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浅析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青 《经济论坛》2004,(23):68-69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寻求有利于己的财务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经济管理行为——盈余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调节盈余、修饰企业财务报表的行为或过程。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性质虽不同,但同样具有隐瞒性和欺骗性。对其研究并治理监管,可以预防和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操纵会计利润,实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管理盈余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会和空间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进而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伪性。应从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入手,切实解决资产减值计提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汤静 《时代经贸》2010,(6):71-71
利润操纵又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在不违反公允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采取会计方法选择等途径为企业获取局部利益,本文详细探讨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手段及动机,对于遏制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净化投资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润操纵又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在不违反公允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采取会计方法选择等途径为企业获取局部利益,本文详细探讨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手段及动机,对于遏制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净化投资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指当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正因为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也不同于超出制度许可范围的盈余操纵,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务件及动机作出解释,接着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有效规制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筹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丑闻不断爆出,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盈余管理因而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文章研究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对于解决盈余管理的滥用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常用手段,并针对会计操纵型盈余管理和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完善会计准则和监管指标体系、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和违规披露的处罚力度、进行投资者教育和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等建议以规范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付强  李洁 《经济师》2006,(4):155-156
近年来,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们瞩目的焦点,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其不同于利润操纵。文章通过对盈余管理存在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防范企业不当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的情况。所谓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和自身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利润操纵行为。美国前证监会主席Arthur.Levitt在1998年的著名演讲《数字游戏》中指出,盈余管理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上司空见惯却无人挑战的习惯,它已演化成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违背市场原则的游戏,给财务报告系统造成很坏的影响。Levitt的讲话真可谓是字字千金,2001年濒于破产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管理是一种会计选择的结果,它不同于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是一种合规行为。该文从“经济人”假设的角度,指出盈余管理的不可避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并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的盈余平滑行为增加了,并且更多地表现出为负的较小盈余通过一些利润操纵手段变成正的较小盈余的倾向。在用应计项进行盈余管理方面,企业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平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上述指标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结论为后续的会计准则改革和上市公司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现象一直存在,由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与模糊性,能够满足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通过列举不同类型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发现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仍为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最后提出规范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以操纵盈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提高盈利质量等,有效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然而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等原因,使企业盈余管理出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的公司行为。现行的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一些传统的利润操纵手段失效,同时又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利润操纵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朱其俊  崔利华 《当代经济》2009,(23):134-135
随着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审计意见类型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它会平滑扭曲企业的赢利状况,使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不公允,从而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盈余管理影响审计报告的类型,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本文就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王伟  许敏 《经济师》2005,(4):159-160
文章回顾了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一些认识和研究 ,指出盈余管理不同于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 ,而是一种合规行为。从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出发 ,提出盈余管理的不可避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并给出了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是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财务信息和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则提出,再加上很多的原因,出现了很多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因此,加强对在资产减值情况下的盈余管理的管理和规范,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每年分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总有一些公司的某些会计事项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或说明意见,其中大多数涉及到利润操纵问题。何谓利润操纵,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定义,一般认为,只要上市公司违反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或采取其他非正常手段通过增加或减少损益类科目来人为抬高或压低利润的行为,就是利润操纵。有些利润操纵行为违反了会计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但有相当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并不违反法律法规,这就使得对利润操纵行为的辨认更为困难。基于此,也是出于对上市公司形象的保护,本文未使用公司的具体名称和具体数字,感兴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为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利用预售制度和会计政策选择等多种手段影响盈余的行为.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动因及手段进行分析,指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规范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以期达到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所得税对企业利润的重要影响以及所得税会计的复杂性,企业有动机操纵所得税费用来达到盈余目标。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8年的数据,考察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基于所得税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更有可能通过操纵所得税费用来达到盈余目标。进一步,这一结果在地区的税收征管强度更高时、或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而潜在的税务稽查风险更低时(如当企业位于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地区时;国有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时;股权制衡度较弱时)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