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检索分析了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从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链两个角度分别展开研究的成果不少,鲜见将区域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的专题研究。在评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延展城乡两个地域空间、链接三次产业部门的区域产业链,形成统筹协调的产业体系,淡化城乡差别、整合城乡优势、缓和城乡对立,实现区域内的产业互动与空间共融,推动城乡二元矛盾缓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坚持一切从国情省情出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福建的基本省情。国情省情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努力改变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1.城乡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经济循环:城市内部的经济循环、农村内部的经济循环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目前,我国城市内部的经济循环属于相对较高水平的循环,而农村经济循环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只能说处于较低层次,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循环不能够顺畅地进行,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其具体的体现就是:广大农村以农业税的形式上交给国家的收入部分,很大一部分用来发展城市,很少能够返还回来;广大农村居民的储蓄作为一种资金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提供给了城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却不能从正常的金融途径获得满足;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价格剪刀差的方式将农业剩余价值转移到工业,造成农业向工业的输血,即使农产品已经实现市场定价多年,也很难讲目前的农产品定价就是真正体现了农民劳动的价值;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并不能得到城市工人的同等工资待遇与福利保障,等等,都显示出城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为的割裂。建设城乡经济高度融合的经济循环,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循环的壁垒,改变农业向城市输血的机制,构建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包括:城乡产业的发展、就业的安排、市场的建设、收入的分配、信贷的支持等等,不仅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做法,在特定时期,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鼓励资源的回流,制定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的政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城乡人为割裂、农业内部低水平循环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五大失衡问题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第一位,这说明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关系的重要性。在城乡关系中,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已成为统筹城乡关系的难点所在。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农村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寻求对策思路,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城乡经济统筹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和农村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内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双重压力。全面建设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更是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阐明了统筹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政策体系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需完善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应杰 《经济视角》2008,(11):10-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是我们党对我国总体发展阶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制定农村改革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有丰富的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经典作家非常系统地阐述了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动力论)、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条件(条件论)、城乡统筹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论)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实现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的含义及内容,提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农业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城乡统筹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论断。而又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呢?这就足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雷 《广东经济》2010,(9):50-54
城乡一体化,也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并且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上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俞钟 《时代经贸》2011,(16):179-179
新世纪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理念,并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常州市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扎实推动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展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城乡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城乡差距日趋扩大的现象及原因,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背景,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重要主题,而土地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依靠土地整治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在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约束明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进四川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包含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两项重要内容。基于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快速城镇化,城乡统筹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深化改革、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其中关键是人口问题,核心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出了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是石狮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在去年完成石狮"四个致力"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石狮;协调发展各项事业,促进人口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发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只有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战略任务.以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阐述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发展基础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改革的鲜明特色和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