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也没想到,几位中国工程师从山西一家公司跳槽到邻近的河南省工作,竟会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发第一起涉及中国企业商业秘密的美国337调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山寨模式的一个前提是:由不同的公司将那些复杂而进程难以控制的环节整合为一个个模块,从而使整个产业链可以在一种标准化和开放协作的环境下运营。通过高集成度芯片,联发科为CD—ROM、DVD、手机等领域产品的山寨化提供了这样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倪丽娟 《新商务》2003,(6):35-37
贸易壁垒 再起波澜 来自浙江省公平贸易局的消息:前不久,美国劲量公司和EVEREADY电池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申请,要求对侵犯其专利权的多家公司启动337调查。该调查涉及到浙江的38家电池生产企业,其中宁波17家。新一轮的贸易战硝烟又起,而这离刚刚结束的温州低压电器初胜美国337调查案才42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频繁发起针对我国的337条款调查,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我国涉案产品出口美国受阻,影响整个产业链发展;恶化了我国对外贸易环境;遏制了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基于阐述美国337条款的内容与特点,分析我国面临美国337条款调查的现状、原因以及影响,提出我国企业应强化法律意识及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诉以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CEC手机谜局     
范亮 《商界名家》2004,(4):58-6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CEC)集团就资产实力和背景而言无疑是中国电子行业佼佼者,而其社会公众知名度为什么还不及自己的二级子公司夏新电子名气大?为什么连一个统一的手机“品牌旗号”也没有?CEC集团内部有一个“国产手机国家队”的提法,且囊括了手机产业链中从芯片研制.整机解决方案及外观设计、整机生产和渠道终端的各个环节,这在全球手机行业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些环节上的优势为什么不能串成一条价值连城的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337调查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秀健 《商业时代》2006,(4):70-71,80
随着中美贸易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多地面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基于“337条款”发起的调查,我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最主要的受害国,该调查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对美的出口贸易,文章通过对美国337条款调查的解析,梳理出我国企业深受其害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美出口企业一直遭受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知识产权为由提起的"337调查"。而大疆公司在2020年8月被调查的"无人机案"中,一改此前中国企业在"337调查"中的被动状态,积极利用美国的专利复审程序以应对。通过分析大疆公司在此案中采取的策略,结合对美国专利复审程序与"337调查"结果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提出掌握专利武器,提升自主创新意识,积极理性应诉以维护自身利益,利用IPR程序对337调查进行反击的建议,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视产业链的终端是用户,可以说用户是产业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表面上看它似乎是游离的角色,但是实际上它决定了数字电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数字电视时代,用户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盈利基点,不仅是收视费的来源,也是开展多元业务服务的来源,因此需要将用户概念引入数字付费电视经营模式中,开展用户专向研究,制订用户服务规则,建立用户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手机应用软件市场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由于手机应用软件市场处于一个初期发展的阶段,在应用软件的推广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普遍的问题,比如用户的联系比较差、用户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推广方式过于单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手机应用软件的推广,如何在短时间内用更加低廉的成本,实现对于手机软件的快速推广,并且进一步的提升用户的黏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保持用户持续的关注和使用,成为手机应用软件企业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本文将深入探究基于内容营销的手机app推广策略,了解到当前手机app在内容营销推广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实现产品和营销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预警     
《进出口经理人》2011,(4):13-13
美国·液晶显示器 美国对我国液晶显示器发起337调查 3月2日,应日本夏普公司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包括海尔和TCL在内的13家企业生产并对美销售的液晶显示器发起337调查。  相似文献   

11.
资讯     
《进出口经理人》2011,(4):13-17
预警·Warning美国·液晶显示器美国对我国液晶显示器发起337调查3月2日,应日本夏普公司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包括海尔和TCL在内的13家企业生产并对美销售的液晶显示器发起337调查。  相似文献   

12.
美国“337调查”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主要调查对象,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更容易受到“337调查”。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到2015年美国发起的337调查总数为537件,被调查方为中国企业的案件数量为204件,占到案件总数的38%,成为全球受337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96%的涉案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而这些企业在“337调查”中只有40%的胜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值74%,这无疑使得我国高科技企业在对外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触宝科技案”是我国软件企业在“337调查”中首次胜诉的案例,其胜诉经验至今对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妥善应对“337调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胜诉337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外贸易》2005,(6):38-40
作为一个对美国337调查有着深入研究的中国律师,北京高朋天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冉瑞雪律师,支招中国企业——提起337调查的条件ForeignTade:众所周知,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据悉,目前针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官司中涉及专利侵权的尤多,而其中涉及到机电产品的则过半。请问,为提请美国ITC基于知识产权侵权发动337调查,申请人需要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14.
WTO/FTA动态     
《WTO经济导刊》2013,(Z1):8+10
美国对华为等公司产品发起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月31日宣布,对华为、中兴、三星和诺基亚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侵犯美国公司专利权。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4起"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涉案产品主要是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卡、移动优盘、个人电脑和其他具有移动功能的网络设备。声明说,美国4家移动设备公司今年1月2日向美国国际贸  相似文献   

15.
李磊 《广告大观》2006,(3S):77-79
当大多数消费者对“手机电视”概念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引起手机厂商、芯片厂商、运营商及消费者的竞相追捧。早在2004年,手机电视就已经让那些经历了疲软市场的手机制造商们眼前一亮,那么手机电视或者电视手机能否成为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的下一座金矿呢?  相似文献   

16.
小普 《商务旅行》2012,(2):30-31
手机配搭芯片变钱包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已经快成超级工具了。比如,现在你可以用手机来付款,钱包基本上是浮云了。谷歌公司就推出了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移动支付服务。在手机上安装完这款应用程序后,再安装一个芯片,将手机在支付终端前扫过,就能完成购物付款。用户可以指定一张信用卡用于手机支付,或事先用信用卡给谷歌预付卡(GooglePrepald Card)充值,交易时再输入一个  相似文献   

17.
预警     
《进出口经理人》2014,(6):13-13
美国·集成电路 美国公司对中国集成电路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消息,2014年5月12日,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Inc.)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指控日本、美国、中国等企业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部分集成电路及其同类组件(certai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侵犯了其在美注册有效的专利,请求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与禁止令。中国两家企业涉案。这是2014年外国企业在美对中国企业提出的第4起337调查申请。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劲量电池公司声称中国多家电池企业出口的无汞碱锰电池侵犯其"709专利",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条款"调查。中国企业以其专利不具有确定性进行了抗辩。在上诉阶段,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维持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认为美国劲量公司的"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因缺乏确定性而无效。该案是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的多项337调查案中中国企业胜诉的少数案例之一。本文在概述案情的基础上,归纳了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判案的思路,并就中国企业今后如何应对美国337条款诉讼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美国进口贸易中其他国家对美国知识产权侵权和不公平竞争而规定的。近年来,337条款调查矛头直指中国企业,美国厂商利用337条款指控我国企业侵权,从而阻止我国产品进口。本文对337条款及337调查程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鲁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92-94
美国"337调查"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变通性和杀伤力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企业在"337调查"案件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分析我国被提起"337调查"的现状和频发的原因,提出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措施,以期对中国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