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据的变化不单是受电力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受电源结构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受与火电相比其发电设备出力率较低的水电、风电规模变化的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在5300小时以下,表明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有余,5300小时到5700小时表明供需紧张,超过5700小时就是缺电状态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了2009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和电力供需偏紧共存的主要原因。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的变化同电力需求增长、电源装机总量增长及其结构调整、网间交易电量增长、电网负荷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拉动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上升和下降的因素并存,未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仍将呈波动变化态势。对避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波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部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以及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的下降、上升,不能简单归咎为装机容量的过剩或不足。应对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的变化,电力企业要做好综合优化预案,及时制定企业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前筹划企业经营与对标预案。政府部门在制定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好常规火电与新能源发展的结构比例。  相似文献   

4.
全部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以及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的下降、上升,不能简单归咎为装机容量的过剩或不足。应对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的变化,电力企业要做好综合优化预案,及时制定企业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前筹划企业经营与对标预案。政府部门在制定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好常规火电与新能源发展的结构比例。  相似文献   

5.
本资料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1~2月,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主要受经济趋缓及气温偏暖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回落,工业用电量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回落幅度较大,轻工业用电量增长较快。风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受需求增长缓慢影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略有下降,其中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显著下降。电网投资同比下降,电源投资同比大幅增长。全国跨区送电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省间送出电量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6.
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 5%,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工业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大幅下滑,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较快增长.受电力消费需求放缓及水电发电量增速逐月提高的影响,4月以来火电发电量持续负增长,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阵幅度逐步加大.电力完成投资低速增长,电源投资同比下降,火电投资持续萎缩.电煤供应总体平衡,火电企业经营仍然困难.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完成861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3%。全国发电量完成852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其中水电增长3.8%,火电增长16%,核电增长119.1%;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2511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192小时,其中火电平均利用小时2778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237小时。实际新增大中型项目发电装机900万千瓦。一、上半年全社会电力消费特点分析1、“非典”疫情对电力消费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受非典影响,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9%,比一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与国内生产总值较一季度回落了3.2个百分点大致相当。“非典”疫情对第三…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5月21日发布月度报告称,1~4月份,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全国用电市场延续2012年四季度增长态势,增速略有回落;受上年基数偏低等因素影响,水电发电量同比大幅增加,水电利用小时提高较多,火电  相似文献   

9.
2014年,全国电力消费增速放缓,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全口径发电量554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比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3.60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7%。全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286小时,同比下降235小时;受电力消费增速放缓和水电发电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314小时,为4706小时。电力消费。201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994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以来,受水火电源结构变化,经济下行,电力消纳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的影响,我国水电比重较高的水电大省,如湖南、云南、四川,火电机组利用小时大幅降低,火电企业连年巨额亏损。保障水电大省火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全国人大代表、国电湖南电力  相似文献   

11.
1-5月.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全国用电市场延续2012年四季度低速增长态势,增速略有回落;受上年基数偏低等因素影响,水电发电量同比大幅增加,水电利用小时提高较多,火电发电量低速增长,大部分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电网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快速增长,电源投资同比有所下降。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较快,电源新增装机规模高于上年同期。西南水申。增发,跨省区送电量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1-7月,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7月受极端高温气候影响,华东等部分地区在高峰时段出现少量电力缺口,通过错避峰措施解决,未出现拉闸限电情况。用电市场延续2012年以来中速增长态势,7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上月继续回升.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明显升高。上半年水电多发、火电发电量低速增长,但7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大部分水电大省水电发电量负增长,全国火电发电量也实现两位数增长;水电、火电、核电设备累计利用小时均比上年同期回落.  相似文献   

13.
1~4月.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全国用电市场延续2012年四季度增长态势,增速略有回落;受上年基数偏低等因素影响,水电发电量同比大幅增加,水电利用小时提高较多,火电发电量低速增长,大部分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电网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快速增长,电源工程完成投资同比有所下降,其中火电投资实现正增长。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较快,电源新增装机规模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火电在建规模继续缩小。西南水电增发,全国跨省区送电量保持稳定增长,华中送华东、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电量同比大幅上升,西北送华中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天然气发电发展环境电力过剩是优化电力能源结构的契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电力消费增速放缓。2014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9.2亿千瓦,其中煤电7.5亿千瓦,气电0.37亿千瓦,气电占火电装机容量4%。受电力消费增速放缓和水电发电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314小时,为4706小时,发电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发电量41731亿千瓦,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称中电联)日前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及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2006~2007年度)》中预测,2007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下降,为5000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6.
附表一:2004年1~11月全国电力生产主要指标19271.302808.5315966.57461.273817.2596947.17134515.338226.2817228.8215979.781249.0449535430指标名称计量单位1-11月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克/千瓦时%万吨万百万千焦万吨亿千瓦时亿千瓦时亿千瓦时小时小时全国发电量其中:水电火电核电全国供电煤耗率全国线路损失率全国发电耗用原煤全国供热量全国供热耗用原煤全国供电量全国售电量全国线损电量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其中:火电平均利用小时15.017.214.614.23克/千瓦时-0.0517.507.6414.8915.615.6614.8…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36小时,同比下降151小时。其中,上半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158小时,同比下降217小时。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南和青海火电设  相似文献   

18.
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电力消费需求明显减弱,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大幅回落。面对节能减排和经营压力,只有提高发电机组负荷率,降低能耗指标,经济效益才能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一  相似文献   

19.
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电力消费需求明显减弱,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大幅回落.面对节能减排和经营压力,只有提高发电机组负荷率,降低能耗指标,经济效益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20.
电力供需一季度继续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249.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1%。同时,我国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力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速度有所回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继续得到缓解,缺电范围和缺电程度明显减小。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继续得到缓解一季度,全国发电量6068.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0%;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251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62小时。一季度,跨区域送电量持续增加,区域间电力电量调剂的优势更加突出。全国跨区域送电量共完成120.4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77%。同时,区域内西电东送电量大幅增加。一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