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缺失问题成了困扰和束缚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而会计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缺失问题成了困扰和束缚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而会计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人信用体系,对于保证各种社会信用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  相似文献   

6.
赵帅  孟宪军 《商》2012,(17):79+71
会计诚信作为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灵魂所在。但是,在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诚信问题仍旧严重存在,给我们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带来严重威胁,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这一现状,我们研究会计诚信的经济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和必备理念,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因而,如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信用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为前提的经济形态,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已基本上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市场化程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我国的信用经济还没有最终形成。因为信用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成。国际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不可能由无序的市场经济发展到有序的信用经济。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目前发展信用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许佳 《商》2014,(37):70-7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社会信用体系是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一旦发生个人失信行为,也会导致集体的失信。因此,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体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已成为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显著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于春梅 《商场现代化》2007,(11):368-369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我们需要从社会规范体系、信用制度体系、信用中介体系、信用教育体系、政府信用和个人信用等方面不断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并稳步推进,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实质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如果全面、客观地加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做一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大,需要形成整个社会信用的大环境。在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环境条件下,要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市场主体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因此,我们在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中,应重点抓好3个问题。一是要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会计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信用与金融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健全金融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对推进金融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解决纳税信用的缺失问题、建立完善的个人纳税信用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信用体系的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缺少了完善的信用体系,市场经济将会在充满欺诈、交易成本昂贵的环境中进行。针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现状,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缺少了完善的信用体系,市场经济将会在充满欺诈、交易成本昂贵的环境中进行.针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现状,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会计诚信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华明 《商场现代化》2006,(23):342-343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其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我国目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却较为严重,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对会计诚信建设都做出了不懈努力。一、会计诚信的必要性1.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建立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往往最先从会计信用关系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孙自平 《中国市场》2015,(6):114-115
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本文分析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的现状,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会计诚信体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邢玲 《中国商论》2024,(4):129-132
信用法治化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都面临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机遇和重大挑战。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应实现顶层设计从政策化向法治化的过渡,强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防范信用泛化,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机制,加强信用环境塑造。完善社会信用法治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稀缺资源,企业信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信用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企业信用缺失现象,从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层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严重危害后果用图表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最终提出重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