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东海 《现代财经》2002,22(1):39-42
20世纪90年代汇率危机频繁发生,极大地冲击了一些汇率目标区,使固定汇率难以维持,汇率危机的发生并非偶然,在资本管制放松,资本流动规模日益庞大的情况下,只要经济出现某种失衡或政策控制出现明显的漏洞,都将可能引起投机制资本对固定汇率的冲击。文章首先分析第一代货币危机(克鲁格曼模型)的条件和过程,即国内信用扩张的情况下投机导致的外汇储备资产流失,直至货币当局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其次,分析第二代资本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条件,再次,就多重均衡条件下政府的福州损失比较进一步分析汇率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最后就可避免危机的发生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Obstfeld(1 996)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考虑经济结构、供给冲击以及金融风险的多因素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以成本分析为工具解释了资本控制、各类成本和政府偏好对均衡的影响以及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 :(1 )资本控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均衡产生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资本控制措施使经济避免多重均衡 ;(2 )放弃成本对汇率制度选择发挥关键作用 ;(3 )较大的政府偏好促使政府选择固定汇率制度 ,在放弃成本不足够大的条件下 ,决策者也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偏好或者实施资本控制措施来保护本国固定汇率制度 ;(4)对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放弃成本的估计表明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放弃成本正处于中间水平 ,因此有必要增大政府对固定汇率制度的偏好并且对资本帐户实施适度管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防范金融风险。至于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何时回归真正的“管理浮动” ,应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放弃成本的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制度演化的过程呈现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彼此轮换的特征。固定汇率制度若太固定以至达到僵化的程度,必然引发货币危机;浮动汇率制度若太浮动,则容易招致投机攻击,同样会引发货币危机;中间汇率制度下,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同时起作用,当导致固定汇率制度崩溃的因素和对浮动汇率制度的投机因素一起发生作用时,中间汇率制度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噩运。分析每种货币制度下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有助于对未来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趋势作出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4.
对投机者攻击一国的货币导致固定汇率体系解体的机理,理论界提出了货币危机的第一代模型、道德风险模型,货币危机的第二代模型,流动性危机模型和货币危机的羊群行为模型第五种最有影响的理论解释,前两种理论认为货币危机是由危机发生国实际经济恶化引发的,后三种解释则认为这是一咱与实际经济无关的多重均衡现象,这几种理论都是具体针对过去几十年中在拉美,特别是欧洲和亚洲爆发的货币危机而提出的,这些理论很好地对每一个具  相似文献   

5.
李昌宝  宋雅浪 《技术经济》2006,25(9):104-109
通过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发现多数欧元成员国偏向选择固定汇率制度。本文根据合作程度不同对各国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并通过模型的构建,对三种不同合作程度的固定汇率制度的退出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退出成本最高的欧洲单一货币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较为稳健且不易受到“投机”的攻击,因此《欧盟宪法条约》受挫之后部分成员国发出退出欧元区的威胁是不可置信的;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欧元成功运行,美元化不断取得进展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第三极的东亚经济体进行货币合作与汇率协调,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东亚货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实现东亚单一货币。东亚固定汇率区的建立既有收益也有成本。分析表明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大于成本,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货币危机理论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 90年代 ,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以及其它地区发生的货币危机 ,引起了世界范围对货币投机攻击和固定汇率崩溃的关注。为了理解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有关货币危机理论文献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出发,以人民币与港元一体化的成本与收益为着力点,主要运用克鲁格曼的GG-LL模型,分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与固定汇率区的经济联系非常一体化,那么当这个国家与该地区货币的汇率固定以后,它将获得很大的货币效率收益.跨国(地区)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越广泛,这种固定汇率的收益越大.一个国家(地区)和它所加入的固定汇率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在产生市场波动时,经济稳定性的损失也就越小.在实践上,分析了人民币与港元一体化的实践基础,同时提出人民币与港元完全一体化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12):119-133
本文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角度,阐释了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以及该国汇率政策的可置信性对货币危机发生的影响,并基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1970—2010年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国政府对外宣布的汇率制度弹性越大、容忍本国汇率波幅变动越大,其发生货币危机的几率反而更大;此外,若一国政府的汇率政策的可置信较低,将更容易引发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汇率进行投机冲击,增加发生货币危机几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应放纵汇率完全自由过度波动,尤其在应对国际投机冲击时,试图通过扩大汇率弹性消除投机冲击的政策,反而可能将增加货币危机发生几率;加强正确的预期引导与审慎监管、引入"逆周期因子"机制防止非理性情绪放大单边市场预期与自我强化、提高政府维护汇率稳定政策的可置信性,将有助于消除市场恐慌,减少投机冲击,防范货币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10.
巫燕玲 《新经济》2004,(4):42-45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持有者或者出于对货币预期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或者受国际利率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在国际间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类移动的短期资本称为游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