,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对法与法治的认知、信任、依赖、尊崇的状况及其行为模式还不符合以法治为内在要求和保障的和谐农村构建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民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农民法治教育的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了解农民需要,确定重心、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把法律知识的普及统摄于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宣扬之下,传播正确的法治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基础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其前提和基础是全体公民法治意识的普遍增强。在我国对广大农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是普遍增强全体公民法治意识的关键。要做好对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对农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对农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工作系统,真正使法治宣传教育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凤英 《发展》2007,(2):75-76
西部农村法治落后的表现 21世纪是依法治国的世纪,依法治国离开广大的农村,那是不可想像的.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加强,西部农村的法律意识较之过去显著提高,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但因西部农村经济的滞缓、立法的滞后、执法的不公等存在,使西部农村的法治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加强农村立法,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法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才能尽早实现我国的农村法治,进而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建设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律应先行,应该高度关注土地法律问题,保持西部农村的稳定;重视和关切农业生产、农村综合改革的法律问题,促进西部农村的发展;关注社会保障的法律问题;完善法律服务制度,使农民成为遵纪守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7.
金潮 《宁波通讯》2006,(5):29-29
l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重大历史任务。法治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善农村法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按照依法治国原则要求,农村法治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把法律教育作为农村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依法规范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主体的法治化。首先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权利保障和机会平等来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8.
曹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15-118
文章认为,旅游业是西部各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环境资源的依存程度很高,其快速发展导致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盲目性问题和保护缺失问题,使得许多旅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以云南、陕西和广西三省区为例,对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务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海鹏 《特区经济》2008,(9):257-259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靠传统礼俗和政策为主要调节和运行手段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最终要步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发展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和农村民间法资源,则是完善农村法治的重要路径;而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将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农村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改革使农村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了农村固有的利益分配关系,暴露出农村法治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表明当代中国农村法治尚处于一种不理想状态,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发展农村法治并使之现代化,首先应当对当代中国农村法治状况进行扫描和研究。农村法治的发展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法律责任角度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强化司法公正;需要提高公民法律文化素质;需要建构农村法制体系,保障乡民权利。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新农村法治建设,包括它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村物质基础薄弱、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秦朝明 《魅力中国》2014,(8):322-322
农村法治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完善农村的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统筹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陶爱萍 《特区经济》2008,(12):257-259
法治教育途径是农村法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影响农村法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农村法治教育主要途径的实际有效性与理论上不一致。这启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法治教育的组织引导,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农民的认知水平与心理认识规律,选择合适的法治教育途径,并综合运用各种途径,使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确保农村法治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站在法律的角度,农村法治建设是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很大的比例,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艰巨任务。所以如何做好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路径选择是当务之急。文章从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其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进一步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进程,践行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张朝霞 《发展》2003,(1):9-10
一、招商引资是西部开发的重要融资途径。在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开发模式的西部开发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筹措资金是西部各级政府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面对三种融资方式:“要”———争取国家的财政拨款;“挖”———通过各种形式聚集本地闲散资金;“引”即招商引资———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各地资金、资本包括东部地区、港台、国外的,共同参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实践证明前两种方式局限性很大,第三种方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开发规律。从资金、技术、管理的角度而言,招商引资在西部开发中有很强的优势。二、法治在西部招…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中融入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使道德规范具有了强制性,同时又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这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法治融德的前提入手,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辉扬 《湖南宣传》2003,(14):28-30
本所论及“法治”和“德治”是从社会调控意义上讲的。“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当然其内涵远不止于此);“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是世界法治理论的创始。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首先是要制定符合国家和人们意愿的良法和善法;其次是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再次是要谨慎立法;最后是要重视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或劳作于农村,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占有广大的地理区域,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可以说,"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不从法治建设-开始就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重大错误.中国的法治建设就不可能成功."[1]在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与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农村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存在着法律认知水平低、认同感弱、意识低下等法律信仰的缺失问题,成为法治化进程中致命的观念阻碍因素.重新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田露  孙太阳  张明 《魅力中国》2013,(23):339-339
“法治政府”是近两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行政法治理念和目标。“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是指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依法行政所蕴含的“行政法治”的涵义来看,“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这两个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