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3.
陈尧 《经济论坛》2007,(6):131-133
1.稳健性原则的涵义。稳健性原则,也称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审慎反映,以保证充分顾及企业经营中所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避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根据不足的乐观。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出,稳健原则要求当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会计人员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关于稳健性原则几个问题的探讨陈国辉,陆建桥稳健性原则(ConservatismPrinciple).又称谨慎性原则(PrudencePrinciple),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具...  相似文献   

5.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来看,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核算经营风险,提供反映风险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l谨慎陛原则的提出,一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不得不经常面对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二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三是因为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地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我国,稳健性原则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近十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会计稳健原则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经济视角》2006,(5):90-92
在我国,会计稳健原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当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做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心存疑虑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原则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  相似文献   

9.
所谓稳健原则又称谨慎原则,是指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提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尽可能先用一种不导致虚增盈利或夸大业主权益的作法。它的实质,是针对会计事项中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充分估计其风险和损失,把会计核算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使企业经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以尽可能养活的分散风险,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稳健性原则叉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我国,稳健性原则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近十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的情况,应保持一定的审慎,充分、合理预计企业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避免确认不确定能取得的收入。文章就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会计稳健性是关于会计盈余确认和计量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稳健性原则产生影响。本文从会计稳健性产生原因、计量方法以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展开介绍,最后做出简要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黄荣琪 《发展研究》2005,(9):100-10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态度,当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资产的方法与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现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与体现阐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文颂 《当代经济》2007,(11S):22-24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为克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稳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而采取谨慎态度。具体来讲,当某一经济事项在会计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一种避免高估收益和资产、低估损失和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重要的会计原则之一。目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这就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产生影响。稳健性原则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中,这对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也要合理准确,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希望能够对相关的会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一会计程序有几种处理方案可供选择时,应当选用对股东权益所产生的乐观程度最小的那一一方案,即确认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但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财务报表不会引起人们根据不足的乐观。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传统会计最显著的特征。长期以来,稳健主义对会计实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为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其他原则与它相冲突时都要服从于它。公允价值的出现则再一次引起了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并且引起了会计行业内人士的广泛争论。公允价值要求对交易和事项的损失和收益都要反映,从而弱化了稳健性原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文颂 《当代经济》2007,(21):22-24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为克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稳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而采取谨慎态度.具体来讲,当某一经济事项在会计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一种避免高估收益和资产、低估损失和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未 《发展研究》2006,(4):100-102
一、重要性原则的内涵与要求重要性 (materiality)原则,是指在保证合理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前提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严格按照会计原则和会计程序进行核算,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详细、分项的披露;而对于相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简化或合并反映。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一会计程序有几种处理方案可供选择时,应当选用对股东权益所产生的乐观程度最小的那一方案,即确认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但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使财务报表不会引起人们根据不足的乐观。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