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全方位地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核心能力。但是,由于信息化悖论的影响,信息化创新活动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创新体系的设计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推行信息化创新战略提供前提性的理论平台。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为理论模型提供可靠性检验,从而揭示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确定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提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以便于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利率由央行统一制定。作为重要金融微观主体的商业银行对利率波动的风险曾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推行利率市场化以来,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银行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仍然较弱。文章就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给经营形式、金融创新、经营模式、交易方式和管理体制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和决策方面对信息科技系统依赖程度增加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风险管理问题。因此,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必须认真应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信息化进程中的审计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经营风险.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结合传统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IT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辨识.基于COBIT框架,借鉴其控制目标与审计指南的相关内容,探讨了商业银行信息化进程中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面对既要保收益又要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现状,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日常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要保持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过程中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又使得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时“投鼠忌器”。在阐述了金融创新过程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企业金融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风队,提出了防范风险的系统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不断金融改革以及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正视次贷危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采取对策,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2018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基于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具有倒U型非线性影响,银行创新水平存在临界值,小于临界值水平的银行创新会激增系统性风险,而现阶段样本银行创新水平均已突破临界值,当前银行创新有助于抵御系统性风险。另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非国有银行、小型银行的倒U型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风险会加剧早期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正向影响;长期来看,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或呈现N型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于毅 《新经济》2014,(4):65-65
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发展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不断加剧,一方面适应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与银行的创新冲动,另一方面使得中国的金融系统比以往传统的金融系统更脆弱。通过对于影子银行的全面分析,追溯其产生的根源,寻找相关对策,降低其对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同时能够更好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充分放大其融资的有利效应,推进我国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防范能力,使得金融系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We are dedicated to revealing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ystematic risk on commercial banks’ stability in China,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We established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derived a theoretical mechanism from this model revealing two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the impacts determined by the profitability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ystematic risk on banks’ stability in China are linear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a positive expected risk premium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conversely, the impacts can be linear, U-shaped or cubic when the expected risk premium is negative. We make three propositions to analyse the patterns and conditions of these impacts in detail.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e do not focus only on the banking industry but also on individual commercial banks. The empi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both the banking industry’s and most individual commercial banks’ stability are U-shaped, and the impact of systematic risk on the banking industry’s and on only one commercial bank’s sta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linear, which confirms certain conditions mentioned in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Finally,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rticle to future study are also mentioned.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效应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本次危机的根源,国内外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金融创新过度而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危机前后国外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基于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金融脱媒以及银行资本约束等动因视角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积极效应进行分析,如缓解期限错配现象、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市场约束,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等。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策略,其中包括:金融创新必须注重风险防范、实施混业经营,促进金融创新、实施金融创新由外力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等。  相似文献   

14.
银行服务创新战略分析:基于浙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银行服务创新战略问题,采用简单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在浙银行为研究样本,对创新目标、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和创新领域四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的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银行服务创新战略:总体上,浙江银行业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创新目标进行有意识、系统化、基于市场信息的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战略,进而实行产品创新;其中,非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以扩大市场份额为创新目标,采取定制化战略模式;在创新领域上,非国有银行重视产品创新,区域性银行重点进行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促使营销创新成为银行制胜市场的重要战略抉择之一.与此同时,随着银行信息化的逐渐深入,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银行的各项创新活动中,成为商业银行实现创新的源泉.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的协同关系,并就二者间的协同机理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二者在创新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另外,本文指出了二者在创新激励效应、创新理念、创新组织、创新核心路径四个方面的关键协同域,并对各关键协同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关注自贸区设立对所在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运用2003—2019年257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DID模型识别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所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并且在运用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在影响机制方面,自贸区设立可通过经济集聚促进所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第三,在空间溢出方面,自贸区设立对周围城市创新能力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表现为自贸区显著促进周围城市人均低端专利授权量增加。第四,在异质性方面,自贸区设立对所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批次和区域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自贸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26日,中国财政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对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完善和加强银行业的内部控制有着重要意义。银行业是与高风险联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并结合XBRL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其实施会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带来怎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14—2019年460家创业板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质量的关系,并检验技术创新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作用增强;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提升作用,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作用增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提升作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作用增强;技术创新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中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企业中,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挥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等,为创业板公司发展、政策制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本次危机的根源,国内外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创新过度、监管不足,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创新不足、监管过度.本文首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总结了激励相客理论的主要思想,并着重分析了银行监管领域中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从监管者激励约束、资本监管、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存款保险等五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系统分析了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的激励相容问题,这对于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危机前后国外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激励相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相辅相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创新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对河北省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贡献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环境各要素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非常明显,但影响程度各异。提升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可以环境为视角,通过创新环境的改善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应抓住重点,加强经济基础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以及环境各要素的整合,提高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