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小微企业面临着银行融资难的严峻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结构发育不良,管理不善和财务管理混乱,商业银行的贷款多倾向于贷给大中企业,且贷款品种不能适应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以及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市场信用评级和征信体系不健全,没有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几方面。要解决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中小企业自身,要进行规范化建设,明晰财务状况;第二,银行应该适当放松贷款条件,开发适应小微企业的贷款项目;第三,市场方面,应当开辟资产证券化道路,减小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健全信用评级和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其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有效贷款.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小微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银行放贷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应加强诚信教育,传播信用知识;搭建信息平台,互通信用信息;提升评级质量,公布评级结果;促进银企沟通,建立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能够通过“声誉效应”和“治理效应”显著降低企业避税,这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对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发挥了治理作用,评级较高的企业是“名副其实”而非“盛名难副”。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重点行业以及严防税收规避时期。研究对于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为推进柔性税收征管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推进金融机构与评级机构合作,提高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识别能力,一直是基层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对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安博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在借款企业评级合作模式进行剖析.总结双方合作的内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由贷款银行委托并付费的借款企业第三方信用评级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大量存在的剥离贷款信息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银行机构处置剥离贷款情况迥异、征信中心对剥离贷款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信息更新链条断裂是产生问题的主因.建议制定统一口径的剥离信息初次报送方法,改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关于剥离不良贷款信息的技术,完善不良贷款信用信息更新机制,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非最优货币区之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利率渠道、信贷渠道、信用渠道和汇率渠道。利率渠道强调利率的区域差异会带来政策效果的差异;信贷和信用渠道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讨论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汇率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作用机理类似,与经济的外向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技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信用评分技术型贷款以及关系型贷款。前三类信贷技术主要依赖的是“硬信息”,对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要求较高。“软信息”是相对于财务信息等易于量化的“硬信息”而言的,主要是指不易量化和传递的关于企业状况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企业层面的信用评级,防范企业财务数据造假,推动评级结果动态演进,降低评级成本,提高评级效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基于Hadoop系统的信用评级研究,提高信用评级标准模板的大数据适用性,强化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甄别和刻画能力,促进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小微企业融资合作联盟作为一种融资合作平台,在增信机制的作用下,有效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各方资源,架起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与小微企业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产生信用叠加效应,形成政府助保、机构担保、企业互保的"三合一"集合担保模式。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提升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实现银行、担保与企业共同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作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其存在着很高的信用风险,除了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因素外,主要是缺少第三方信用评级监督机制,在综合国内专家研究成果、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防范实践的基础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模糊评价隶属度原理,建立了基于AHP的P2P网络借贷信用评级模型,试图降低信用风险,推动P2P网络借贷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已严重阻碍了消费借贷的健康发展。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房价和车价的下降致使部分消费者“断供”,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瑕疵,抵押物变现困难,消费贷款市场竞争不规范,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法规体系不完善等。为促进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消费信贷评价模型,逐步完善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体系、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以及消费贷款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对商洛市905户农户信贷需求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别对农户信贷需求、农户金融机构信贷需求和农户金融机构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既从需求视角估计农户借贷需求和金融机构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又从供给视角估计农户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商洛农户的潜在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自身收入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生活消费性借款不愿承受较高的利息支出等因素,农户不愿意向金融机构借款;与此同时,农户选择向金融机构贷款时,由于没有熟人、缺乏抵押物、没有被评定为信用户等因素制约,较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满足。最后,本文从扩展农户金融需求、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两方面提出缓解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放贷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能为契约执行提供有力支持的金融基础结构可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反过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又可使企业获取生产率更高的资本密集型技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若存在信贷配给情形,技术转移将加大收入的不平等性,导致风险厌恶的参与人不愿意将金融基础结构改善到技术转移发生的水平上,进而形成一个发展陷阱。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改善金融基础结构的同时促使小企业采用当前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团具有股权关系多层次、产业分布多元化、信息透明度不高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控制风险敞口的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如何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集团评级服务,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以实施信用敞口的事前控制。集团评级的关键是,突出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的评级理念,研究风险在集团内部的传导机制,关注集团财务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不可否认,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机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美国经济发展也有过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尤其是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证券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有关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探究整个住房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被放大的根源,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形成应归因于证券化后放款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而利率的上涨只是此次危机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17.
高艺 《西部金融》2012,(8):62-66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这使评级结果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防范利益冲突风险,成为推动我国信用评价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规避机制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实际,提出规避机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信用评级业在行业格局、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寡头垄断状况。寡头垄断格局一方面使评级结果雷同和共振,弱化金融市场监管能力;另一方面,有可能使评级机构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并产生不良竞争行为。这使得信用评级在揭示重大金融风险方面出现系统性失败,最终助推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应鼓励市场风险分析模式的多元化,从监管制度设计上减少对信用评级业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9.
小额信用贷款直接面向客户发放,小额度、无需抵押担保。这普通商业贷款业务不同,极易引发信用风险。围绕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借款人与金融机构间展开了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博弈分析结果显示提高欺骗成本与优质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的比例、降低借款的预期收益都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为此,可以从利率政策、风险控制机制与内部管理机制入手,有效的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