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人们对国企改制报以极大热情的同时,对刹住国有资产流失风的呼声也十分高涨。这充分说明国企改制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正与稳定。应该说,改制是一把双刃剑,搞好了,企业出资人到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搞活了企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搞不好,国有资产大部分流入极少数人手里,严重两极分化,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本文就我市国企改制的迫切性,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环节,如何认识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加强监管减少流失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如何强化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以及改制后的保值增值,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日前,我们就这一课题到武汉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结合学习考察的情况,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作一些深入的思考。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做到抓大放小,是强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前提条件武汉和南京同为省会城市,国有企业有许多较为相似的特点:一是拥有的国有资产数额比较大,南京市企业国有资产为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企业改制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改制,盘活了大量的闲置资产,搞活了不少近乎瘫痪或已倒闭的企业。改制,激活了企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十分重视企业改制工作。然而,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银行贷款烂帐、工人利益受损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好像大潮之下的一股股暗流。严重影响了企业改制工作的开展。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重组仅仅是开了个头,突出表现为企业整合力度不够,主要还是政府从外部推动,缺少企业内在动力和外部投资者的介入。针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实际问题,设立和运用企业改制重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对落实“调整国有经济结构、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工作重任,是一个新的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是宝钢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也是实现宝钢新一轮战略目标的一项保证措施。辅业改制中不仅涉及国有资产,也包括一定数量的集体资产以及营运企业的改制。由于集体资产的成因沿革、法制规范、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等各方面和国有资产相比存在的客观差异性,有必要探讨对辅业改制中涉及的集体资产的有关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是为困难是企业改制的成本高,改制成本支付控制难到位,国有企业的改制若不谋求低成本,则国企改革的产权结构的多层次调整、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将有虚无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会形同虚设,企业运行新机制难以建立,改制恐难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必须控制国企改制成本,避免高成本改制带来的企业亏损,防止国有资产在改制置换中被缩水。达此目标,需规范企业改制成本支付范围、支付标准,操作程序及调整有关政策,加大对企业改制成本支付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7.
公言磊 《辽宁经济》2006,(10):57-57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股份制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正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为背景,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国有股份制法人治理结构而堵件国有资产流失缺口。  相似文献   

8.
姜冬云 《改革与战略》2013,29(4):101-104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标志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工作重心开始从改革改制向监督管理转变,因此,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监管十分必要。文章从出资人视角研究和探索了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多种形式的有效监管方式、方法及体系,为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05,(8):63-64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说,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北方经济》2007,(1):61-62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改制企业侵犯国有资产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行业都在全面开展企业改制,或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或改制成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由于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权益保障方面监督体系仍不健全,改制企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主要问题有: 1、企业在改制中用国有资产设立“企业股”或“企业职工集体股”。 2、把减免税金归还贷款的资金划入各股东所共有的公积金、公益金等。 3、在企业改制时,未进行整体财产清查前,就把一家国有企业分割为几部分,单独划出效益最好的某一车间或某一…  相似文献   

12.
张亦文 《特区经济》2006,(4):369-370
为了适应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国企工作经验,对深圳当前部分改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管理等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世界》2004,(3):26-26
(一)授权经营对国有资产规模大、经营管理水平高、品牌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暂行办法>通知》要求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充分发挥现有省属投资公司的作用,同时组建几家省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其经营其他省属企业的国有资产。(二)改制1、整体改制。通过转让存量资产、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将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将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2、分块改制。对不宜整体改制的企业,在征得出资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西南丹县主动引进县内实力雄厚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五一"矿改制重组,在改制的形式、资产重组、职工身份置换及安置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改制后,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国有资产实现大幅增值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程,一直在不断探索。目前仍有些国有中小型特困企业改制在艰难进行,这些企业普遍遇到企业改制不易、转让企业国有资产也难的问题。这种现状。已经成为困惑这些企业及其主管单位的老大难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江苏改革》2003,(9):38-40
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规范有序地推进全省尤其是省级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国有中小工业企业要通过改制重组,加快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对竞争性行业不需要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尚未改制、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和劳动关系的双置换改革。引导具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笔者多年从事产权界定实务操作及理论研究,深感目前产权界定工作是企业改制中的一个关键,但又是一个瓶颈。产权界定工作搞不好,企业改制就不彻底,还会留下许多后遗症,直接影响着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同时产权界定还关系到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个人资产的合法权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侵犯非国有资产的权益。此外,产权界定结果在一些经济诉讼案件中还是双方当事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量刑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分析了前几年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两个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国企改制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禁止企业经营以任何方式获得企业所有权;在公有企业中开展反腐败斗争;清理整顿会计,审计行业;停止政府以“产权改革”为名的国企私有化运动;强制性实行信息,公开化和民主程序,建立立法程序等。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制需处理好的有关财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确定企业真实价值,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不能代表企业价值,要向改制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高改制透明度。应以扣除改制成本的企业价值为基础进行股权转让,厘清改制成本可使股权转让定价更清晰。可充分利用“债转股”和“股转债”实现改制企业股权多元化。要通过落实出资人责任推进改制进程,按照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使出资人成为推动企业改制的主体,出资人到位后尽量简化审批程序。  相似文献   

20.
王水新 《江西改革》2001,(12):37-3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售、股、租、包、破、兼并、重组”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改制,盘活了企业的存量资产,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且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找出这些问题,研究新的对策,对于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