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企业并购理论及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力杠杆。文章阐述了有关并购创造价值的三大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及企业自组织创新理论、代理问题理论;概括了西方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的成果,并对其基本结论即“大多数并购为目标公司带来了价值,收购公司则不尽然”的理论分析作了简要的介绍;介绍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有关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的实证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EVA回报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潮。本文运用修正了的EVA指标对1998年至2000年发生并购行为的21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跟踪其并购前到并购后三年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变化,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后往往绩效下滑,使其股东遭受到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获得协同效应是公司并购活动的主要价值体现。非上市公司并购主要以发生在公开证券交易市场之外的协议收购为主,同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存在较明显差异。本文以并购引致的整体现金流变化为标准,通过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主要考察了在并购协同效应产生现金流的提升幅度,市场导向及政策导向的并购动机,以及横向、纵向和多元化并购方式引起的并购绩效差异,进而揭示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绩效特征全貌。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新的经济资源,作为知识运用能力的企业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价值增长新的主要的驱动因素。由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并购着眼于物质资本的并购,其并购有效性体现在物质资本的价值释放是有限的;而新兴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并购应是着眼于智力资本的并购,这种并购的有效性体现在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是可以持续为企业带来价值创造的并购模式。  相似文献   

5.
并购即“兼并与收购”,是企业的高级经济活动行为。反并购是并购的逆操作行为,是指目标企业管理层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反并购的核心在于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直接目的在于阻止恶意被动并购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保持企业现有状态不变。本文通过对并购操作程序及并购成本效益分析,提出上市公司可操作的反并购方法及策略,并对反并购各阶段涉及的信息披露事宜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我国金融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日渐高涨的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企业1999年—2008年并购重组活动的价值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认为由于代理问题严重和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企业的并购重组整体上很难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呈现出政府介入过深、财务性并购多、协议收购为主、支付方式匮乏等与成熟市场不同的特点。股权分置改革将使上市公司并购发生重大变化:并购渐趋身市场化、战略性并购逐渐成为主流、要约收购逐步得到推广、股票支付等支付方式逐步增多。对此,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流通股股东、券商等相关主体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问题,引入动态能力视角对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构建了一个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为自变量,研发强度为调节变量,资产规模、行业集中度、并购资产类型和并购经验为控制变量的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机制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三个变量对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研发强度对于转换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说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转换能力较强;行业集中度、资产类型、并购经验也对价值创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会计研究法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不能提升盈利指标,但能提高企业的内在价值,并购在短期内具有协同效应,尤其对于相关并购,协同效应更为明显;对于第一股东绝对控股的企业,其并购往往能改善盈利指标,但实际上容易转移企业的现金流。此外,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的盈利指标不太适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自由现金流和EVA等价值指标相对适用。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在优化社会存量资本配置、调整企业结构和扩大企业规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06年至2008年间我国沪深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56起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为样本,以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和并购后两年共四个会计检验期作为研究区间,建立一套财务指标体系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因素以及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并购虽然是一种利于资源整合、迅速扩张经济规模的行为,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且并购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控制权收购可分为一次性收购和循序收购两种模式。文章认为循序收购可被归结为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旨在发现和约束那些可能对中小股东构成利益侵夺的收购方。文章在对1998-2006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的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案例进行研究后,发现具有潜在利益侵夺倾向的收购方更有可能选择循序收购而非一次性收购。这一发现将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与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研究从事后阶段推向了事前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指出公司股权收购中收购方过于依赖外聘专业人士的误区,提示收购方必须重视其内部团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其工作自主性,并就收购方内部团队如何自主开展工作,如何与外聘专业人士紧密协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总是与产业结构优化联系在一起的,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数据作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转移,而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产业转移在扩大就业上的积极作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跨国公司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框架,并深入探讨跨国公司如何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的问题,以期为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从财务管理的视野来研究和解决跨国公司的价值创造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我国企业战略转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探讨了我国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障碍,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品牌升级的差异化、企业价值链上的差异化、适应国际产业转移的差异化、以多元化实现差异化等实现企业从低成本战略向价值创造战略转型的四种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理论分析和概念构建方法分别分析了基于消费者和基于供应商的服务逻辑以及价值创造,通过对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探讨,首先明确了使用价值是价值创造的基础,顾客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其次指出企业采用服务逻辑可以参与到顾客价值生成过程当中,企业的市场提供物应该扩展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这样企业才能成为顾客价值的合作创造者;最后,提出了十个服务逻辑命题,以便为营销实践人员提供全新的视角理解顾客价值创造.为服务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会计业绩为基础的薪酬契约无法真正衡量管理层的努力程度,在不完备的薪酬契约执行过程中,管理层薪酬决定者执行薪酬契约的方式决定了高管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研究发现,在薪酬契约执行过程中,薪酬决定者在考核管理层时,不仅考虑会计业绩,同时也考虑企业价值创造指标,薪酬决定者对管理层的隐性考核可以激励管理层在未来进行更多的价值创造。与会计业绩相类似,高管薪酬与经济增加值的相关性也体现出不对称性特征。此外还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多地采用价值创造指标来考核管理层。  相似文献   

18.
Critical service logic: making sense of value creation and co-cre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cause extant literature on the service logic of marketing is dominated by a metaphorical view of value co-creation, the roles of both service providers and customers remain analytically unspecified, without a theoretically sound foundation for value creation or co-cre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value creation and co-creation in service by analytically defining the roles of the customer and the firm, as well as the scope, locus, and nature of value and value creation. Value creation refers to customers’ creation of value-in-use; co-creation is a function of interaction. Both the firm’s and the customer’s actions can be categorized by spheres (provider, joint, customer),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re either direct or indirect, leading to different forms of value creation and co-creation. This conceptualization of value creation spheres extends knowledge about how value-in-use emerges and how value creation can be managed; it also emphasizes the pivotal role of direct interactions for value co-creation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平台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平台为核心的企业间组织形式,涉及平台所有者、需求方以及供给方三个主体。平台分为三类,即需求侧主导的社区型平台,供给侧主导的创新型平台,供需匹配主导的交易型平台。相比其他组织形式,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如下特点:需求方在价值共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价值共创具有更大范围与更深程度的合作;互补性是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基础;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依赖架构设计与平台治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