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范晓倩 《商业时代》2006,(26):57-58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城市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模式,并结合各国的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公共品方面的实践经验,探索经营城市公共品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根据萨缪尔森(Samuelson)的定义,食品安全具有严格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因此也是一种公共品。按照科斯第二定理,如果食品安全公共品的产权能够得到有效的制度安排,那么资源就能够有效配置,从而社会的福利实现最大化。否则,就会妨碍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的食品安全公共品产权的界定在法律上是清楚的,因此应该能蟛使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实现消费者福利的最大化。但现实中,我国食品安全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食品市场上的失灵现象比比皆是,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不仅普遍而且还愈发严重。  相似文献   

3.
在新经济地理学提供的从微观个体推演宏观区位的理论方法基础上,建立厂商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三种效应影响下的,以城市劳动力实际工资率衡量的城市最优规模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三种效应分别进行单一效应的模拟比较静态分析和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的实际工资率与城市最优规模存在着倒U型的稳定关系,也即理论上存在着使得劳动力获得最高工资率的城市最优规模;三种效应对城市最优规模的影响不同,发展城市最优规模需要综合考虑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星慧  代婧 《财经界(学术)》2014,(14):56-56,100
从最早的大卫·休谟对社会公共需要的关注到现在实验经济学等对公共品的研究,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一直是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就公共品的性质、供给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主张公共品应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提供,但更倾向于私人提供。  相似文献   

5.
在新经济地理学提供的从微观个体推演宏观区位的理论方法基础上,建立厂商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三种效应影响下的,以城市劳动力实际工资率衡量的城市最优规模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三种效应分别进行单一效应的模拟比较静态分析和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的实际工资率与城市最优规模存在着倒U型的稳定关系,也即理论上存在着使得劳动力获得最高工资率的城市最优规模;三种效应对城市最优规模的影响不同,发展城市最优规模需要综合考虑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林波  高大洪  师晓娟 《商》2014,(5):260-260
农牧区公共品是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有效的农牧区公共品供给不仅能够提高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带动农牧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于保证农牧区的社会稳定,乃至西藏全区的安定团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西藏农牧区公共品的供给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公共品供给对于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影响权重,以及农牧民对于公共品的需求情况,发现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农牧区公共品供给的优化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并利用中国1990-2006年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财政激励与预算外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responsiveness)的影响.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从而加重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负担;其次,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第三,城市化水平(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维护方面的支出负相关,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并反映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将拥挤效应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纳入生产函数,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得出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据此给出了一个估算最优城市规模的简单模型的结论。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城市的最优规模是可变的,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城市化进程应该适度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公共品供给的核心问题。传统单一供给模式、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层财政困难、农村公共品需求不足以及财权、事权划分的不对称是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需实行公共品供给城乡一体化政策、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加快构建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供给决策机制,并且应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力和事权。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兴大国进行区域合作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构筑理论模型,对新兴大国内部跨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进行均衡分析,研究发现:大国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之后,区域才能在内部公共产品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之间实现均衡;利率决定着大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当利率上升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增加;大国经济规模与公共产品需求是正相关关系,两者通过利率机制的媒介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新兴大国必须基于要素禀赋,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规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以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2.
We explore how public investment in 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 affects the composition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To this end, we develop a model of bilateral trade in which two countries produce, consume, and trade a continuum of goods. Goods are produced by a single homogeneous factor, labor, the productivity of which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untry’s 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 broadly conceived to encompass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s; regulatory and legal institutions; and bas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systems. Countries ma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s through increased public investment. However, returns on these investments are constrained by fixed ‘natural’ endowments, with the better-endowed country enjoying greater labor productivity for a given level of public investment. We begin by analyzing optimal investment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one country when public investment by the trading partner is fixed. We find that, ceteris paribus, greater public investment in 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 raises general labor productivity, leading to gains in workers’ real income. We then analyze a non-cooperative game in which both countries strategically vary public investment in 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 We find that, in a Nash game, the better-endowed country optimally spends more on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es the goods requiring the greatest labor productivity. However, in a Stackelberg game, the results are ambiguou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recent international trade data supports our theoretical finding that investment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xport of ‘high-end’ goods.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正在从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向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这是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回应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转变。政府、私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最优制度安排的标准就是在多中心体制中寻求静态的稳定性和动态的适应性,以综合的供给模式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优架构,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类的公共物品供给质量不高,农民科教、精神、文化娱乐类及社会福利类公共物品供给匮乏。其原因在于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供给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等。我国政府应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配套改革力度,建立"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host country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on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foreign expansion. Using Heckman’s selection model on a sample of 2589 subsidiaries of 487 Korean MNCs between 1990 and 2011, we find that host country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is important in MNC expansion decision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a well-developed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within a host country leads to more investments from MNCs producing consumer over industrial goods and is more attractive to domestic market followers than market leaders. We find that the host country’s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is important for an MNC foreign expansion decision, suggesting that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within an MNC is critical in coordinating globalized MNC subsidiary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6.
公共资本具有产出效应和外溢效应。基础设施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生产技术进步;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表现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公共科研对私人研发存在替代和互补效应,其中基础科研互补效应更加明显。我国公共资本存量低于最优规模,腐败降低了公共资本效率,应设计良好的机制来激励公共资本供给和防止腐败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公共物品供给与住宅意愿支付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公共资本量对住宅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公共物品供给对住宅的溢价值有很大不同:生态环境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最高,其次是公共交通投资;教育投资,尤其是高等教育投资的溢价值较高,而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住宅也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经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环境普遍为城市居民所关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是提高住宅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跨行政区的经济合作引发了大量的跨行政区的公共治理问题,对公共产品"单一行政区供给模式"发出了挑战。研究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机制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于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逻辑"与"公地悲剧"困境的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表明,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是造成地区间农业总产值差异的因素;随机效应模型表明,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也是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农业总产值变化的因素,即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最后分析了河南省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正外部性,与此同时运输服务却具有负外部性,且两者相比较而言,外部不经济更加明显。由于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相等,因此文章基于广义费用构建了交通运输社会成本模型,对不同交通方式的经济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视角,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和公共产品理论,阐述了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必要性及相关理论,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交通发展的相应政策导向,使交通资源的配置基本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