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若干问题赵红梅旧城改造是房地产开发的重要形式,作为旧城改造基础性工作的城市房屋拆迁,事关国家、开发建设单位、被拆迁单位及亿万城镇居民的利益,广为社会各界瞩目。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确立于90年代初,集中体现在1991...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行政权力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颖 《改革与开放》2011,(11):29-30
<正>一、房屋拆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的加速,拆迁悲剧正在一幕幕上演。从近几年的房屋拆迁案中可以发现,房屋拆迁的大范围进行给许多被征收人的利益遭到侵害,尤其是暴利拆迁,其对房屋所有者的权利侵犯尤为严重。当然,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不是三  相似文献   

3.
一、房屋拆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的加速,拆迁悲剧正在一幕幕上演。从近几年的房屋拆迁案中可以发现,房屋拆迁的大范围进行给许多被征收入的利益遭到侵害,尤其是暴利拆迁,其对房屋所有者的权利侵犯尤为严重。当然,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问题的出现也不是一两个简单的原因就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房屋建筑的拆迁是不得不面对的攻坚难题.城市拆迁这一难题涉及面广,不仅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经济性问题,牵涉到多方利益的法律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城市发展进程中拆迁协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一部分城市发展与拆迁的关联性;第二部分拆迁难的主要成因;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了协调拆迁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指伴随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武汉作为华中重镇,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城中村"现象的出现.鉴于武汉城中村存在的违法建筑集中、居民居住环境恶劣等诸多问题,2004年底武汉市开始了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工作.涉及城中村居民、政府、开发商三方主体利益的拆迁安置补偿问题是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核心所在,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武汉市城中村拆迁安置补偿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求能协调各方利益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存鸽 《特区经济》2011,(9):288-29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城中村改造已成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引导村民真正融入城市、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的迫切需要。通过调研,将从以下方面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即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补偿"无法无序";被打乱的拆迁补偿顺序、拆迁评估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拆迁补偿后要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进程加快,旧城改造成为我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的核心。旧城改造在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拆迁问题尤为突出。为保证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合理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对拆迁项目进行控制与管理则成为亟待研究的内容。本文从分析我国旧城改造拆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为拆迁项目的管理控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其所涉及主体与利益的多样性,以及主体利益之间的碰撞,使得这个进程变得极为复杂。本文着重讨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职能问题,在阐释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职能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以矫正政府职能的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9.
郎秋红 《东北之窗》2008,(17):34-35
城市房屋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吉林省长春市在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中,采取"先回迁,再拆迁"的拆迁安置新模式,不仅大大缓解了拆迁矛盾,加快了拆迁速度,节省了拆迁费用,而且使被拆迁居民免受反复搬迁之苦,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建设目前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即是因为拆迁征地的补偿导致的冲突。过去那种简单的完全货币补偿或者房产置换的模式起不到长效作用,满足不了被征地农民的多种发展需求,容易导致他们后续生活失去保障等社会问题。从法理上看,造成这种局面有其必然性,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拆迁法来保障被拆迁者的利益。此前,《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因其相关内容与物权法抵牾而导致非议,并最终在2011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通过后被废止。  相似文献   

11.
赵常兴 《开放导报》2012,(4):97-100
社会冲突论认为社会在本质上就充满着各种矛盾,社会系统是一个交织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现象的统一体。作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典型代表的城中村,充满着重重矛盾与冲突,体现在集体资产、经济利益、拆迁改造、文化隔阂等方面。然而普遍存在的冲突并不仅仅意味着对立与斗争,冲突对社会系统同样具有整合功能。处于冲突状态下的城中村经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元利益主体的互动与博弈、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将逐步融入城市,实现城乡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2.
以双城构架模式下公路改城市道路的规划思路梳理为切入点,以"整体谋划、双城互促、全面融合"为原则,提出基于中小型经济生态圈视角和典型道路功能带视角的公路改城市道路的规划策略,并以准格尔旗薛大路为例,对提出的规划策略进行实例印证.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城市道路弥补了原有公路的不足,促进了城市组团间的有效联系;道路横断面改造和道路景观改造成果提升了原有道路的景观性和经济性,为发展道路景观经济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彭小兵  邓琳莹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140-143
城市拆迁中,政府部门、拆迁人、被拆迁人是具有不同利益的博弈主体。文章研究拆迁人和政府部门的行为,通过扩展式博弈,对城市拆迁进程中开发商是否合法拆迁,政府部门是否进行监管,开发商是否行贿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将政府部门的行为分为政府部门清廉的情况和政府部门贪腐的情况。并且。分析了能实现使开发商和政府部门行为满足社会利益最大化所需要的的约束条件。得出结论是要实现开发商合法拆迁的主要方法在于加强政府对野蛮拆迁的罚款力度,加强上级部门对拆迁直接监管部门的激励和加强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西三角”经济圈: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群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尽快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消除区域不平衡格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术界和政策层面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另外,学术界也对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意义、可行性、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首先针对城市群众文化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接着论述了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朱岱云 《特区经济》2012,(7):152-154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被并入城市形成"城中村",而"城中村"普遍面临拆迁改造问题。在城乡"三化"协调发展政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机制需要规范和完善。本文阐述了"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进行"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进行"城中村"改造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甘立彩  周宝同 《乡镇经济》2008,24(10):42-4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土地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重点研究在城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效益”,特别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经济效益,并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出几点建议,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用地使用效率,缓解用地矛盾,加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开封市H回族区民族文化与社区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域市文化旅游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重塑了居民的价值观念。当地回族在宗教文化的“重商观念”中探寻与文化旅游业的结合点,既传承和发扬了回族的饮食文化,又适应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域市拆迁和城市改造打破了封闭的社区格局,回汉社区之间的交流增多,原有的社区关系面临着不断消解的危机。当地回族通过民族学校教育、民族饮食文化展示等方式,不仅提升了回族社区内部的凝聚力与归属感,而且增强了其他民族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了各社区间和谐关系的形成,由此完成了社区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宋晓林 《特区经济》2007,225(10):154-15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现实中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生活和发展的,制度无论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都带有根本性。作为保障人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性特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被排除到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相违背的。因此必须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创新,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Tourism in the Great Limpopo Transfrontier Par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reat Limpopo Transfrontier Park (GLTP) is a transboundary protected area that straddles the borders of Mozambique, South Africa and Zimbabwe. The park's development was partly motivated by the ecological objective of re-establishing traditional migratory wildlife routes once fences between the three countries are dismantled. Beside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benefits, the park may also provide a basis to generate revenue for conserv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ourism. This paper describes current state and private sector tourism within the GLTP and planning initiatives that may promote responsible tourism, and describes the achievements by community-based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generating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 livelihoods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park are outlined in relation to government policies on land redistribution, resettlement and options for the future, and progress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responsible nature-based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in the GLTP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is evalu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