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地方与央企对接合作,能促进双方发挥优势、通力协作、互利共赢、携手发展。新时代下,地方与央企对接合作呈现出地方政府的需求日益强烈、央企的投资规模日臻扩大、央企与地方合作日趋理性等新趋向,同时也面临着央企境外投资扩张、地方的“投资诱惑力”削弱和央地合作进入“磨合期”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为此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产业布局、军民融合、战略投资等方面开创对接合作新模式,并以转变发展理念、探索协商决策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促进地方与央企对接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业界动态     
《产权导刊》2010,(3):70-71
2010年央企“减少个数”+“主辅分离”;上市央企应给投资者好的回报;央企须严控非主业投资;央企慎入房市、股市和期货等领域;国资委将开展央企非主业投资效能监察;  相似文献   

3.
数字     
60% 自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并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后,对政策具有灵敏“嗅觉”的“国家队”资本开始率先试水新兴产业。权威人士透露,在我国现有的121家央企中,有接近六成的央企已经在投资新兴产业方面有明确动作。  相似文献   

4.
《产权导刊》2011,(8):1-1
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央企“大踏步”前行过程中,境外资产风险也开始日渐凸显,大多数央企的境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都存在隐忧.央企境外资产流失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09,(5):5-5
“浙江民营经济很发达,但是缺少大型国有企业和央企,浙江光养‘鱼’和‘狼’不行,也要养几头‘老虎’出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参加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用这个形象的比喻为浙江经济支招?  相似文献   

6.
方平原 《浙江工商》2009,(12):35-36
20多年前,刚退伍时做泥瓦小工,在乡村小道踩三轮车时,梦想是每天能做到100块钱的生意,现在做一个投资就是3个多亿,还是不愿意停下来,觉得做得不够多。浙江华丰集团董事长,杭州市下城区工商联副主席袁桂良自嘲地说:“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小个体户,不能跟央企比大,不能跟国企比强,也不能跟大的民营企业比优势,要比的话。就比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发达省份之一,浙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理应在境外投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浙江企业的“全球创业”时代,不仅建设好“本土浙江”,还要创造一个“海外浙江”。  相似文献   

8.
陈列强 《浙江经济》2013,(20):11-11
近年,浙江对接央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与中石化对接的镇海炼化项目,一举打造了中国最大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炼油基地。在第二阶段对接央企活动中,截至去年底全省面上已与67家中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涉及重大产业项目125个,累计到位资金3247亿元。目前浙江对接央企的合作方式以国企对接项目居多,而受运作方式、体制机制、规模差异等因素影响,民企与央企对接项目较少。浙江以民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较少,这会给未来对接央企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挑战,需要进一步把握对接规律、创新对接方法、理清对接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摸爬滚打”的民企担心在今后投资浪潮中无法得到央企同样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全球碳中和的推进,绿色转型成为全球共识,ESG逐步成为全球主流投资理念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ESG高度契合新发展理念,是国有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需借鉴国际ESG发展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ESG责任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央企投资地方热情下降,地方政府频繁进京“求落实”。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央地合作”项目正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2.
医药行业央企整体上市雏形初显,民营药企奔赴海外上市却早已如火如荼。“在风险投资眼里,中国民营药企可能更具投资价值,”浸淫医药行业研究多年的西南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仕元认为,在众多海外交易所频繁赴华游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下,越来越多的民营药企将获得比医药央企更多的海外上市机会。  相似文献   

13.
“最萌央企卡通形象,请你投票啦.”8月25日,一项央企“设擂比萌”的活动在微信上展开,引发关注.举办这项活动的微信公众账号是“国资小新”——认证显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小新”说,截至当天,分别有41家央企开通了微博,31家央企开通了微信,其中不少央企的官方微博、微信还推出了卡通形象。“女神与萌妹子并存。帅哥与小潮男齐飞。小新在此‘设擂比萌’。”  相似文献   

14.
万润龙 《浙江经济》2004,(11):22-24
浙江老板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走街穿巷、前店后厂式的创业中,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浙江的民间资本也从“潜龙在渊,蓄势待发”改变为“飞龙在天,势不可挡”的态势。近几年来,浙江在省外的投资迅猛高涨,其资金数量之多,投资行为之众,扩张领域之广,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5.
201O年3月15日,央企“三地王”在北京“惊艳”亮相,央企一夜之间再次被推到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即便国资委在事后迅速做出叫停78家非房企主业的央企进入房市,但风波仍远远没有平息。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资委公布了央企2005年度业绩考核结果,有人欢乐有人愁。一些业绩表现较好的央企负责人将兑现高薪,一些业绩表现较差的央企负责人将减薪。但是,几乎可以预见的是,无论“绩差而减薪”还是“绩优而加薪”,都无法回避央企“半公司”体制所内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晓慧 《新财经》2010,(5):45-45
2009年,中国的房价风起云涌,频现“地王”的央企被认为是高房价的罪魁之一。对此,央企不能认同。保利集团是典型的房地产央企,是16家被保留的央企之一,其营销总监胡在新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低地价不代表低房价,央企的房价并不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8.
妙语阁     
2001年以来,浙江消费增长逐年有所加快。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亦有所加快。工业利润增长保持高位,净出口增速有较大回落。在这些总量指标当中,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是第四年低位增长了。这也是当前对浙江经济发展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投资增长减速是正常现象,另一种观点则唯恐浙江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但从浙江的投资、消费、净出口之间日趋协调的发展态势来看,浙江经济正逐渐步入由“量增”到“质变”的健康发展轨道,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减速或许就是这一转变的局部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前后,浙江对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浙江对外投资(包括省外与海外)将超过外来投资(包括海外与省外),率先成为我国净对外投资的地区。浙江商人“走出去”,已成为浙江经济值得研究探讨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彭霞  徐维祥  张荣 《浙江经济》2004,(11):36-37
浙江经济的活力在于区域“块状经济”的发展。将产业集聚成群的优点应用在投资过程中,能很大程度上增加投资的成功率,为浙江的资金外流提供一种有效的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