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论述了十九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贸易保护学说观点和政策主张,认为尽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保护贸易政策辩护的理由多种多样,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保护贸易学说是最有说服力的,完全可以作为经济后进国家制定外贸战略和政策的参考依据。不仅如此,这种学说观点不仅提供了后进国家实行适度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依据,而且它并不与自由贸易学说简单对立,反而有内在联系和相同之处,即它认为贸易保护是手段而非目的,当条件具备时,保护应当撤销。  相似文献   

2.
李斯特是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人物。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政治经济学的自然大纲》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最为著名。而在这三本著作中《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最能体现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斯特在古典学派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提出了独特的生产力学说。李斯特指出 ,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 ,而生产力的因素不仅包括科学技术 ,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与文化道德等因素。以此为理论基础 ,他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从理论上看 ,他的生产力学说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方面丰富了经济学理论宝库 ,并使他成为生产力理论的奠基人。从实践上看 ,他的生产力学说不但对当时的德国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而且在当前也对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近年来的逆全球化现象出发,确认了逆全球化现象下的思想特征与逻辑是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主张与民族国家的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并发现逆全球化更具体的表现为民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由此追溯其经济思想到社会主义和制度学派这两条脉络,进一步由制度学派回溯至德国历史学派,最终由这两条脉络汇合至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5.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不统一,经济上落后的情况和流行学派(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了保护关税理论:用关税作手段实行限制制度,以保证国内工业的发展并赶上当时发达的英法等国。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人     
《经济纵横》2015,(4):2
<正>威廉·罗雪尔(1817~1894)是19世纪中叶德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德国旧历史学派创始人。罗雪尔第一次把萨维尼在法学研究中应用的历史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而为历史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主要  相似文献   

7.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强调理性地保护能增加国家财富物质,创新民族精神。这一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本质理论是企业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区分不同企业理论的重要标志。文章以企业理论的演进史为基础,回顾了不同企业理论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了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的主要观点,阐述了企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学说。认为各学派对企业本质的理解表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但是企业本质理论在企业理论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进程中逐渐明晰化,这对于我们今后在企业理论研究中超越各学派之间的对立,寻求其统一性与综合性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美国学派:经济思想史所遗忘的学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美国学派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成功赶超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该学派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制造业立国;贸易保护主义;政府的重要作用;高工资战略;教育、智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学派不仅作为技术创新经济学、李斯特经济学说和庞巴维克-费雪资本利息理论的先驱等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且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特别是高工资战略对当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斯密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宜称,在世界自由贸易体制下,各国经济自然会获得相称于其资源的最充分的发展;李斯特则提出,每个国家尤其是在那些落后国家。只有通过兴办和发展国内民族工业,加速一国经济本土化,达到先进国家的同等发展程度,才能使普遍自由贸易成为现实。而一国经济本土化之策,最主要的是一靠科学,二靠教育,三靠保护贸易制度。在当今新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思考和解决好经济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晓琪 《经济师》2014,(12):87-87
新常态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风险日益增加。在全球深化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期,新兴经济体转型发展步伐却相对滞后,国内各种结构性矛盾也愈发凸显。如何适应全球经济新常态,加速新兴经济体结构均衡发展,新李斯特学派作为以欠发达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说,将为之提供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西方区域发展理论可以划分为历史经验学派、现代化学派、乡村学派、主流经济学派等几大重要流派。历史经验学派主要包括部门理论、输出基础理论、区域发展的倒“U”字型假说;现代化学派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核心-外围理论;乡村学派主要包括选择性空间封闭理论、地域式发展理论;主流经济学派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这些理论既有可资借鉴的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只有准确把握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精髓,才能为我国区域开发政策实践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康芒斯的产权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约翰.洛克斯.康芒斯(John R.Commons)在其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中阐述了"交易"的产权性质等诸多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康芒斯的产权思想为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现代产权经济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回顾其产权思想将更有利于理解现代产权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的一个经济流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以“纯产品”学说为核心理论,以魁奈的经济表为主要代表作,视农业为财富的惟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在20多年时间里重农学派引导着世界经济的思想,对整个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经济学方法论角度,来分析重农学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贡献与缺陷.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要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制定恰当的贸易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对我国适度保护幼稚工业具有可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经济思想学派或流派的分析,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重要内容。1845年对李斯特经济学的评论,是马克思对经济思想学派独立研究的开端。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对经济思想流派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根本原则以及当时"宿命论学派"、"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的理论家"等"各种学派"作了分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思想的比较分析中,对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经济思想分野的四种倾向和作为"例外"的庸俗经济学流派的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对经济思想流派分野的"起源型"因素作了分析。《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按照剩余价值思想的历史发展,对经济思想的各种流派的基本脉络和嬗变作了系统分析。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经济思想"起源型"中历史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作了阐述,对古典经济学向庸俗经济学转化的必然性、过程及特征作了分析。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对经济思想流派的分析,利于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管子》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其外贸以社会战略财富为直接目标,而同样李斯特引入国家主义和国家生产力等新概念,从国家主义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生产力的提高为最终目的,比较《管子》与李斯特的外贸理论会发现他们有众多的共通之处.李斯特深刻批判了国际自由贸易思想,指出发达国家在宣传自由贸易的虚伪性;《管子》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保国利民.他们都对畅行的比较优势原理进行批判.他们为国家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后发展国家的外贸发展指明了道路,对于我国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经济史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最杰出的经济史学家.经济史研究在他们的经济理论体系中,既是方法论基础,又是基本内容.他们开创的经济史与经济理论、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结合的研究方法,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德国历史学派方法论的科学继承,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次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9.
张寒 《经济论坛》2004,(12):151-152
区域发展理论有众多的不同流派,影响较大的有历史经验学派、现代化学派、激进学派、乡村学派等。本文侧重于对历史经验学派区域发展理论做一评介。历史经验学派区域发展理论大多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进程而总结出来的,其代表性理论有部门理论;输出基础理论;区位发展延迟假说;区域创新扩散理论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确定和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针的理论基础。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作出一系列例精辟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法制思想在理论上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法主库,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